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磚上的故事——舜耕歷山、漁翁得利

2021-01-08 文藏
網絡配圖

門廳北梢間正立面簷部磚雕:舜耕歷山。《史記·五帝本紀》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居,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畔,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

漁翁得利

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後來舜繼堯之位成為上古五帝之一。

網絡配圖

《尚書·虞書》載:「帝(舜)初於歷山往于田。」《竹書紀年》亦記:舜「耕於歷山」。虞舜,性至孝,夫頑母囂,弟傲,然舜不嫉恨,仍恭順於父,慈愛於弟。其孝行感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耕,鳥代鋤。

舜耕歷山

磚雕再現了舜在歷山的耕種場景,前面老牛開路,舜手拿鋤頭站立後方,面目含笑,神態怡然。旁邊立著兩位仙人,手撫鬍鬚,讚許不已。畫面四周以草木鳥獸點綴,樹木茂盛,枝繁葉茂,飛鳥盤旋空中,靈動異常。

網絡配圖

門廳北梢間正立面簷部磚雕:漁翁得利。《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網絡配圖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網絡配圖

文中講的是當趙國將要攻打燕國時,著名說客蘇代為了燕國的國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勸諫趙惠王,蘇代用「鷸蚌相爭,漁甕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趙國攻打燕國可能給燕趙兩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希望趙惠王審時度勢,縱觀戰國風雲,權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說的是雙方相爭持,讓第三者得了利。

網絡配圖

這個故事說明看不到真正的敵人,就會給強敵製造有利的機會,給爭執雙方帶來滅頂之災。

網絡配圖

畫面上右側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雙方互不相讓。左側漁翁手作拿起狀準備把兩個都抓住。磚雕意在警示後代要團結一心,共興家業。

網絡配圖

相關焦點

  • 3月19日沁水歷山景區恢復開放
    沁水歷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2020年3月18日刀劈一線天——國家級非遺項目《舜的傳說》節選傳說堯選中舜為繼承人,並讓其攝政,首先是耕治歷山,讓水流入濩澤。大舜遵旨,帶著娥皇、女英和手下人馬。住到歷山,開始治水。
  • 歷山風景旅遊區
    享有「北五臺、南歷山」之美譽的歷山風景區以其獨特的喀斯特巖溶、峰林、峽谷地貌和原始森林聞名,主峰舜王坪海拔2322米,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素養有「華北生物資源寶庫」的美稱,年均氣溫160C,植被覆蓋率達94%。這裡不僅有華此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華北地區最大的巖溶洞群,而且還有聞名中外的下川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
  • 濟南市舜耕小學英語教研團隊:守正創新,讓英語學習自然發生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線上教學展開,這11位女教師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新,打造著有趣的空中課堂。線上教學 趣味網課引導學生主動學英語當疫情發生的時候,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舜耕小學英語教研組組長張穎介紹。低年級的學生在老師引導下,進行英語歌謠的學習,邊唱邊表演,有的還擔任線上小老師。在中年級,教師化身主播,在線視頻精講,隨時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利用可選擇的學習任務,擁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如制定一天學習計劃,課本劇劇本編寫、課外英語閱讀分享……學生樂於參與,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 山西曆山風景旅遊區正式對外開放
    新華社太原9月3日專電(記者 葉健)記者從山西省旅遊局獲悉,享有「華北生物資源寶庫」美稱的翼城縣歷山風景旅遊區日前正式對外開放。    位於山西省翼城縣西閆鎮境內的歷山風景旅遊區總面積有220平方公裡,有四聖宮、玄元洞等9個景區,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華北地區唯一的原始森林,保存有大量的珍稀動植物,其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坪頂260多公頃,是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亞高山草甸。
  • 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落戶歷山風景區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12月10日,在衢州市舉辦的中國森林康養與鄉村振興戰略論壇暨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康養促進會年會上,垣曲黃河 歷山風景區獲「第三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授牌。
  • 「視頻」薛城舜耕中學舉行2019-2020學年度教學工作總結表彰會
    」品牌,加快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高品質發展,10月30日,棗莊市薛城舜耕中學2019-2020學年度教學工作總結表彰會在棗礦接待中心舉行。會前,與會人員一同觀看了宣傳片《舜耕正青春》。優秀教師與家委會代表分別進行經驗交流發言,分享了各自工作上的體會和感悟
  • 沁水傳統名吃美食大賽歷山風景區開賽
    人民網沁水5月5日電(王建)4月28日,首屆山西沁水趙樹理文化旅遊嘉年華「歷山杯」沁水傳統名吃美食大賽在美麗的歷山風景區拉開帷幕。此次比賽受到來自全縣14個鄉鎮的大廚關注和積極參與,也吸引了各地美食愛好者前來品嘗。
  • 2017lck春季賽3月4日比賽回顧 AFs漁翁得利
    今天的比賽過後,JinAir 排名下降一位、墊底 LCK 排行榜,形勢嚴峻;bbq 也同樣下降一位,AFs 漁翁得利、上升至第六位。   多謝BBQ機關算盡讓我看到皇冠的妖姬,久違了改版之前打Ever也用過,這個隊對他的妖姬或許有執念,AFS這劫富濟貧竟然被困難戶給搶救了,好人有好報.
  • 兩白頭翁纏鬥扭打,下一畫面讓人驚,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中國臺灣臺南市鳥友吳素娥日前赴臺南山區拍攝山麻雀,意外撞見兩隻白頭翁正在地面上激烈打鬥,她拿起相機要拍攝牠們扭打的畫面時,竟意外拍到一隻花貓現身咬住這兩隻白頭翁,由於事出突然,讓她嚇壞了,待一回神,貓已叼走了白頭翁。精彩的畫面PO上網後,引起網友熱議。
  • 【中肥通訊社】尿素鷸蚌相爭 氯化銨漁翁得利
    這對氯化銨來說,也算是漁翁得利,一定程度的利好支撐。 現國內氯化銨行情變化不大,業內開工的臨時降低,局部貨源偏緊俏,報價穩中局部試探小漲;即便下遊的新單採購積極性有所放緩,但氯化銨生產企業仍有較充足的待發訂單,因而局部仍是控制接單或暫不籤單的節奏。
  • 成語故事:鷸蚌相爭
    鷸 蚌 相 爭 「鷸蚌(yù bàng)相爭,漁翁得利」的聖語。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 故事
  • 無臺詞表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兒童劇《鷸·蚌·魚》把成語故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國人皆知,但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故事過於簡單,戲劇線條不豐滿,主創在原故事上緊抓故事寓意主題,在故事的發展、戲劇矛盾的推動、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作了富有想像、深入淺出、層次分明的創作,加入了「漁妻」的角色,不僅講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也增加了「漁夫婦相爭,鷸蚌得利」的橋段,成語故事的道理在孩子們的心裡進一步深化。
  • 濟南歷山路現多處「綠色帳篷」為什麼建?必要性如何?錢從哪裡來...
    魯網12月17日訊(記者 劉輝)最近,濟南市歷下區歷山路部分路段的綠化帶上,被用綠色的圍擋圈了起來,頂上還罩上一層白色的塑料布,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為什麼建這種東西」「真的有必要嗎」「錢從哪裡來」?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魯網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優秀初賽作文選登|濟南市舜耕小學曲高歌:一棵白楊樹
    一棵白楊樹曲高歌舜耕小學 六年級一班 白楊樹,一種出現在大街小巷的樹。一種普通卻又不平凡的樹。九月的陽光,透過窗子灑在課桌上。靜謐又溫柔。九月的陽光還帶著一絲夏天的熾熱,烤得路旁的白楊樹香香的。那時我們都還是剛入學的小學生,一個個拘謹的坐在座位上,我們的老師是一個高高瘦瘦的女老師 ,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她姓張。她帶著我們讀了一篇課文《白楊樹》,文章中寫到:「白楊樹從來就是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