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北京奧運會火炬在巴黎傳遞中遭到藏獨分子破壞,火炬手金晶奮力保護火炬
4月19日,巴黎的共和國廣場擠滿了參加集會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 本報記者 宋立東/攝
4月21日,法國參議院議長克裡斯蒂安·蓬斯萊(前左)與金晶合影。
道德批判中國才是這場戰役的真正目的。
撰稿·鄭若麟(發自巴黎)
如果說「3·14」拉薩事件是這次西方對中國發動的最新一次輿論攻勢的起點的話,那麼4月7日則無疑是爭奪道德制高點的一次最重要的戰役。
這次中國與西方、特別是與法國的角力,很可能僅僅是一個序幕。從現在起到8月8日奧運開幕,以及整個奧運期間,這一角力很有可能會持續不斷。「樹欲靜而風不止」:問題並不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出現,而在於他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比如中國的迅速崛起。
法國媒體「一邊倒」的深層原因
很久以來,我們的媒體就在傳遞「法國友好」的信息。這並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我們多多少少有點「報喜不報憂」的傾向。我們很少報導法國官方或民間對中國的負面言論或行為。比如,當年巴黎與北京爭奪奧運舉辦權時,法國一些運動員,如這次法國的火炬手、柔道運動員大衛·杜葉就曾頗為「惡意」地說過,「中國人支持奧運是因為他們的背後頂著一把刺刀」……因此今天杜葉要佩戴所謂「人權徽章」,對於駐法記者來說,就不是一個意外。但出於「好心」,中國媒體很少報導杜葉的這類話語。因此在國人看來,法國的「轉向」就很突然。
而在法國,一切都恰恰相反。法國媒體——特別是類似《解放報》這樣的左翼報刊——歷來就是集中報導中國的負面新聞的。「要讀中國的正面新聞,你可以去讀《人民日報》。我的責任就是負面報導。」一位法國駐華記者曾這樣說過。問題是,法國有多少人會去讀中國報刊呢?結果就是法國人幾乎都是從「負面」來了解中國的。中法兩國對對方的了解和理解,就是這樣尖銳地對立的。
更令人吃驚的是,法國人對自己的汙點也並未真正坦言過。說一個事實恐怕很多國人都難以相信:大多數法國普通民眾並不知道「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這一歷史事件,更遑論大作家維克多·雨果那封寫給巴特勒上尉在中國連中學生皆知的譴責「英法兩個大強盜」的信件了。去年9月,香港富商何鴻燊在蘇富比拍賣行購下英法聯軍搶劫、縱火圓明園後丟失的海晏堂御製「水力鍾」十二生肖銅像中的「馬首」並捐獻國家時,法國只有很少的媒體提及。當時我特意去調查,發現這一侵略中華文明的事實在法國的中小學教科書裡是根本不見蹤影的。當然法國人更不知道至今這十二生肖中的鼠首和兔首仍然在他們的國家。
日前在4月19日法國華人支持北京奧運的集會上,一位法國人告訴我,他與中國妻子第一次去北京,就聽到有人批評法國「搶奪了中國的財富」,當時他都莫名其妙,不知中國人在「胡謅什麼」。因為自小到大的法式教育中,他從來沒有學到過法國入侵中國的內容。後來還是他自己研究史實後,才明白中國人在說什麼。
事實上不僅僅是英法聯軍入侵中國,還有很多有關法國殖民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時犯下的罪行,在法國的教科書裡也是很罕見的。相反,在巴黎,我曾多次看到紀念法國軍人的雕像,其中包括很多如指揮入侵印支、北非的法國將軍。在法國很多人眼裡,他們仍然是「英雄」,儘管他們手上肯定都沾滿了被殖民者的鮮血……不過應該說,法國並不是一個「例外」:實際上西方主要國家的教科書幾乎都是歌頌自己的「光榮徵服」、而迴避對外侵略的史實的。
這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為什麼在中國和非洲、阿拉伯人眼中其實並不那麼乾淨的法國人和西方,今天竟會如此「氣壯山河」地來指責曾遭到他們野蠻侵略的國家「違反人權」。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歷史!
相關評論
聖火照亮下的「西方裸奔」
西媒:西方對中國搞「媒體恐怖主義」
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中國
俄媒:奧運證明中國奪回了自己的權利
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不僅僅是「誤讀」
雪梨先驅晨報:中國黑客開始保衛祖國
何亮亮:西方以冷戰經驗對付中國 西藏成得心應手的工具
美媒: 抵制北京奧運是「公關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