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旅遊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泰國已經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摧殘,除此之外,泰國自7月份以來,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動。自10月13日起,首都曼谷的市中心便開始爆發愈演愈烈的示威遊行。
近日,抗議的民眾們開始無視政府的警告,呼籲泰王哇集拉隆放棄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私人資產。
就最近一周來看,反政府團體通過社交媒體呼籲支持者每日下午3點就近在曼谷各個地鐵和輕軌站等候集會的最終地點通知。
除此之外,曼谷也有不少高校學生響應號召在校內外都舉行了抗議活動。
目前,動蕩的泰國正在遭受疫情、經濟以及抗議等三重危機。
據騰訊新聞網報導,有分析人士認為,泰國目前已處在政變的階段。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泰國民眾們那麼憤怒呢?
抗議團體的主要抗議原因和訴求
1要求修憲與王室改革。
首先,主要的抗議團體通過聲明表示,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回屬於人民和國家的財產。
抗議者對現任國王種種有失身份的行為感到不滿。在疫情期間,泰王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泰國國內,而是待在德國,只有需要處理公務時才會回國。
11月25日,抗議團體本來打算在泰國王室資產管理局門口集合,但為了避免和支持王室的團體發生衝突,因此改變了路線,轉往泰國匯商銀行(SCB)總部集合,要求王室資產管理透明化。
匯商銀行是泰國最大的銀行,泰王以個人名義持有該行23.53%的股份。據分析人士估計,泰王手中股份價值約在300億至600億美元之間。
示威民眾表示,"國王坐擁巨大財富之際,民主卻在疫情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
由此可見,泰國民眾對泰王的憤意有多深。以旅遊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泰國,深受疫情影響長達十個月,國家已經陷入了20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而泰王在此時不管不顧,只顧在德國享受,這樣的情況實在是讓民眾無法接受。
2要求泰總理巴育下臺。
據BBC新聞報導,泰國這一次的抗議與以前的"紅黃之爭"的對立政治派別之間的衝突不同,這一次,是老一輩和年輕一代之間的衝突。
老一輩的人大多都支持政府,而年輕人的想法恰恰相反。
2014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上臺後,泰國重歸軍政府治理。
2019年3月,泰國舉行了5年以來首次議會選舉,這次選舉被許多年輕人視為一次難得的變革機會。
但是,選舉結果卻不盡人意,在政治地位得到鞏固後,選舉結果依舊是擁有強大的軍方背景的新政府,領導政變的軍方領導人巴育也順利就任泰國總理。
這樣的選舉結果,讓早就厭煩了軍方統治的年輕人徹底失望。
3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社會貧富差距被拉大。
對於十分依賴外國遊客的泰國而言,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眼下的泰國正在遭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此次的示威活動也凸顯了民眾對政府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的不滿。政府的應對方式導致很多人難以維持生計,他們已經失去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和生活保障。有近三分之一的工廠表示,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關閉。貧富差距的拉大,也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失望。
曼谷此次的示威抗議遊行並不會對政局造成大的影響
要知道,此次的示威抗議群體大多都是學生,僅僅靠遊行是無法改變目前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或者修改憲法的。
近日,巴育對示威者的態度明顯緩和了很多,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軍政府作出妥協和讓步,是很有可能終結這場曠日持久的示威遊行的。而且現在已進入冬季,如果長此以往,泰國有可能會引起第二輪疫情的爆發,而持續爆發的疫情只會加劇經濟的頹勢,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