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們約5500萬至4億公裡的地方,有一顆「紅色星球」—火星,它有著和地球一樣的大氣層,也有著南極和北極,並且還被證實到在地底下還含有地下水,被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從1960年蘇聯想要發射「火星1A號」探測以來(發射失敗了),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活動一直沒有減少,比如最近7月份我國發射的天問一號和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除此之外,美國的民用航空巨頭SpaceX還計劃在2050年完成火星基地的建設並且將百萬人運往火星。
喜歡看科幻片的小夥伴肯定經常會看到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的故事,這些外星生物的科技能力比我們高出太大,總是讓人遐想不已,但是這一次是由人類對火星進行了探測,並且按照SpaceX的計劃,將有可能在火星上建立可供人類生產的第一個火星基地,並且該計劃已經得到多個國家的參與。那麼本文就來探討一下,如果在火星上建設基地我們該如何生產呢。
人類為了更好的模擬出火星的環境,會在地球建設自己的模擬基地。而世界上最接近火星的地方,是在甘肅金昌,我國建設的火星基地主體包括總控艙、氣閥艙、生物艙等九個艙體,在這裡,不僅可以體驗到火星的真實環境,用來進行火星生存的相關研究和模擬實驗,而且在基地中還有失重機等設備,可以完成交互式的太空體驗,科普太空的奧秘。但是想要在火星建立一個類似的基地,我們面臨的是如何解決建築材料的問題。
目前SpaceX研製的Starship運載火箭搭載了37個最新的猛禽發動機,可以一次將100個人送到火星,但是每次的運輸成本都是巨大的,如果想要發展火星建設,想要從地球上將建設材料全部運輸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時間上也是來不及的,那麼唯一的方式就是在火星上就地取材。
我們都知道在很多建築中,都離不開磚頭的身影,而我們中國人燒磚已經燒了5000年,根據西瓜視頻中的介紹早在仰韶文明晚期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術,在2010年,考古人員在對藍田縣新街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就發現了5件燒結磚的殘塊,其中最大的一塊長15.7cm,寬10cm,厚3cm,是一塊完整的方形磚一角,這塊磚被稱為「中華第一磚」。
據專家分析得出,該磚的邊緣和整體沒有任何切割的痕跡,這說明完全是用模具燒制出來的,燒結溫度在900℃左右,和現在的燒制工藝很接近,這就說明我們的老祖宗在5000年前就已經完全掌握了磚頭的燒制工藝,並一直沿用至今,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第一批來到地球的「外星人」呢?
如果在火星上使用磚頭作為主要建築材料的話,那麼將大大的節省資源,畢竟火箭每公斤的載重成本少說也要幾十萬元以上,而磚頭「物美價廉」,確實是一個好材料,那麼在火星上燒磚,這個方案真的能行嗎,答案是肯定的。
磚頭的燒制需要在900-1100℃左右,但是在燒制之前我們先要製作土培,土很好找但是水卻不好找,雖然火星上可能存在地下水,但是開採難度太大,想要用它燒磚那只能是以後的事情了,那麼我們還有一種方法—甲烷化反應(CO2+4H2=CH4+2H2O)而生成水。
對於火星表面,各國也多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比如美國的「好奇號」,和我國的「天問一號」(預計2021年登陸),根據科學家們的探測,因為我們都知道火星大氣中95%是二氧化碳,剩下5%是氮氣、氬氣和極少量的氧氣和水蒸氣。根據化學公式我們知道,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生成甲烷和水,水可以用來飲用和燒磚,而甲烷還可以用來製作燃料,這完全是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是一個瘋狂的人物,很多人覺得他的想法有點天方夜譚,也有人對他提出來的火星計劃提出來懷疑,畢竟火星離地球的距離太過遙遠,無論是物資的運輸還是人員的運輸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而且火星的條件也非常苛刻,想要在那裡生存非常困難,一般來說只有住在地下才是比較安全的,說不準我國的燒磚技術真的能在火星上發揮很大的作用哦。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觀看後漲知識了!想要在火星建設基地,科學家們會採用燒磚這種原始的方式嗎,有興趣的朋友上西瓜視頻,搜索「三一博士」,帶你去看看我們中國傳承了5000年歷史的燒磚文化在火星上是否能發揚光大,成為火星建設的主要材料呢。
如果火星基地建成,給你一張去火星的門票,你會願意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