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記者 劉文慧
2016年10月18日,中核集團發布新聞,表示其自主研製的華龍一號燃料(CF3)改進型模擬組件近日通過了出廠驗收。
10月20日,在核燃料技術發展研討會上,中核集團公司核燃料元件領域首席專家、中國核學會核燃料與材料分會常務理事焦擁軍回應此事,表示中核對核燃料研發投入越來越大,自2010年至今,中核集團已批准、啟動了三個批次燃料研發工作。
「第二批次相關研發項目已經接近尾聲,並取得不錯的成績,明年我們將進行相關成果報告。」焦透露。
2015年8月20日,巴基斯坦喀拉蚩核電站澆築了第一罐混凝土,完成巴基斯坦「華龍一號」首堆FCD任務。CF2正是為了滿足其工程進度需求而制定的階段目標,可有效解決燃料組件的出口受限問題。「預計2019年K2、K3工程將進行裝料和調試運行,首堆燃料將使用CF2。」焦擁軍表示。
而以新型包殼材料N36鋯合金為突破口的CF3項目,其研製目標則力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滿足出口和國內電站需求。按照計劃,2020年喀拉蚩項目首次換料或可開始使用CF3。
據介紹,中核還在持續進行核燃料組件研究,包括新的鋯合金研究。「但還未到成熟產品階段,核燃料的研製需要時間,就鋯合金,從開始研製到成熟產品,得十年。」焦擁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