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沁水縣西南中村鎮境內,距沁水縣地50公裡,距晉城市區140公裡。以自然風光和古人類文化遺址為主要特性。有華北地區保存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約1.1萬畝),森林覆蓋面積90%以上。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垣曲、翼城、陽城、沁水4縣毗鄰地界,是山西省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大、物種資源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素有「山西省動植物資源寶庫」的美稱。
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200公頃,據調查,區內有種子植物13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11種;鳥類261種,獸類45種,兩棲爬行類36種,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38種。
歷山天然、人文諸景共同構成豐富的自然兼文化旅遊勝地,是山西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景區由舜王坪、雲蒙山、混溝原始森林等組成。 分5個景區:
舜王坪景區:舜王坪為中條山主峰,海拔2358米。為山西省南部最高峰。傳說舜王曾耕於歷山,故名。舜王坪頂部有天然牧場,面積4000餘畝。有"舜王犁溝"和古廟碑記。周圍峰谷相連,林木參天。日出登坪望黃河,猶如一條彎曲的金帶;夜晚登坪可觀星辰,猶如億萬明珠籠罩大地。山道中,山風沁人,青山鳥語,泉水叮咚。志書贊:"古帝躬耕處,千秋跡已迷;舉頭高山近,極目亂峰低;花開聞幽徑,泉聲過遠溪;黃河遙入望,天際一虹"。
西峽景區:距下川村1公裡。全長5公裡,最窄處3米許。兩邊懸崖百米,峽底流水清澈透底。從峽谷路過,抬頭望藍天一線,底頭見娃娃魚綜影。舜王"刀劈一線天,高山湖泊變桑田"的傳說即源於此。此外還有天石、樓坎、試刀石等景觀。
東峽景區:歷山峽谷風光的代表。境內地形複雜,可謂"入山覓無路,巖壑嶂相連;盤曲踏亂石,峻蹭傍深淵"峽內有猴群,並有蘑菇雲、風雨潭、驚心石等景觀。嶺上有墳塋一處,傳為舜王父的墳丘,斷碑尚存。
白雲洞景區:由白雲洞、嘯天洞、七星潭洞、小天潭等溶洞組成。白雲洞在雞冠嶺半山腰。傳說因白雲仙在此修煉降福而得名。洞前有椋子樹一株,初夏白花綴枝,白雲繚繞。洞內曲折迂迴,景觀奇特。該洞目前已開發近千米,有童子迎賓、神龜探海、猴子送客等大小景點30餘處。在彩燈照射下,縹緲神奇,令人稱絕。
下川景區:在歷山東麓的下川村,為下川遺址所在地,是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後一階段以細石器為主要特徵的石器文化。距今約23000-16000年。遺址範圍廣闊,遺存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