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百米,每一步都跑得很沉重
本報記者 郭劍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3-25 [
列印] [
關閉]
剛剛完成火炬傳遞,劉鴻亮就被現場的記者團團圍住。「很高興這麼多人關注奧運。雖然這些天我已經說了很多,也有一點兒感冒,但不覺得累。回國之後,我會把火炬帶回我們科學院環境保護部收藏起來。」劉鴻亮在電話裡告訴記者。
「現在這邊天氣轉陰,我還要連夜趕往雅典,但我想今晚可能很難入睡了。我是去年12月知道自己成為奧運會火炬手的,當時接到電話,太興奮了,老伴兒開玩笑說讓我小心得心臟病。」劉鴻亮說,「後來知道是去希臘參加第一天的火炬接力,我的心反而平靜下來。不過,現在真的拿著火炬完成了傳遞,我又覺得真是太幸福了。」
雖然劉鴻亮是國內德高望重的環境工程專家,但誰都知道,這位76歲的老人能成為出現在希臘奧林匹亞市的火炬手,還是託他父親劉長春的福。
「我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是我一生的財富。」劉鴻亮說,「我父親的一生,只有短暫的幸福,剩下都是長期的辛酸。在他那個年代,國家沒有能力支持體育運動,他甚至被當時的滿洲統治者追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處於失業和漂泊狀態,他解放後才感受到幸福。」
「我父親一生的心願,就是奧運會能在中國舉辦。他說,他一個人參加奧運會,實在是太孤單了。」劉鴻亮說,「現在我父親的願望變成了現實。13億人民成為中國舉辦奧運會的堅強後盾。這種新舊對比的強烈反差,是我對這屆奧運會最深的感觸。」
在奧林匹亞市,傳遞火炬的200米距離對這位老人來說並不尋常,「我的體力對付這200米還有很大富餘。前段日子,我每天晚上都快走兩公裡,做體能儲備,但是真跑起這200米來,覺得每一步都很沉重。」
「中國舉辦奧運會離不開每一個人的支持。其實每個人都能為奧運作出貢獻。」劉鴻亮說,「很簡單,注意保護我們的環境。比如節約用水、不隨地吐痰、避免資源浪費、儘量減少使用機動車的次數,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大家都希望奧運會在一個清潔的環境中舉行,呼吸新鮮空氣,喝淨化過的水。以前北京汙染很嚴重,治汙力度不夠,但這幾年政府下了很大力氣治理環境,也確實取得了不小成效。」
「比如,2006年國家批了未來15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其中就包括汙水的控制和治理。」劉鴻亮說,「為了治水,國家已經投入300多個億。這充分表明了我們國家對環保事業的態度。以北京為例,現在北京經過淨化處理的汙水達到90%。奧運會上運動員接觸的自來水都可以直接飲用。這就是我們對環境的逐步改善。」本報北京3月24日電
照片:3月24日,中國火炬手劉鴻亮(右)與王力宏(左)在進行交接。當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被成功採集,並開始在希臘境內傳遞。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