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子說書
圖/《西遊記》相關電視劇
《西遊記》故事裡,孫悟空變做那有來有去的模樣,徑撞至獬豸洞,猩猩出語道:「快走!大王爺爺正在剝皮亭上等你回話哩。」
結果,孫悟空至二門之內,見一座八窗明亮的亭子,亭子中間的交椅上端坐著一個魔王,真箇生得惡象。
《西遊記》故事裡,「剝皮亭」三字出現的概率頗高,比如孫悟空第一次偷得紫金鈴,就是在剝皮亭前無人處,展開豹皮幅子觀看。
紫金鈴這個法寶,一共由三個金鈴組成,中間一個,有茶鍾大,兩頭兩個,有拳頭大。孫悟空一個不小心,只見紫金鈴中,骨都都的迸出煙火黃沙,急收不住,滿亭中烘烘火起。
獬豸是勇猛、公正的象徵,那麼問題來了:觀音的坐騎金毛犼為何要在獬豸洞修建一座剝皮亭?
說到「剝皮」二字,西遊世界裡,幽冥地府裡有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懲罰的是「佛口蛇心,不忠不孝,傷天理」之人。
這就難怪《西遊記》作者讓代表勇猛、公正的獬豸洞賽太歲掌管剝皮亭了。
《西遊記》故事裡,觀音禪院的老和尚也被稱為老剝皮,那觀音院大小和尚並頭陀、幸童、道人等,都稱那老和尚為「不識人的老剝皮」。
孫悟空也曾呵呵大笑,道:「那個老剝皮,死得他一毫兒也不虧!他原來與妖精結黨!」他對唐僧道:「師父,那怪物與這死的老剝皮,原是朋友。」
原來,與妖精結黨,佛口蛇心,貪財好貨之人,也被《西遊記》作者稱為老剝皮。
《西遊記》故事裡,虎先鋒用剝皮之法,哄了孫悟空,抓走了唐僧,孫悟空罵道:「你這個剝皮的畜生!你弄什麼脫殼法兒,把我師父攝了!」
《西遊記》故事裡,牛魔王怒罵孫悟空,被豬八戒怒懟道:「潑老剝皮!你是個什麼樣人物,敢量那個大小!不要走!看鈀!」
而說到賽太歲修建的那一座剝皮亭,就不得不提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了。然而,這一回故事,卻無關勇猛與公正,卻與戒色相關。
《西遊記》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象伏妖王」,開頭就寫道:「色即空兮自古,空言是色如然。人能悟徹色空禪,永駐仙顏不變。」
原來,孔雀當了佛教的大明王菩薩,卻依舊塵緣不斷,竟然生了雌雄兩個雀雛,結果被此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
「佛母懺悔」四字,正是書中要旨。而賽太歲執行拆鳳三年的佛旨,騙了皇后,乃至於紫金鈴都學會了懼內,何嘗不是沉迷於色道之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