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1月30日訊(通訊員 王慧玲)
為推動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教學水平,11月27日下午,我校舉辦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青年教師讀書論壇」活動。本次活動由黨支部宣傳委員孫莉麗老師主持召開,活動開始時,孫老師介紹了本次活動的流程,並指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如何藉助課堂教學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希望通過此次讀書論壇的分享,大家對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有更充分、深入的理解。
首先,黨員教師代表宋慧馨老師提出,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的應該是除去應試教育後,學生「剩下來」、「帶的走」、「可再生」的能力,要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開,讓學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培養。隨後李晴老師在分享中提到,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葉瀾教授提出的「生命化教學」,並分享了自己的體會: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一部分。因此,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完成別人交付的任務,也是教師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
尹偉老師和王慧玲老師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聯繫「核心素養」和大家進行了交流,尹偉老師提出,當前「核心素養」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搬運工,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師生角色發生了改變,學生應是基於自己的獨立學習,帶著對教材的思考、疑惑和見解走向教師,使教學成為師生間真正的對話和互動。王慧玲老師則以自己執教的《小公雞和小鴨子》、《要下雨了》、《大禹治水》等課文為例,從具體教學層面上分享了自己對「情境化教學」的認識,根據不同的情境展開教學應採取不同的方式,從而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具體情境的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
陳靜老師從宏觀層面上和大家一起研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並結合自己實習時聽過的一節精品課—「移動的小黑板」,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遲鑫老師指出,人的生成、成長和發展是教學的真正落腳點。如果沒有在人上下功夫,只是在知識、技能、能力上做文章,這樣的教學是沒有靈魂、沒有高度的教學。
隨後,侯文科老師和李宛芯老師也分享了英語學科中體現出的核心素養。侯文科老師以「housework」模塊的學習為例,談到設計這樣的情境,目的是讓學生樹立關愛家人,尊重長輩的文化品格;李宛芯老師就英語學科結構進行了剖析,談到英語「碎片化知識」的學習,她認為英語的學習可以是由複習舊知到學習新知的「由點連線再成面」的過程,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將碎片化知識串連起來,這也是「整體化教學」的一種具體策略。
本次活動在於曉豔主任的總結中圓滿結束,三位黨員教師代表陳靜、宋慧馨和遲鑫分別取得了優異成績。對於讀書論壇活動中教師們的出色表現,於主任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青年教師們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不忘初心,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在閒暇時間多讀書充實自我,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