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科學家稱,基因分析顯示,某些竹節蟲在進化過程中至少4次失去又恢復了翅膀。 |
東方網1月17日消息:這種280釐米長的Leprocaulinus竹節蟲原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今天竹節蟲家族中的許多成員都像Leprocaulinus一樣失去了翅膀,而它們的一些親戚卻仍然擁有翅膀。
科學家發現,某些種類的昆蟲在進化過程中,失去又重新獲得了飛行的能力。這一現象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本身也許需要進化了。研究者曾經認為,進化過程是不可以逆轉的,因此像翅膀一類複雜特徵不可能失而復得。但是根據最新出版的一份研究報告,一種類似小樹枝的竹節蟲(walking sticks)可能證明事實正好相反。
美國猶他州布萊韓.揚(Brigham Young)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麥可.懷汀(Michael Wh iting)和他的同事在分析35種竹節蟲的DNA後發現,在數百萬年的進化歷史中,某些竹節蟲的翅膀多次失而復得,這種反覆的進化現象至少出現了4次。
懷汀說:「過去200年裡,人們一直認為,翅膀的進化是一次性的,但我們的研究顯示,至少在竹節蟲的進化歷史上,翅膀多次消失又出現。」
特徵失去僅是表象
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的這份研究報告挑戰了《進化論》的基本信條————昆蟲的翅膀只進化過一次;某種特徵退化之後將永遠消失。它還顯示,某種複雜生物特徵的消失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這一特徵將在基因中潛伏相當長時間。這為生物進化研究開闢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在5000多萬年的時間內,雖然竹節蟲失去了翅膀,但創造翅膀的基因似乎並沒有消失。懷汀說:「最了不起的是,它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重新找回翅膀。」
想像鯨魚又長了腿
懷汀說,理論上他的發現其實與哺乳動物學家發現一頭鯨魚重新在陸地上行走並沒有什麼不同。
懷汀和他的同事在為竹節蟲描繪族譜的時候意外獲得這一驚人發現。他們猜測,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竹節蟲失去了翅膀和飛行的能力。
沒有翅膀的竹節蟲更像枯樹枝,因而更容易與它們生活的環境融為一體,保護它們躲過天敵銳利的目光。在5000多萬年後,由於某些原因,部分竹節蟲發現恢復翅膀和飛行能力更加有利生存。
科學家們一度認為特徵失去後無法恢復,是因為需要創造這些特徵的基因已經改變了。懷汀認為,創造翅膀和腿的基因指令也許是相聯繫的,可能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內按需開關。他懷疑,這種進化現象可能在其他物種身上也發生過,其中包括蟑螂等昆蟲,也許還有昆蟲王國之外的更高級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