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記錄白蠟蟲養殖的筆記專著《癸辛雜識》

2020-12-05 蝌蚪五線譜

白蠟是一種用於醫療、工業、生活等領域的材料,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生活中的蠟燭。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出口商品,白蠟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著很高的聲譽。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發現兩種昆蟲蠟,即蜜蜂產的黃蠟和白蠟蟲產的白蠟,其中白蠟即是蠟蟲(又稱白蠟蟲)的分泌物。關於白蠟蟲養殖、白蠟生產的詳細記載,最先見於800年前的一部筆記專著。此專著正是南宋遺老周密的晚年傑作……

白蠟(網絡圖)

筆耕不輟的遺老

話說南宋遺老周密來到杭州後,堅決不當官,只是以遺老自居,著書寄憤。他辛勤完成筆記專著《齊東野語》後,筆耕不輟,尋思著再寫一部筆記專著。

《齊東野語》主要記錄兩宋的逸聞,也包括少量的元朝軼事;為安全計,思想比較隱晦;書中關於科學的記錄不是很多。新書除了記錄宋元間的遺聞軼事、典章制度、都城勝跡等資料,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外,還要增加自然科學的記錄力度。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周密感覺到,人們關注的並非是自己擅長的詩詞歌賦,而是給人啟迪的筆記類文章。筆記寫法靈活多變約束少,所載內容廣泛,廟堂之上的高談闊論,街頭巷尾的議論紛紛,對百姓生活有益的科學知識,碑牌上的書辭畫作,甚至民俗風貌、宗族族譜、諸子百家、天文地理等內容,都可以「裝」進去,流之後世。

從周密當官時就有這種想法,到杭州定居後才逐漸開始實現。

周密中年時曾任南宋的義烏縣令(今浙江境內)。五年任職期間,他經常與文友相聚,吟詩填詞作畫,並編成了我國第一部斷代詞選——《絕妙好詞》,生活多姿多彩。同時,愛書的他在吳興(今浙江境內)建了「書種」、「志雅」兩座藏書樓,藏書四萬多冊。

第一部斷代詞選《絕妙好詞》(網絡圖)

閒暇之餘,周密還編撰了《志雅黨雜鈔》、《武林舊事》等語調輕快的筆記著作,記錄了部分史事傳聞、杏林軼事、民俗風情等。他準備待將來再撰寫一部更內容更豐富的筆記專著。

然而,這一切隨著南宋的滅亡戛然而止。國破家亡,不得已舉家遷往杭州,寓居癸辛街,過著半隱居半著書的生活。《齊東野語》完成之後,他一邊整理文稿,一邊深入民間,或搜尋古籍,或向田間野老請教,或觀察當地民間習俗,為撰書作準備。這也使他晚年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誰知這一幹就是十年。約1296年(大元元貞三年),一部18萬字的筆記巨著——《癸辛雜識》終於完成了。

內容豐富的巨著

「癸辛」是周密在杭州的寓居之地,「雜識」即百科資料。顧名思義,《癸辛雜識》就是他在杭州所寫的雜類筆記。

《癸辛雜識》影印本(孔夫子舊書網)

作為宋元朝同類筆記中卷軼超多的一種,《癸辛雜識》的內容分為前、後、續、別四部分,所記筆記共481條。此書在歷史補闕方面頗有特色。一是逸聞集發生的時間段集中在宋元之交,北宋時期的故事較少,只有關於宋徽宗修艮嶽等幾條。二是逸聞地域擴大到國外,其中包括西域、日本、高麗等國。三是逸聞中不少有很強的史料價值,比如所收錄的《宋江三十六人贊》文章,就是研究宋江起義的重要材料,為「水滸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宋江三十六人贊》本是南宋畫家龔開(字聖與)所作的國畫,畫上附有對宋江、吳用等三十六人的評價文字。《癸辛雜識》中不但全文收錄此文字,還詳細介紹了宋江故事在民間的流傳情況。作為《水滸傳》的早期研究資料,這部分顯得彌足珍貴。

《宋江三十六人贊》圖畫(網絡圖)

《癸辛雜識》的科普價值主要體現在諸多關於醫學、地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條目。醫學方面,此書記錄的醫家史料、養生知識、各科醫案等,尤其是臨場的方劑,很多是周密收集並親自驗證的,真實可信。地理天文學方面,書中所載「石庭苔梅」「西湖好處」「吳興園圃」等,可為地方志的區域地理提供素材;而「天狗墜」、「彗星改元」等,可作為宋元間天文研究的重要參考。

生物學方面,雖然公元3世紀魏晉人所輯的《名醫別錄》就出現「白蠟」一詞,但是關於白蠟蟲養殖及白蠟生產的相關記載,《癸辛雜識》為世界典籍之最早。書中不但詳細地介紹了四川、浙江等地百姓放養白蠟蟲的具體方法,還首次記錄了雌、雄性白蠟蟲的生物習性等。文中記載,「江浙之地舊無白蠟,十餘年間有道人自淮間帶白蠟蟲子來求售,狀如小芡實,價以升計。其法以盆桎樹,樹葉類茱萸葉,生水傍,可扦而活,三年成大樹……其利甚博,與育蠶之利相上下,白蠟之價比黃蠟常高數倍也。」由此也可知,此書語言樸實,一般百姓都能讀懂,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白蠟蟲(網絡網)

值得一提的是,自《癸辛雜識》問世後,白蠟蟲放養開始流行,明朝時達到頂峰,四川、浙江、湖北等地均有養殖,經久不衰。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人們終於弄清了白蠟蟲的生物屬性。白蠟蟲俗稱蠟蟲,雌雄異形。其中,雄蟲有一對翅膀,在野外不易被發現,分泌大量蠟粉;雌蟲以繁殖後代為主,分泌極少蠟粉。蠟粉可加工成白蠟(又稱蟲白蠟)。因主要在我國出產,白蠟又被稱為「中國蠟」。19世紀中葉,中國蠟傳入歐洲,風行一時,成為中歐貿易中的特產品。步入現代,隨著石油蠟的興起,白蠟市場萎縮,養蟲收蠟逐漸不受重視。從這方面講,《癸辛雜識》對世界自然科學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後記

周密晚年完成的《癸辛雜識》一書,在當時的遺老間甚受歡迎,有人認為此書是筆記系列中最成功的。元朝之後,此書受到各朝文人學者的推崇:明朝毛晉編撰《津逮秘書》(筆記雜錄叢書),全文收錄;清朝初期朝廷編撰《四庫全書》時,主編紀昀進行重點推薦……

溯本追源,《癸辛雜識》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周密選用了筆記這種體裁。按照史學界的通識,筆記所載內容一般經過考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筆記中的文章或總結治理國家的方法,或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剖析,或描述大千世界的美妙奇幻,或系統介紹科學現象……換言之,筆記既是一種抒發自己感情的方式,也是作者對自己熟悉東西的最真實記錄。

興廢更替,滄海遺珠,《癸辛雜識》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步入21世紀,上海古籍出版社組織出版發行《歷代筆記小說大觀:癸辛雜識》一書後,這部最早記錄白蠟蟲養殖的筆記專著,必將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

【參考資料】

1、文獻《宋代筆記文史》,鄭憲春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論文《<癸辛雜識>研究綜述》,作者賀娟,《文藝生活》2011年第6期。

相關焦點

  • 【涼山脫貧·一個都不能少 | 喜德篇】白蠟蟲助力火覺莫村脫貧
    在一次商談中,吉裡呷呷提到當地有村民在零星的養殖白蠟蟲,通過銷售白蠟蟲獲得收入。省軍區幫扶幹部和喜德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經過論證,發現火覺莫村和周圍幾個村適合大規模養殖白蠟蟲。於是,在省軍區的支持下,喜德縣在火覺莫村建立起了5000畝的白蠟蟲種植基地。據了解,白蠟蟲一斤可以賣到120元一斤,一畝可以賣到9000多元,這對於村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 白蠟蟲和白蠟樹
    營業員接過樹葉瞧了瞧,說這白斑就是「白蠟蟲」,「它們喜歡寄生在白蠟樹、水蠟樹、甜櫧樹、女貞樹、冬青樹等樹木上,你們家的果樹從不打藥,所以才有白蠟蟲到樹上產卵孵化繁殖。如果數量不大,一般不會對果樹造成大的危害。」    由此,我認識了白蠟蟲。據我觀察,蘋果樹上的白蠟蟲,類似介殼蟲,生長緩慢,在綠色的的枝條上聚集多了,蠟絲銀白,格外顯眼。
  • 白蠟蟲
    從第一代的「蟲師」到今年46歲的艾厚平,馴養白蠟蟲400多年的艾頭坪村人總結出一張始於山林修養與收穫的勞作時間表。根據老「蟲師」們的經驗,這種可以吐蠟的白蠟蟲,清明節前從雲南金沙江流域的山林中重金購買回來,於小滿前掛包,讓雄蟲上樹,白露前入山採集白蠟。期間8月為蠟蟲泌蠟的關鍵時期,白皚皚的白蠟樹遠觀又有「侗鄉八月雪」之稱。
  • 白蠟蟲「遊行」居民慌了神 相關部門已噴藥清理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李大爺所說的成片的蟲子實際是白蠟蟲,截至昨天下午4點,經過園林部門噴灑藥劑,白蠟蟲已經被清除。  昨天早上9點記者趕到了甸柳新村四區12號樓,自現場記者看到樹底下出現了很多小蟲子,這些蟲子蟲體呈白灰色或者淡紅色,指甲蓋大小,在牆角處聚成一團,有的都爬到了居民樓的樓道裡。
  • 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
    為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向日葵的特點,了解觀賞向日葵不同品種之間的區別,探索向日葵蘊含的數學秘密,7月7日下午,鄭州植物園組織開展了一場以「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鄭州植物園裡的七彩向日葵正值盛花期。
  • 自然筆記|識花辨蟲聽鳥鳴,記錄世界記錄你
    當你放慢腳步,走進自然,你會發現許多動人的瞬間,不妨放下手機,拿起紙和筆把它們記錄下來,畫出一張屬於你的自然筆記。而今天小編就很榮幸地請到一位非常熱愛自然筆記的達人來和我們分享她和自然筆記的那些故事。自然筆記,是一種圖文並茂的自然科學日誌,紀錄你對自然的觀察、學習、感受與體會。
  • 英語世界最早的王陽明專著《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
    《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是英語世界最早的王陽明專著,1916年由The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出版發行,作者:Froderick Goodrich Henke(中文簡稱:亨克,美國人,心理學和哲學博士)。
  • 《365天子彈筆記》:記錄生活無限可能,開啟你的自律人生
    近些年來子彈筆記因為它的簡單好用受到越來越多終日忙碌的打工人推崇。子彈筆記的創始人是美國互動設計師賴德·卡羅爾,創建子彈筆記,是因為他自幼患有注意力分散症。為了解決自己這個問題,他不斷試驗、調整,開發出一種獨特的筆記術--子彈筆記。子彈筆記以其簡潔、高效的記錄方式幫助數千萬人得以更加高效的規劃管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 大學生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分享了自己的「養殖心得」
    大學生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分享了自己的「養殖心得」時間:2016-12-08 21:1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學生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分享了自己的養殖心得 因為從小就對昆蟲感興趣,為了讓自己的愛好變得理所當然,最終選擇生物專業,並將大學宿舍變成了自己的昆蟲養殖所。
  •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與美國、西班牙科學家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正式...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與美國、西班牙科學家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正式出版2019-03-08 15: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292 次該書的主題是水產養殖動物性別控制理論與技術。許多水產養殖動物在生長性狀上呈性別二態性,如有些魚類雌性比雄性生長快2倍,有些魚類雄性比雌性生長快2倍;而某些物種,因為性早熟和過量繁殖影響養殖動物的健康和產品質量;還有一些水產動物的性腺或卵具有特殊的經濟價值,如魚子醬。
  • 羅漢松的養殖方法
    羅漢松又名羅漢杉,原產於我國,喜溫暖溼潤的環境,耐陰懼寒,養殖過程中不能積水,也不要陽光直射,在長到一定程度時,需更換花盆,另外羅漢松的種類也較多。比較受人們喜愛,是理想的家具裝飾類植物。病蟲害防治,羅漢松易受大蓑蛾、介殼蟲、白蠟蟲的危害,另外葉斑病、枝枯病等也對葉斑病、枝枯病危害極大。當發現有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處理,切勿耽誤時機。施肥,在生長旺季時每月施肥兩次,夏、秋兩季不必增加追肥。
  • 自然筆記 | 淡水蝦王——羅氏沼蝦
    聆聽,觀察,記錄,所有用心完成的自然筆記都是精彩的,並不因為繪畫水平的差異
  • 想要解鎖孩子觀察、思考、記錄問題的能力?和他一起寫自然筆記吧
    把孩子的觀察、問題和思考記錄下來,會豐富孩子的經驗,培養他們的感激、崇敬和博物學家的技能。自然筆記可以幫助孩子關注我們的環境,解鎖創造力,加強孩子重要的記錄保存技能,如閱讀、寫作和繪畫,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對地球的認識和欣賞的好方法。
  • 製作植物化石、手工扎染,探索自然活動邀小朋友記錄自然筆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0月1日),由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探索自然總動員——2020愛綠一起自然筆記 十一嘉年華」在雙秀公園啟動。據悉,此次活動將在雙秀公園、南海子麋鹿苑、北海公園、玉淵潭公園、將府公園和柳蔭公園舉辦30多場自然探險遊園活動,老師將帶領孩子們走進公園,開啟探索自然、記錄自然之旅。
  • 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為後世留下了悠久豐富的光輝記錄
    甲骨文文集專著、表冊類書乃至詩詞歌賦、筆記野史中,這類記錄層出不窮。,這比國外最早的古巴比倫的記錄早了三百一十多年。春秋時代,共觀測記錄了30多次日食。古代日食記錄,很可能保存著人類發現太陽外層大氣結構的一些寶貴信息。載入正史中的近千條日食記錄,其科學價值自不待言。中國人很早就看到太陽的瑕疵。東漢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關於日面黑子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記錄,這不能不使現代天文學家感到驚奇。
  • 遭白蠟蟲侵襲 百米路段22棵女貞樹白了頭(圖)
    「這種蟲子俗稱白蠟蟲,在每年天氣變暖後就會出現。」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蟲子是雌雄異體,雌蟲常「獨居」,而雄幼蟲則喜好「群居」在枝條上靠吸食樹枝的養分生活。「10釐米左右長的白色樹枝,裡面包裹有百隻蟲子,它們不停地吸食寄主的營養,最終造成寄主死亡。」工作人員說。    如何處理這種害蟲呢?園林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來看,打藥所起的效果微乎其微。「最後的辦法就是人工清除害蟲。」
  • 歷史上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一本書
    最早記載哈雷彗星的書,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淮南子》。 《淮南子·兵略訓》說:「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 DBM筆記:問題與思考 | 許愛國
    註:此文章為發表在「風流知音」公號上的擴充完善版本DBM筆記:問題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