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發表於 2008-09-27 16:47:02
射極跟隨器
一、實驗目的
1、測量共集放大器(射極跟隨器)基極和發射極的直流電壓,並比較測量值與計算值。
2、測定射極跟隨器的靜態工作點在直流負載線上的位置。
3、測定射極跟隨器的電壓增益,並比較測量值與計算值。測量射極跟隨器的輸入電阻,並比較測量值與計算值。
4、測量射極跟隨器的輸入電阻,並比較測量值與計算值。
5、測量射極跟隨器的輸出電阻。
6、 觀察射極跟隨器輸入與輸出電壓波形之間的相位差。
二、實驗儀器
2N3904 NPN三極體 1個
10V直流電源 1個
電容器: 1uF 1個, 100uF 1個
示波器 1臺
信號發生器 1臺
數字萬用表 1個
電阻 500Ω 1個,5KΩ 1個,10kΩ 1個,20KΩ 2個,50kΩ 1個
三、實驗原理
射極跟隨器(共集放大電路)如圖1所示,在三極體的輸出特性中直流負載線與橫軸的交點為集-射電壓Vce等於Vcc,而與縱軸的交點為Vce等於零時的集電極電流
工作點Q位於直流負載線上,有靜態時的集電極電流Icq和集-射電壓Vceq來確定。共集放大電路的基極偏壓Vb可通過上下偏流電阻的分壓比來計算。當βRE>>R1時,
發射極電流
集電極電流
電壓增益Av為輸出電壓峰值Vop與輸入電壓峰值Vip之比
對於電壓跟隨器,電壓增益可用下式計算
其中:等效交流負載 RLˊ=RE//RL
三極體輸入電阻
電壓跟隨器的輸入電阻
四、實驗內容
1、 在電子工作平臺上建立如圖1所示的射擊跟隨器實驗電路,信號發生器、數字萬用表和示波器按圖設置。
2、真開關進行動態分析。雙擊萬用表圖標,調出儀器虛擬面板,記錄基極偏壓Vbq。將萬用表的測試杆移到節點Ve,測量並紀錄射極偏壓Veq,然後將測試杆移回節點Vb
3、 根據電阻值R1、R2和電壓值Vcc,計算靜態基極偏壓
4、 設Vbe為0.7V,估算靜態射擊偏壓和電流Veq和電流Ieq。
5、 估算靜態工作點Q。即Ibq、Icq、和Veq。
6、 將萬用表的虛擬面板縮成圖標,以免擋住示波器屏幕。單擊仿真開關進行動態分析。記
錄峰值輸入電壓Vip和輸出電壓Vop,並記錄輸出和輸入波形之間的相位差。
圖 1 射極跟隨器
7、 根據步驟6的讀數計算射極跟隨器的電壓增益Av。
8、 計算三極體的輸入電阻rbe和等效交流負載電阻RL』,並計算射極跟隨器的電壓增益Av。
9、 在節點Vi和電容C1之間插入一個10kΩ的電阻。將示波器的探頭移到Vb節點。單擊仿真
開關進行動態分析。記錄輸入電壓峰值Vip和基極電壓峰值Vbp,必要時可調整示波器。
10、根據步驟9的讀數。計算輸入電流峰值Iip,並用Vbp和Iip計算射極跟隨器的輸入電阻Ri。
11、 設電流放大係數β為200,計算三極體的輸入電阻rbe,並結合偏置電阻R1和R2計算射極跟隨器的輸入電阻Ri。
12、 撤除插入的10KΩ電阻,並接入短路線,將電路恢復原貌。把示波器探頭移到輸出端Vo,
將負載電阻RL改為50KΩ。單擊仿真開關進行動態分析。記錄輸出電壓峰值Vop。然後逐步減小
RL的阻值,直至輸出電壓峰值降低到原先RL為50KΩ時的一半,則這時的RL值等於射極跟隨器
的輸出電阻Ro。
五、思考與分析
1、 基極偏壓Vbp測量值與計算值比較,情況如何?
2、 射極偏壓Veq的測量值與計算值比較,情況如何?
3、 靜態工作點Q在直流負載線的中部附近嗎?
4、 射極跟隨器電壓增益Av的測量值與計算值比較,情況如何?Av大於1嗎?
5、 射極跟隨器輸入電阻Ri的測量值與計算值比較,情況如何?這個輸入電阻是較大還是較小?
6、 實驗測出的射極跟隨器的輸入電阻,是較大還是較小?
7、 射極跟隨器輸出與輸入電壓波形的相位差怎樣?輸出與輸入電壓是同相還是反相?
8、 射極跟隨器在交流輸入和輸出電阻方面有和優點?這種電路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