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島一瞥。吳其飛供圖
南方網訊 8月初的特呈島,風光旖旎,遊人如織。開闊的環島綠道,沿途都是路燈、旅遊標誌和驛站,串聯起了島上眾多旅遊景點,民宿和度假村也隨處可見。
「以前這裡一片荒蕪,道路難走,如今可真是大變樣了!」看著絡繹不絕的遊人,紅島旅遊度假灣老闆黃雪珠感慨道。
特呈島位於湛江市霞山區東南方湛江港灣內,島上旅遊資源豐富。過去,由於島上土地貧瘠,沒有水田,近海捕撈是島民謀生的主要手段,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基建落後,飲水難、行路難、賣魚難、避風難這「四難」問題困擾著島民。
近年來,特呈島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並深度挖掘濱海旅遊文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紅色濱海旅遊業的發展帶動島上基礎設施建設、搞活經濟、增加就業,整個海島華麗轉身,變成了廣為人知的網紅旅遊打卡地。
破除「四難」問題
荒島整治增「顏值」
在紅島旅遊度假灣門前,遊客們剛下電瓶車就爭先恐後地向度假村酒店奔去,都想搶著預訂酒店房間。「大家別急,先排隊,我們一個一個來,保管大家都有得住、有得玩!」一大早便忙得不可開交的黃雪珠,安頓好客人之後,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提起黃雪珠,當地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不僅是村委會婦女主任,還是村裡發展旅遊業的「領頭羊」。2003年,黃雪珠在村裡帶頭搞起了度假村。這片土地曾經是一片荒蕪,有村民笑話她「把錢投在草都不長的荒地裡」,但黃雪珠堅信海島旅遊的廣闊前途,帶著島上的婦女共同創業致富,如今做得風生水起。閒暇之餘,她喜歡一個人到島上四處轉轉,「特呈島每天都有新變化,越來越漂亮了」。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特呈島投入資金共計1億多元,建設硬底化環島公路,連通島上7條村;鑽打大口徑深水井,配套輸水管網,將自來水送到各家各戶。後來,島上逐漸安裝起了路燈,建起學校、公共廁所、渡輪碼頭、移動通信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了讓島上的漁民和養殖戶提高抗風險能力,村裡還新建起了農貿市場,成立了合作社,改建避風港,讓漁船無論漲潮落潮均可安全進出,颱風來了不用再四處逃避。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逐漸撐起了整座小島的「顏值」,也讓這個「養在深閨」的小島逐漸聲名鵲起,吸粉無數,成為了湛江旅遊的一張新標籤。
挖掘紅色資源
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近年來,湛江市將特呈島納入全市濱海旅遊發展規劃,安排「五島一灣」專項資金,配套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了環島綠道、遊客服務中心、旅遊標誌和驛站等。近10公裡的環島觀光綠道,一線串聯起輪渡碼頭、百年冼太廟、舊太邱學校、茂暉鹽場遺址、紅樹林溼地公園、漁船避風港及漁島溫泉度假村等景點景觀,並打造觀光臺、八音橋和觀光亭等新景點,已成為遊客漫遊海島的首選線路。
此外,霞山區文旅部門還深度挖掘歷史典故,傳承紅色基因,擦亮革命老區村莊牌匾,為特呈島編寫推出一系列人文故事。特呈島展覽館已成為湛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員先進性教育的重要陣地。
在湛江市濱海旅遊總體規劃中,特呈島被定位為以商務會議、海洋生態、度假康養為主要功能,發展高品質、高級國際休閒度假會議中心,加快打造成高端濱海旅遊度假區。
「每年的七八月份,島上最熱鬧了,幾乎每天都有旅遊團過來,我們酒店的客房經常爆滿。」這個僱傭了十幾位員工的度假村,一年為黃雪珠一家帶來了二三十萬元的收入。隨後,附近的村民紛紛加入旅遊行業,民宿、餐館、超市、觀光車出租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今全島大約已有六七百人吃上「旅遊飯」。
2018年,特呈島共接待遊客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4200多萬元。2019年,特呈島被評為國家鄉村旅遊重點村、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特呈島環島醉美濱海畫廊入選廣東省鄉村旅遊推薦精品線路,並成功入選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成為全省入選的十個鄉村之一。
深水網箱養殖
島民過上好日子
捕魚撈蝦,是特呈島漁民的主要謀生手段。潮起潮落,迎浪採海的漁民手提魚籠在淺海灘上捕捉海浪帶上來的海產,與遼闊的灘涂相互映襯,形成島上一道別致的風景線,引來遊客駐足觀賞。
「以前我們拿海產到鎮上去賣,賣不出的就得自己拿回來,特別虧本。現在島上遊客多了,有的遊客看到我們在採海,二話不說直接跟我們下一大筆訂單!」隨著特呈島旅遊業的發展,島上的飲食餐館、民宿也逐漸多了起來,有不少家庭訂單式地為民宿餐館提供沙蟲、海蝦、蠔子、鯧魚、果菜等食材供應,漁民也嘗到了旅遊發展帶來的甜頭。
在特呈島漁港5公裡遠的海面,一片深藍之上漂浮著或圓或方的「柵欄」,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這裡是特呈島漁民發展的海洋牧場,也是湛江較大的金鯧魚深水養殖基地。
由於海洋資源有所減少,原始的捕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了促進島上捕撈業的轉型升級,黃雪珠等黨員幹部率先引進網箱養魚技術,投資建起深水網箱,當年就賺了一大筆錢。嘗到甜頭後,黨員幹部將村民輪流安排到養殖場,傳授養殖技術。經過宣傳發動和示範引領,全島近八成家庭投入網箱養殖,許多村民變身養殖能手。
「今年我也就投了二三十萬隻魚苗,有的村民投了幾百萬隻!等到農曆八月十五過後就能收魚了,到時候又能大賺一筆了!」坡尾村的養殖大戶陳德文介紹,從2007年左右就開始從事金槍魚養殖的他,通過學習村裡引進的網箱養殖技術,每年投入約30萬隻魚苗,一年大概有三四十萬元收入。
如今,島上已有大半的漁民投入深水網箱養殖的行列。全島深水網箱產值高達1.13億元,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3000多元躍升到8300元。眾多家庭從此拔掉窮根,村民們紛紛蓋起小洋樓,靠自己雙手,把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
記者手記
特呈島擁有優質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歷史人文,是開發濱海旅遊的一塊寶地。過去,由於基礎設施落後,特呈島的旅遊沒有得到開發利用,近年來,特呈島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著力完善海島各方面的配套設施,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並深度挖掘海島紅色旅遊文化,圍繞海島旅遊、深海養殖帶動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海島旅遊的新路子,整個海島也顯得更加朝氣蓬勃,正以獨有的開放、大氣、文明的姿態迎接著八方來客。
下一步特呈島將繼續做強做大海島旅遊經濟,引進專家深入考察調研,對海島旅遊發展做進一步指導,把海島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思路清晰化,工作系統化和規範化,推動特呈島海島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劉穩 顧大煒 實習生 劉梓薇 通訊員 吳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