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小學語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大大二年級了,文言文沒開始,所以還沒輪到我去害怕。但最近開始寫作文了。寫!作!文!啊!完全是一場親子大戰的作業。不管你怎麼說,她都要自己啃,啃又啃不動!你看著又著急!
曾經有篇小作文《摘蘋果》,她是這麼寫的:
小紅和小明一起去摘蘋果,她們摘來摘去,又摘來摘去……
我真的控制得很困難……
有媽媽跟我說了:你那算啥?
我家兒子寫的:
我很愛坐公交車,周末爸爸帶我坐個夠!我們坐了三六二,又坐二五八、三三一、八八九、五零一……
她沒控制住,收拾了娃一頓!
作文如此困難,靜候花開很難熬的。
發現這學期周末的作業,每次跟我槓一場的,一定在寫作上!簡直是黑色星期五!
靜下心來,我開始仔細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每次開戰都重點在「寫作文」上?
某個風和日麗的周末,約著幾家人一起郊遊,問幾個媽媽有關孩子作業的痛點,確認過眼神,作文是數一數二的頭疼級!都是2、3年級的孩子,我扭頭問他們對作文怎麼想的,娃們爭先恐後地說:
寫作文要寫很多字,好累呀;
感覺寫作文很正式,心裡有壓力;
寫作文的時候,總是一邊寫一邊想,所以坑坑包包的……
小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我就說嘛,為什麼每次「說」起來都頭頭是道,「寫」起來就各種添堵呢?
原來……孩子因為一開始寫作文寫得少,會寫的字也不多,記錄速度也跟不上,心裡會有各種壓力,寫起來自然很難啦。
我回頭又去請教老師,跟老師一聊,發現這很正常,開始寫作文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通病。
小學生寫作,在1、2年級的時候,多為生活作文和自然觀察,基本理念是:為了兒童更親近寫作。
什麼意思呢?就是讓孩子說自己的話,內心真實的話,學會表達真實的自我和生活,寫出童心、童言、童趣。
但是,他們把作文想得太高大上,閉塞了思路,自己嚇壞了自己;還有就是記錄跟不上,或者不習慣去記錄,所以寫著寫著就累了、就偏了。
其實,我們每天說話、做事、讀書都是作文素材。把自己的言行舉止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很有生命力的作文。
所以,老師建議家長,鼓勵孩子輕記錄、重感受。讓孩子知道:不要怕寫作文,不會寫很多字也沒關係。寫作不是寫字!我們完全可以暢所欲言地去想、去說,只要記錄得當,成文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想起在美國當幼兒園志願者的時候,preschool的小任務會有一些關於寫日記類的,老師推崇的做法是:讓孩子暢所欲言,爸爸媽媽幫忙記錄下來就好。這樣的「輕記錄」,美國孩子鐵定不怕寫,而且很會寫呀。他們對小孩子寫作,做的第一步便是:鼓勵自由的表達。
至於寫作的呈現形式,完全可以多種多樣,哪怕畫圈圈又何妨?
呃……畫圈圈這個事兒,在別地兒行得通,我所處的環境就有點……怎麼說呢?字寫的醜,已然是罪惡。這要再來點奇形怪狀的符號,簡直逆天!
某一天,我一如既往地用一款APP進行錄音筆轉文字的工作,突然靈機一動:「老師不是說輕記錄嗎?我為什麼不能將這個用於大大的作文上呢。」
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和大大在寫作文時,又有了爭吵。
深深地呼吸了一大口氣,我靜下來:「寶貝,這樣好不好?給你介紹一款媽媽工作上常用的軟體,你試試對著它說話,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大大冷靜下來,拿過我的手機,然後對著話筒開始說話。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她所說的每句話,都秒變成了文字。大大盯大眼睛,很驚訝:「媽媽,這也太牛掰了,這是我寫的文章嗎?」
我點點頭:「是的,寶貝。神奇吧?你現在可以想清楚了,最好列一個提綱,然後對著手機,開始錄音。」
只看大大很認真地坐在書桌旁,心平氣和地寫下提綱,眉眼彎彎地錄音,饒有興趣地倒騰起來。
也就半小時,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地記錄在手機屏幕上。
她自己驕傲地不要不要的,接下來,就是工整地抄寫在作文本上啦。
我看見,就連她抄寫的時候都帶著微笑,還很臭美地點著播音鍵,一邊聽一邊抄,全程再無刀光劍影。
周一,語文老師單獨給我發來信息,毫不吝嗇地誇獎了她:以我專業的眼光來看,很不錯!敘事清晰、過程詳細、設問、被動句、書面詞……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批改小學作文背後的學問啊。
現在給大家安利一下這款應用軟體:訊飛語記。需要申明一下,這絕對不是廣告文,純分享給各位讀者。
其實,我已經把這款APP安利給我兩個閨蜜了,她們全是驚呆的表情。寫作文的痛,人人皆有呀!
用這款軟體,讓孩子寫作上道兒是可以的,因為「說」「寫」匹配啦。如果更苛求一些,想要文採的話,可能各位爸爸媽媽,要如眾專家所言:
帶孩子多觀察、感受,積累更多好詞……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款軟體的用法,你就知道簡單三步的魅力所在了。
STEP1:讓孩子說自己的話
上了小學後,孩子說話一般都比較有邏輯,但寫起來卻全然不是一回事。有個小竅門:避免孩子天馬行空,爸爸媽媽可以先引導孩子寫一個大概提綱。然後,孩子按著提綱,隨意說。這款APP的核心功能就是:讓文字輸入變得極其簡單。
點一下磁帶標誌,就可以說話了,秒變文字,一分鐘大概可以記錄400字。
而且還可以選擇語言哦,普通話、英語、粵語和四川話。當然,我們用的是免費版的,不知道升級版會不會更多語種呢?
STEP2:真誠的修改態度很重要
孩子盯著自己說出的話,秒變成文字,會立馬有種「自己洋洋灑灑整了一篇大作」的感覺,非常樂於去朗讀。而裡面口語化贅述,會影響朗讀的感覺。因此,孩子第一時間想去訂正。
這時候,只需要點擊編輯鍵,就可以輕鬆修改文字。修改的時候,同樣可以通過語音輸入哦。
我們箭頭指向的標識,就是編輯鍵。想改哪兒,把滑鼠移動到哪兒即可。
因為這篇文章是孩子自己的,所以修改、校正都變得很認真。也會不自覺地從「懟」家長變為「請教」了,態度是前所未有的謙遜啊。
STEP3:自創的語音校對
這是大大抄寫前自創的一步。將編輯成文的文字,點擊語音,可以聽聽看通不通順。順完沒問題,直接抄寫就OK啦!
如此一番,1小時就搞定一篇文章啦。
發現一個現象,因為全是孩子自己的話,所以編輯得很認真,寫的字都比平時工整特別多,基本沒大人什麼事兒。
就親子關係在作文時的改善情況,堪稱完美!
順帶多說幾句,用得熟的讀者可以跳過啦。首次使用的爸爸媽媽,也推薦你們用於平時工作的會議紀要、寫日記及一些待辦事項等,很好用耶。
對了,我還推薦給我姥姥,免去她不會打字的煩惱。目前,姥姥很享受這種說啥記啥的暢快呢!
艾蔻碎碎念
和一些老師朋友聊到小學低階孩子如何寫作的時候,一致覺得寫作是可教可學的。寫作技巧並不神秘,不好處理的恰恰是「有話可說」卻「無話可寫」。
而這款本是作家、媒體工作者最愛的APP神器,搖身變為小孩子寫作記錄的好工具。這樣記錄下來的文字,反而回歸孩子成長本身,實現了說寫互動、從說到寫的遷移,讓孩子的文字真誠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和內心。
作文路漫漫,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接下來我們需要帶孩子多去體驗,給孩子補充更多的好詞……
補充提醒一點,在孩子體驗有感的時候,別忘記立馬記錄下來哦。說出當時的感覺,秒變為文字儲存下來,再寫文章時,自然就更豐滿、靈動起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