創立於1901年的山東大學(以下簡稱「山大」),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聞一多、老舍、沈從文、童第周等曾在這裡求學生活,建校近120年來,山大秉承「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辦學宗旨,踐行「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校訓,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培養出60餘萬各類人才,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7月17日,山東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徐延寶做客「高招面對面」2020年全國百所名校高招直播宣講會直播間(直播回看),為考生和家長詳細介紹了山大的學校概況、招生政策、人才培養、學科情況,並就志願填報、專業選擇等問題進行解答。
此次活動由鳳凰網教育、鳳凰網公益、鳳凰網視頻和數字佳信「網上高招辦」聯合主辦,中國移動擔任戰略合作夥伴、京東校園擔任頂級合作夥伴。
>>學校概況
百年文化積澱 學科門類齊全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其醫學學科可追溯到1864年,開啟近代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之先河。
山東大學是中國目前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大學之一,本科生和研究生層次教育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4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4個,本科專業12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形成了結構完整、實力雄厚、獨具特色的學科生態和人才培養體系。
在山大百廿歷史歲月中,匯聚了大批傑出人才,以聞一多、梁實秋、老舍、沈從文、臧克家、季羨林等為代表的人文學者和以王淦昌、童第周、潘承洞、鄧從豪、束星北、劉先志、蘇應寬等為代表的科學家都曾在此譜寫過美麗華章。
1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5個學科進入前1‰
在歷史發展中,山東大學不僅奠定了「文史見長」的學術特色,在自然科學、工程及醫學領域也躋身於中國著名學府行列。
目前有18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化學、臨床醫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5個學科進入前1‰。金融數學、晶體材料、凝聚態物理、膠體界面化學、微生物、機械、心腦血管功能修復、新藥製造、中國古典哲學等學科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領域已處在世界水平。
>>招生計劃
計劃招生10250人 按「分數優先」原則分配專業
與以往相比,山大招生總數基本保持穩定,2020年計劃招收普通本科 10250 人,其中,濟南校本部和青島校區為同一院校代碼10422,招收6750 人;威海校區擁有獨立的院校代碼19422,招收3500 人。
今年,山大招生政策最大的變化,是調整了專業分配原則,之前是按照「專業分數級差」原則進行專業分配,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大類招生和寬口徑培養的推進,校內轉專業政策也日趨寬鬆,更多省份新高考改革按專業招生方式的落地,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山大決定自2020年起,除個別省份和特殊招生類型外,均採用「分數優先」原則進行專業分配,這將更加保護高分考生的利益,有利於鼓勵考生報考。
新增4個特色專業 部分專業合併招生
2020年,山大進一步加強招生專業(類)的優化與整合,共有43個招生專業(類)對外招生。新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智能醫學工程、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供應鏈管理4個專業,同時漢語言文學與漢語國際教育合併為中國語言文學類招生,外國語學院所有專業合併為外國語言文學類招生,計算機學院所有專業合併為計算機類(計算機與智能方向)招生,軟體學院所有專業合併為計算機類(軟體數媒與大數據方向)招生,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所有專業合併為電子信息類(通信電子與光電方向)招生,微電子學院所有專業合併為電子信息類(微電子與電路集成方向)招生,管理學院所有專業合併為工商管理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招生。宗教學、國際政治、科學社會主義、生物醫學科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臨床藥學(五年制)等專業校內選拔招生。
錄取原則:充分保障學生利益優先
山大錄取規則以充分保障考生利益為原則,對教育部和各省(區、市)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認可考生具備的所有加分項目中最高一項加分,且最高不超過20分;該加分在投檔、分專業時均適用。
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對於體檢合格、專業服從調劑的考生進檔後不退檔。按照順序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依據投檔成績由高到低錄取,錄滿為止,因專業志願無法滿足且不服從調劑、體檢不合格或者未達到錄取線的考生將作退檔處理。
錄取方面,按照進檔考生的投檔成績和專業志願安排考生錄取專業,除個別省份和招生類型外,專業分配時按照「分數優先」原則進行,各專業志願之間無級差。在專業招生規模允許的範圍內,學校將根據考生專業志願情況適度調整專業招生計劃安排。所有專業在錄取時不區分應屆生和往屆生,一視同仁,也沒有男女生比例限制。護理學專業只招收有該專業志願的考生。
>>育人體系
因材施教原則 創新「6+3」培養模式
「凡是考入山東大學的考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培養模式。」徐延寶介紹,藉助於山大學科綜合實力,學校對本科生培養秉持因材施教原則。以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重要使命,山大建立起體系完整、富有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體系,概括起來是「6+3」模式,即6種特色培養實驗班和3中校內提升模式。
6種特色培養實驗班包括(1)國家基地班:潘承洞數學基地班、王淦昌物理基地班、鄧從豪化學基地班、童第周生物基地班、聞一多文學基地班、曾呈奎生命基地班;(2)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班:泰山學堂、尼山學堂、齊魯醫學堂、崇新學堂;(3)應用學科卓越人才培養班: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聞傳播人才;(4)菁英班:華羅庚班、王淦昌班、嚴濟慈班、昆班、戴芳瀾班、王應睞班、環境健康菁英班、天文與空間科學菁英班、技術物理英才班、計算機菁英班、尚光英才班;(5)實驗班:新工科實驗班、新醫科實驗班;(6)強基班。
3種校內提升模式包括(1)主修Major:學士學位、雙學位;(2)輔修Minor: 跨學科門類輔修學士學位或跨專業類輔修學士學位;(3)微專業Micro:山大2020年上線首批17個為專業,學生可以學習核心課程,全面提升跨專業知識與能力。
強基計劃:「3+1+X」本碩博銜接式培養
今年是強基計劃元年,山大為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專門制定本碩博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單獨編班,按照「3+1+X」模式進行本碩博銜接式培養,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培養階段,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環節等;「1」是指1年的本研銜接階段,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國家安全、國學、古典文獻、科技考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家治理、國際問題等)設計對應的銜接課程模塊,學生可自主選修其中一個模塊;「X」是指研究生培養階段,學生在選定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相關學科攻讀博士學位,基本學制四年,考核合格授予博士學位。
「三跨四經歷」國際交流模式
2020年,山大率先在國內提出並倡導實施學生「三種經歷」教育,經過多年探索,學校於2008年進一步將其總結、拓展、提升為「三個相跨、四種經歷」人才培養模式,簡稱「三跨四經歷」,即指學生進行跨學科(專業、年級、學院、校區等)、跨學校、跨國境學習;學生擁有本校學習經歷、第二校園學習經歷、海外學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
目前,學校已與境外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170多所大學籤署了校際合作協議,與70多所學校建立了學生交流關係。近五年,先後有近4000名本科生奔赴海外交流學習。同時,山大積極開辦國際暑期學校,通過海外師資、名師講壇、開放實驗室、技能培訓、社會實踐、國內外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擴展學習內容。
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與多家科創機構聯動
山大積極踐行、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合作平臺,按照「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創新創業創客街、創新創業孵化園」建設布局,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全員化、全過程、廣覆蓋、可持續」,形成山大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例如,搭建「稷下創新講堂」和「齊魯創業講堂」兩個講堂,設置創新創業榮譽學分;設置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與深圳點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山東大學——編程貓就業創業實踐基地」,與濟南市人社局共建「濟南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經科技部審核批准為「國家級眾創空間」的盈創空間和鳳岐茶社等,深化校企、校地、校際、國際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歷練實戰機會。
>>校園生活
多元獎助體系確保學子完成學業
秉持「為天下儲人才」的理念,山大積極構建「濟困、勵學、厚德、強德」思維資助人體系,為天下學子服務。
針對貧困地區的學生和家庭困難的學生,在招生方面,山大投放了相應比例的國家專項、高校專項計劃,幫助優秀學生園大學夢想;在大學生活階段,學校設置了包含國家、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豐富的獎勵體系,同時有綠色通道、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學費減免、學費補償及貸款代償等學費資助,還有國家助學金、山東大學助學金、社會助學金等生活費資助,保障學子完成學業。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385個社團彰顯學生風採
植根於齊魯文化沃土,山大文化底蘊深厚,學校各級各類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充分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功能,團結引導青年學生全面發展成才,搭建學校與學生之間信息交流平臺,在健康、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目前,山大在濟南、青島、威海設有8個校區,累計385個學生社團,涵蓋理論學習、公益服務、應用實踐、體育鍛鍊、文化藝術、職業發展六大類型,每年都會開展包括百團大戰、小樹林社團風採展、社團風景線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其中校園十大歌手、「山大杯」辯論賽、「Youth Talk」青年說等品牌活動更是廣受師生喜愛。
>>畢業去向
「山東大學高度重視學生成長成才和職業發展,緊緊圍繞提高學生能力素質、尊重學生志趣進行價值引導和資源配置,努力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徐延寶介紹道。
近年來,山大學生畢業去向主要是境內外深造(境內升學、境外留學)和籤約工作。深造比例能佔到畢業生的半數,主要去向為國家重點高校和科研單位,錄取人數較多的有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籤約工作就業一般在40%以上,主要去往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企、大型金融機構、重要醫療衛生單位、國家和地方重點院校、重點科研單位、主流媒體、黨政機關和人民軍隊,以及其他具有行業優勢地位或快速成長的民營企業、三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