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12月19日電(楊海全)非洲豬瘟是怎樣的動物疫病?非洲豬瘟會感染人嗎?非洲豬瘟又有哪些危害呢?針對群眾關心的問題,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發布「非洲豬瘟防控明白紙」,一起了解一下。
非洲豬瘟是怎樣的動物疫病?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其強毒力毒株對生豬致病率和致死率可高達100%,嚴重危害著全球養豬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家豬感染本病潛伏期為15天左右。
非洲豬瘟會感染人嗎?
本病不是人畜共患病。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除家豬和野豬外, 其它動物不感染該病毒。該病毒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屬於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型病毒。
非洲豬瘟主要危害是什麼?
本病對生豬生產危害巨大。據了解,本病發病率通常在40%—85%之間,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高致病性毒株致死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對成年豬的致死率在20%—40%之間,對仔豬的致死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致死率在10%—30%之間。我國是生豬養殖和產品消費大國,生豬的養殖量和存欄量均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同時豬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質來源,豬肉消費佔到總肉類消費的60%以上,加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低,生豬調運頻次高、數量多,本病若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非洲豬瘟感染傳播途徑有哪些?
一是接觸被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家豬、野豬、軟蜱以及被汙染的飼料、用具、運輸工具等;二是接觸非洲豬瘟病死豬的血液、組織、分泌物、排洩物;三是接觸被非洲豬瘟病毒汙染的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泔水或餐餘垃圾。
非洲豬瘟臨床症狀有哪些?
最急性:無臨床症狀突然死亡。急性:體溫可高達42℃,沉鬱、厭食,呼吸困難;耳、四肢、腹部皮膚有出血點,可視黏膜潮紅、發紺,眼、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嘔吐,便秘或腹瀉,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共濟失調或步態僵直;妊娠母豬流產;病死率高達100%。病程1~7天。亞急性:臨床症狀同急性,但症狀較輕,病死率較低,持續時間較長(約3周)。體溫波動無規律,常大於40.5℃。仔豬病死率相對較高。慢性:波狀熱,呼吸困難,溼咳。消瘦或發育遲緩,體弱,毛色暗淡。關節腫脹,皮膚潰瘍。
非洲豬瘟如何診斷?
由於非洲豬瘟與古典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丹毒等疫病症狀相似,臨床上難以進行鑑別診斷,因此必須依靠實驗室技術進行確診。發現豬無症狀突然死亡,或出現步態僵直,呼吸困難,腹瀉或便秘,糞便帶血,關節腫脹,局部皮膚潰瘍、壞死等症狀,可懷疑為非洲豬瘟。
發現非洲豬瘟疑似病例怎麼辦?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非洲豬瘟疑似病例,嚴禁自行處置,應立即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由獸醫部門嚴格按照《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試行)》和《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規定進行處置。
非洲豬瘟如何防控?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沒有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和治療方法,但高溫、消毒劑可以有效殺滅病毒。一是海關部門嚴格出入境檢驗檢疫監管。嚴禁從有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或地區進口豬及其產品;對進口豬及其產品的入境運輸工具嚴格監督、檢查、登記和消毒;對國際航班、火車、船舶的廢棄物和泔水等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被家豬接觸感染。二是養豬場戶加強豬瘟免疫和飼養管理。要全面做好豬瘟基礎免疫工作;儘可能封閉飼養生豬,採取隔離防護措施,儘量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嚴禁使用餐館、食堂泔水等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增加消毒頻次,認真做好圈舍、環境消毒滅原工作。消毒藥物選擇:常用的消毒藥有氯製劑(如次氯酸鈉)、碘化物、鹼類、戊二醛及去汙劑等。鹼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氯製劑適用於建築物、木質結構、水泥表面、車輛和相關設施設備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適用於人員消毒。三是獸醫部門強化疫情排查監測和流通領域檢疫監管。要全面反覆開展疫情排查,不留死角;重點加強對生豬養殖密集區、城鄉結合部、屠宰場、邊境沿江、口岸、航空港、火車站及野豬棲息地等發生非洲豬瘟高風險區域的排查、流調和監測;嚴格生豬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調運監管,嚴密監視疫情動態。四是廣泛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宣傳培訓。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宣傳和疫情應急處置培訓,不斷增強全社會防範意識,營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
(責編:鄒慧、張喜豔)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質量超地球3倍英國期刊《自然》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恆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詳細】
那些帶著時光印記的「老物件」「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上,一些帶著時光印記的展品引人注目。【詳細】
飯前服藥就是指空腹服藥?你真的會吃藥嗎?吃藥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空腹服藥、飯前服藥、飯後服藥,都是醫生叮囑病人的一種吃藥方式。有傳言稱飯前服藥就是空腹服藥,這是正確的嗎?【詳細】
瘦人也要小心脂肪肝脂肪肝正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不少人認為,患脂肪肝多與吃得多、長得胖有關,都是營養過剩引起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