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末幾個月,我感覺壓力山大,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許多人原定的婚期都被推遲,都扎堆到了10月以後,以皮哥為例,近期就有3位同學同時結婚。
我的壓力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水漲船高的份子錢,我周圍關係好的朋友結婚紅包都要上千元,幾個同學一結婚,半個月工資就沒了。
我更大的壓力來源於同儕結婚的壓力,看著同齡人一個個都結婚了,有同學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那是什麼感覺?就像考試時別人都交卷了,你內心能不慌嘛?
反正我現在最怕接到爸媽的電話,三句都離不開逼婚二字,每次打完電話內心都無比的愧疚和失落。過去刷朋友圈最討厭微商和裝X炫富的,現在最害怕刷到曬結婚證和曬娃的,那感覺就像別人杵著你的脊梁骨和你說:「喂喂,愣著幹嘛?快結婚啊,該你了。」
最近,我媽對我無計可施,就派我姨給我介紹對象,和姑娘吃了一次飯,我媽就催著我和姑娘領證了,我姨也旁敲側擊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她告訴我,婚姻裡可以沒有愛情,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年齡的事兒。
哎,合著只要是性別合適,這人就能拿來結婚。想想我頭都大了。
其實中國的家長很奇怪,18歲之前,瘋狂阻止孩子談戀愛,22歲之後瘋狂催著孩子結婚生娃,兩種極端搞得子女無所適從,加上工作的壓力,買房的壓力,最後造就了一大批像我這樣的大齡剩男剩女。
我有時候憤憤地想,如果像電影《牧馬人》裡那樣,國家能在適婚年齡分配媳婦兒就好了。
最近我看了一部外國電影,很符合我現在的心境,推薦給所有的恐婚一族。
這就是希臘鬼才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的作品《龍蝦》,在這部電影裡,配偶變成了國家分配製,單身變成了犯罪,愛情成了批量生產的產品。
問題來了,配偶如此「唾手可得」,那世界上還會有單身狗嗎?
本片的導演擅長在自己的電影世界裡打造一個反烏託邦的世界,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對現實世界進行無情的嘲諷。
他的上一部作品《狗牙》就是一個政治寓言,影片中在一個家庭裡建立了一套極權主義系統:與世隔絕,顛覆常理,親人間成為假想敵,黨同伐異,尋找接班人…看完讓人毛骨悚然。
而這一部《龍蝦》是《狗牙》的續作,導演將槍口對準了人類的婚姻制度。
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在那裡單身被認為是一種犯罪,在社會無法生存。
為了解決掉單身人口,政府將一家酒店改造為「解救單身狗治療中心」,單身人士被集體送往那裡,接受為期45天的治療。
他們必須在45天內找到合適的伴侶,否則就永久喪失人身,變成一種動物。
故事的主角大衛就踏上了這趟奇妙旅程,他是典型的中產階級,跟隨一大批單身者來到這裡尋找真愛,在辦理入住手續時,服務員問他萬一配對失敗,他要變成什麼動物。
大衛的回答是:龍蝦,這也是本片的片名。
這個片名有著多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龍蝦是一種任人宰割的動物,代表的是大衛這種懦弱的中產階級。
第二種理解,就像大衛自己說的那樣,龍蝦的血液是高貴的藍色,有一種貴族氣質,是中產階級的理想。
第三種理解,據說龍蝦奉行「一夫一妻制」,這代表大衛想要尋找一生所愛的願望。
大衛住進酒店後才發現,一切並不美好,這裡非黑即白。
比如登記酒店時,需要統計入住者的性取向,可是選項裡卻沒有「雙性戀」這個中間選項。
比如單身者禁止自己私下裡偷偷摸摸,酒店會安排專門的服務解決他們的生理需求。
更誇張的是,參加聚會時,每個人必須脫光衣服和鞋子,穿著統一打扮,而酒店的鞋子,只有42碼,43碼,沒有42.5碼,因為這裡的人拒絕接受「中間態」。
來這裡的人尋找配偶的標準也很奇葩:要找同一專業的,同一職業的,甚至是有同一生理缺陷的,這些都是他們相愛的理由,這種黑色幽默讓人忍俊不禁。
為了脫單,影片中的人無所不用其極。
有個大齡剩女宣布,如果找不到對象,她就跳樓自殺,實際上還沒有熬到45天的期限,她就從樓上跳下。
還有個女人為了脫單,極力討好大衛,聲稱自己可以滿足對方的任何要求。
一個瘸子男來到這裡,目的就是尋找一個瘸子女回家。他多方尋找無果後,45天的期限馬上到了,他將要被變成一個動物,為了逃避這個悲慘命運,他假裝愛上一個女孩,那個女孩有個流鼻血的習慣。為和女孩「門當戶對」他偷偷用鼻子去撞牆,偽裝成有流鼻血的習慣,兩個人就這麼稀裡糊塗結合了,組成了幸福的家庭。
大衛效仿瘸子男,也假裝愛上一個女子,他們相愛的理由更加奇葩。
這個女子是個極度冷血的人,大衛來到女子身邊,女子假裝吃東西被噎住了,呼吸困難,大衛裝作無動於衷的樣子,女子一看大衛也是個冷血的人,兩人一拍即合組成了情侶。
按照規定,脫單之後,情侶們會搬到酒店的雙人間,接受新的考驗,期間一旦發現戀情有假,作假者直接會受到懲罰變成一隻動物。
大衛的哥哥之前來過酒店,求偶失敗後變成了一隻狗,大衛這次來帶了自己的狗哥哥,他的冷血女友為了考驗他是否冷血,殺死了他的狗哥哥,屋子裡鮮血淋漓,大衛徹底怒了,他並不冷血,他暴露了。
女友要去店長那裡揭發大衛作假,情急之下,大衛殺死了女友,逃之夭夭。
就像所有的反烏託邦電影一樣,有順從者,自然就有反抗者。
本片中按照酒店的規定,來酒店的人每捕殺一個單身狗,就能多獲得1天的擇偶權限,單身狗是不配生活在這個世界的。
這些不想結婚的單身狗就逃進了都市森林中,組成了反叛者,他們打著「自由」的旗號,和這個社會作鬥爭。
可諷刺的是,這個自由的群體其實並不自由,為了和酒店裡的「結婚主義」者抗衡,他們也走了另一個極端,這裡的單身狗不能談論性或愛,一旦隊員間有擦槍走火的行為,首領會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懲罰,一個黑人就是因為撩騷妹子,嘴唇被弄得血肉模糊,這其實和酒店裡把單身人士變動物的懲罰行為沒有區別,屠龍少年變惡龍,這幫人看似和敵人作鬥爭,其實他們和敵人沒有任何區別。
出逃後的大衛加入了這個陣營,奇怪的是,在圍城之外他反而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可是礙於規定,他和戀人只能用彼此能看懂的暗號談情說愛。
紙裡包不住火,他們的戀情被首領發現,首領把女子的眼睛戳瞎作為懲罰。
大衛帶著瞎了的女友逃之夭夭,片尾他們看似擁有了自由和愛情,但大衛已經被洗腦,為了和女友「門當戶對」,他決定也戳瞎自己的雙眼,他站在鏡子前,猶豫不決,影片戛然而止。
這看似是個開放式的結局,但片尾的彩蛋卻交代了一切。
在放完片尾曲後,影片一片漆黑,這代表大衛最終戳瞎了自己的雙眼。
隨後傳來了一陣掌聲,這是婚禮上的眾人在鼓掌,代表大衛和某個女子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可隨後又傳來海浪聲,代表大衛沒有逃脫命運,尋找真愛失敗,變成了一隻龍蝦,對應了影片的名字。
這個彩蛋可以推斷出影片真正的結局:女子並沒有真瞎,影片多個細節暗示她假扮盲人考驗大衛對愛情的忠誠,結果大衛當真了,他自戳雙目,結果女子逃之夭夭。落魄的大衛回到了酒店,故技重施假裝尋得伴侶,最後陰謀被識破變成一隻龍蝦。
「單身狗不得好死」,這就是故事的結局。
《龍蝦》就是這樣一部獨特的電影,在不懂的人看來,它很詭異,很無釐頭,很莫名其妙。但如果你處於一種逼婚狀態下看,你就能看懂其中的辛辣諷刺,看完後不勝唏噓。
看完電影回到現實,很多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什麼時候我們的家長不再走極端,對學生時代的戀愛能正確引導,對成年後的子女足夠尊重,別道德綁架,把子女當作生兒育女延續香火的工具。
什麼時候我們的社會足夠寬容,不再要求大城市買房買車,不再索要天價的財力,結婚固然是好,但單身也沒有什麼不對。
那時候,恐婚一族的心病才能徹底治癒,剩男剩女這個侮辱性的名詞才能徹底消失。
「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沒結婚就不配在這個社會活著。」
以後如果有人拿這樣的說辭勸你結婚,你就可以讓TA看看《龍蝦》這部電影壓壓驚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