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門薩」的中國之門
門薩是老牌的「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近年來,熱衷於貼上「聰明人」標籤的中國人,在門薩的入門考試裡保持了極高的通過率。目前,僅有150多名會員的門薩中國還只是一個「臨時性國別分會」,會員主要以「80後」為主
楊冰陽的格子短裙只到膝蓋以上十公分,上翹的眼線勾勒出一雙「電眼」,舉手投足之間保持著一副明星範兒。在新浪博客上,楊冰陽給自己貼上「高智商人氣美女」「情感分析專家」的標籤,首頁上展示著她的新書《女人想結婚男人想私奔》《別拿男人不當動物》。打開淘寶上名為「娃娃美顏課」的網店,裡面擺滿了品種繁多的化妝品、護膚品,這是楊冰陽經營的網店。在網絡上,她的名字叫「啊呀娃娃」(ayawawa),這位「80後」美女雖然總是以「娃娃」自稱,但其實已經是一位「孩兒的媽」了。除了開網店,楊冰陽在生活中還擁有多重身份,她做平面模特,當節目主持人,寫書,在影視劇裡客串角色,在媒體上開專欄。
「比我聰明的都沒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都沒有我聰明。」楊冰陽當年因為這句網絡宣言而出了名。她曾經是貓撲網的形象代言人,又是「天涯社區十大美女」之一。她說,「漂亮是別人一眼就可以分辨的事情,但聰明不是。」能夠證明楊冰陽聰明的,是她的另一個身份——「門薩中國」的主席。憑藉高達145的智商,楊冰陽在2007年就通過了門薩的考試,成為這家「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 在中國的早期會員之一。
找個門薩做丈夫
「當時國內只有寥寥幾個門薩成員,散落在各地,相互間並無聯繫,與門薩總部也沒有什麼往來」。楊冰陽說,為了找到「組織」,她又是打國際長途,又是寫郵件,頗費了一番周折。最終,楊冰陽的考試由2004年加入門薩的老會員管延放監考,地點被安排在微軟亞洲研究院,那裡其實是管延放工作的地方。「我就坐在茶水間裡答題,門不斷地被打開,不停地有人進來,還有人在一旁說話。」對於這次特殊的考試,楊冰陽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門薩的全稱是「門薩國際高智商組織」,這個機構是在1946年由兩名自認為聰明異常的英國人突發奇想而成立的。最近兩年,隨著中國會員的增多,門薩才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了解。不過,《紐約時報》曾經在報導中說,「門薩是一群書呆子的俱樂部」。在國外的門薩論壇裡,也有人直言「門薩是為輸家而設的」。楊冰陽並不在乎這些說法,在她看來,「門薩就是一群好玩的聰明人聚在一起」。
實際上,楊冰陽當初想加入門薩,也不僅僅是為了好玩兒。她說,「當時就是閒得無聊,也想多認識幾個人,便於找男朋友。」在加入門薩以後,楊冰陽就在網上四處聯繫門薩會員,想建立起門薩中國分會。在這個過程中,她結識了正在新加坡留學的王鵬。王鵬不僅是一名老門薩會員,還是國際上另一個高智商組織「奧林匹克社區」的成員。他曾經做過一道世界著名的智力題,是這道題目的紀錄保持者。去年,王鵬出版了一本書,專門分析如何解答測量智商的各類試題。
迄今為止,全世界共有30多個高智商組織。在這些組織中,擁有11萬多名成員的門薩只不過是門檻最低、也是會員人數最多的一個。以標準差15計算,門薩的智商標準是130,而門檻最高的「聖杯會」,只有智商達到200以上的人方可加入。目前該組織在全球只有7名會員。
王鵬在去新加坡之前在燕山大學讀材料學,由於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大二時便辦了退學手續,去新加坡學會計。他與楊冰陽在網上的接觸中燃起愛火,兩人網戀了一個月之後,尚未完成學業的王鵬就專程回國和楊冰陽見面。10天後,兩人「閃婚」。王鵬因而再一次輟學。楊冰陽則如願以償地找了「全中國智商最高的門薩會員」做丈夫。
「聰明人」的標籤
「門薩會員就是這樣的天馬行空,有的人跑過不同的地方,不停地換工作,他們不滿足於按部就班的生活。」北京的門薩會員李昂達原來是學理科的,畢業後在一家外資諮詢公司工作,收入不菲,但是他卻辭職創業,在醞釀創業的幾個月中,還「順便」考了一個律師資格證書。
在楊冰陽碰到的門薩會員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平時成績在班上拖後腿,但一發力,就考個全校第一,或者考上重點大學。
楊冰陽讀書也不用功,但是因為聰明,總能在各種競賽中取得不錯的名次,成績最好的一次,是初中時全省物理競賽的第一名。可是中學畢業,她只考上了一所不太出名的大學。楊冰陽自我剖析說,「我們都很懶」,對於一件新鮮事物,聰明人很容易學會,因此不會刻苦用功,也往往沒有太大的成就。
但對於成就,楊冰陽說,「活著最重要是讓自己高興,我現在這樣就很快樂,如果非要讓我朝九晚五地去坐班,或者做一項什麼科學研究,我會悶死的。」
被楊冰陽拉著一起加入門薩的劉沛軒兩年前被公司外派到美國矽谷工作,他說,國外的門薩會員組成,從60歲到5歲各種年齡段都有,而中國的門薩會員都比較年輕,主要集中在「80後」,其中大多從事IT、金融等工作,也有的人自己創業。
「80後」在中國不僅指的是一個年齡段、一個群體,它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擁有66年歷史的門薩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一代人逐漸成為社會的主體以後,對個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
也有人覺得,加入門薩能交到與自己處於同一智力水平的朋友。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郭英男說,「平常,你說一句俏皮話,可旁邊的人卻一個勁追問你笑什麼,這太令人掃興了。但在門薩裡面就不會這樣,你說一句話,大家就都心領神會了。」
但在中國,大智若愚通常被認為是「聰明」的最高境界,而門薩會員非要為自己貼上一個「聰明人」的標籤,似乎並不符合這種社會文化標準。王鵬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人們痛恨那些自我標榜高智商的人,群眾樂意於觀賞那個自詡站得比他們高的人從高處跌落的場面。如果他是被別人推下去的,那就更帶勁兒了。」
「臨時性」的門薩中國
去年7月,門薩會員盧海彬參加江蘇衛視的徵友類節目《非誠勿擾》。當時,主持人孟非問道,「你們這一群高智商的人都聚在一起幹什麼呢?」盧海彬說:「跟普通網友的聚會也差不了多少,就是吃飯啊唱歌啊。」孟非的提問很能代表一般人的好奇心,可是盧海彬的大實話卻讓很多人跌眼鏡。那麼,門薩,這些聰明人扎堆在一起到底做些什麼?李昂達想了半天說,「要說有什麼不一樣,就是玩殺人和三國殺等益智類遊戲會玩得特別好。」
對於自己的門薩身份,李昂達還有更多的顧慮,「現在一說起門薩,恐怕你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理科宅男,就跟《生活大爆炸》裡面那個謝耳朵似的。所以我一般不說自己是門薩會員,怕人們覺得我很二。實際上,門薩的形象應當是很正面的,它代表著智慧與積極的生活態度。」
去年,剛被總部接納成為獨立分會的門薩中國還只是個「臨時性國別分會」。因為按照門薩的規定,目前僅擁有150多名會員的門薩中國還不具備完整國別分會的資格。
門薩的入門考試要求參加者在20分鐘內完成45道圖形邏輯題,錯題數不能多於6道。很多人都是悄悄地去考試,還有的人臨陣脫逃,因為怕考不過,打擊自己的自尊心或者被人嘲笑。但楊冰陽不怕,她說,「我從小就知道自己很聰明,我在網上就直接說要去加入門薩了!」
如今,北京地區想參加門薩考試的人數猛增,考試環境也隨之有所改善。李昂達向中科院借了一間教室作為專門的考點,條件比楊冰陽當時的情況要正規許多。而在上海,很多外地來的人從火車站直奔麥當勞,在那兒做完卷子,就直接坐火車打道回府了。
答完的試卷要送到門薩指定的第三方去判卷。根據門薩的規定,參加考試的人不能知道分數(即答對或答錯了幾道題)。他們只能得到「通過或失敗」的結果。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防止有人事後回憶和討論考題,將題目洩露;二來也為了避免會員們拿分數相互攀比。
門薩入會考試在中國的通過率特別高,前幾年是100%,即使是現在,這個數字也比美國高很多。
劉沛軒同時擁有中國和美國門薩兩個會籍,據他介紹,在矽谷,由於匯聚了眾多高科技企業,門薩會員人數有將近1萬人,幾乎每天都有活動。從結婚生子的慶祝飯局到戶外燒烤再到討論IT界技術發展趨勢的頭腦風暴,各種形式的活動都有。劉沛軒說,「在一個成熟的門薩分會裡,會員們最終會形成各種圈子,組成興趣小組進行活動。但現在,中國的門薩會員還是太少了,像北京只有70多個會員,大家的背景差別也很大,還形成不了氣候。一句話,門薩中國目前才剛剛起步,還完全不成熟。」
在門薩中國的QQ群裡,上海的門薩會員餘駿就說:「你們有沒有想過,加入門薩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我在想,如果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智商比別人高而加入門薩,這是一種空虛的表現。」李昂達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對此的回答是,不能讓門薩成為自己人生裡唯一一個值得炫耀的標籤。(記者/錢煒(文) 甄宏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