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廣播公司(ABC)9月27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環境質量委員會發出緊急通知稱該州東南部一個縣的供水系統中可能發現"食腦蟲",並向該州十餘個地區發布警告——建議人們"不要使用"水!
事件始於9月8日,一名6歲男孩因食腦蟲而住院。並且當地時間25日,得州環境質量委員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警告稱,該州布拉佐斯波特水務局的供水系統中可能出現了"福氏耐格裡變形蟲"也就是"食腦蟲"。
什麼是食腦蟲
食腦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破壞人的大腦來傷害人體。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水域中,是一種單細胞原生動物,只有10到30微米。生命周期會以囊腫,滋養體和鞭毛三個形態存在,極其害怕乾燥。
當長時間處於不適宜生存的惡劣環境時,食腦蟲會穿上一副"金鐘罩"——囊泡,光滑的囊泡會把它包裹住,可以50-65℃的高溫中存活數個小時,在0℃下存活數周,以求在食物匱乏或乾燥危險的環境保護下自己。而這種形態的食腦蟲無法感染人。
而當環境合適時,它就會脫去"金鐘罩",褪去偽裝,露出其本來面目——滋養體,此時的食腦蟲可以依靠自己靈活的細胞膜移動覓食,就像遊戲裡的史萊姆。開始獲取能量進行繁衍。
當環境稍有不適,食腦蟲為了更好的覓食,加快移動速度,會長出"蝌蚪尾巴"——鞭毛。
而後兩種的滋養體和鞭毛蟲形態的食腦蟲就可以侵入人體。
食腦蟲的危險
食腦變形蟲喜歡潮溼炎熱的環境,常見於25度以上的溫水中,在42度的時候繁殖力最強。食腦變形蟲主要通過鼻腔被吸入人體,如果食腦蟲蟲此時正處於休眠模式,那突如其來的人體熱量會喚醒這隻食腦的"餓鬼"。剛醒來的食腦蟲眼裡只有食物,因此它會穿過鼻黏膜循,一路沿嗅覺神經向上遊走鑽入大腦,直至找到一堆看起來十分美味的星狀細胞和神經元,開始大快朵頤。當免疫系統覺察到這個不速之客,便會遣派大量白細胞以消滅這個的寄生蟲。而此種騷動會導致腦部發生腫脹,最終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最可怕的是,這種病只有極短的黃金時間可以治療,被感染後死亡率達95%以上。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數據記載,自1970年此種變形蟲首次被發現並命名以來,幾乎每年都有關於人類被其襲擊的恐怖頭條報導。在美國,1962年到2018年共有145人感染食腦蟲,倖存者只有4人。97%的確診病人都是以死亡告終。不過由於感染上此病的機率極低,如此少的樣本數量讓研究該病的流行病學家和主治醫生也束手無策。它也許是自然界最為完美的殺手之一。
而在我國2016年8月的一天,某先生在深圳的一處景區玩水,接著出現頭痛咳嗽等症狀。當時他以為只是感冒,服用藥物後就沒太在意。可沒料到病情越發嚴重,他只好前往醫院治療。最終不治身亡,而病因正是食腦蟲。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記載,嘴巴喝到有食腦蟲的水不會被感染,因為嘴巴即使喝進去食腦蟲,它也找不到神經侵入大腦。並且食腦蟲是一種不能人傳人的微生物,因為它進到大腦之後導致人體死亡,並沒有傳播的可能。
預防因遊泳而感染的唯一確定方法是避免在溫暖的淡水中進行與水有關的活動,限制流向鼻子的水量。比如在溫暖的淡水中進行與水有關的活動時,請閉上鼻子,使用鼻夾或將頭保持在水平面以上;避免將頭放在溫泉和其他未經處理的熱水中;在水溫高的時期,避免在溫暖的淡水中進行與水有關的活動;在淺而溫暖的淡水地區參與與水有關的活動時,避免挖掘或攪動沉積物。
當然,由於食腦變形蟲感染很少發生,也不會傳染,全世界報告的病例也較少,因此沒有必要引起恐慌,看美國的熱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