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衛星,想必大家都不會很陌生,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今天我們所說的是人造衛星,可不是天然衛星喲。
人造衛星的用途很廣泛,有的裝有照相設備,用對地面進行照相、偵察,調查資源,監測地球氣候和汙染等;有的裝有天文觀測設備,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有的裝有通信轉播設備,用來轉播廣播、電視、數據通訊、電話等通訊訊號;有的裝有科學研究設備,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及空間無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生產。
那麼中美俄這三個航天大國究竟有多少衛星呢?首先說俄羅斯吧,俄羅斯的人造衛星數量,在運行的有135顆。其實早在蘇聯沒有解體的時候,他們國家是非常強大的,而且當時的人造衛星技術,也是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不過現在的俄羅斯,實力大打折扣,而且技術落後了一大截,不過好在當時保留了人造衛星的核心技術。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
其次就是美國了,它有593顆人造衛星,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特別是工業領域發達,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最後就是我們中國了,目前我們中國的運行人造衛星還不到200顆。中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與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我們中國發展航天事業是為了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個太空飛行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太空飛行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