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背後,每個人心中都有座斷背山,你同意嗎?

2021-01-21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綠風

女人之愛,是來自靈魂的呼應。

最近在英美上映的影片《菊石》,只看到這些介紹:愛情,凱特·溫斯萊特和西爾莎·羅南主演,弗朗西斯·李導演,估計很多人就會感興趣了,但如果知道是一部展現同性愛的電影,不知會阻撓多少人的觀影熱情?

同性愛,雖然被排除了疾病之列,可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仍然被視為禁忌。

不過,李安拍攝《斷背山》時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愛情不應該被性別限定,是時候撕去禁忌的標籤了。

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凱特·溫斯萊特飾演的瑪麗·安寧,用她那雙飽含深意的眼睛長久地注視著她的愛人,我覺得她透過屏幕也在注視我們,她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空,還在詢問,女人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了嗎?

那雙眼睛一直在我眼前執拗地亮著。

1、瑪麗與夏洛蒂

弗朗西斯·李頗有功力,影片製作極具英國風情。以灰暗的主色調營造出深沉恬靜的感情空間,節奏和緩,對白簡練,人物豐滿,一幀幀影像,硬是播放出音樂的效果,整部影片仿佛一首深沉的樂章緩緩流淌,在明暗,遠近,快慢的變換中呈現了主人公的工作、生活和情感,讓我們不知不覺踏入十九世紀的英國小鎮。

古老,沉悶的英國海邊小鎮——萊姆裡吉斯,這裡的人們按部就班生活著,波瀾不驚的表面下,似乎什麼都不會發生,也不會有任何驚喜。

瑪麗·安寧是一位化石研究學者和古生物學家(歷史上確有其人),在科學界和收藏界頗有名氣,但生活依然窘迫。她和母親相依為命,經營著一家出賣旅遊紀念品的小店鋪,她每天到海邊去採集可用的貝殼回家製作手工藝品,另外就是默默進行化石的發掘和處理、研究工作。她寡言少語,面容冷峻,長期戶外勞作讓她的身體結實,體魄強健。

凱特的表演看似寡淡,實則爐火純青,不露痕跡的刻畫,就連眼神都克制到不可捕捉。所以,瑪麗這個人物需要用心去剖析。她總是一副無喜無悲的狀態對待一切,她內向,堅韌,不苟言笑,表情平淡,那雙粗糙、開裂、布滿繭子的手,告訴我們她多麼地投入工作,而她的生活又是多麼艱苦。

瑪麗的生活大概就應該一直這樣下去,只有大海、化石、刻刀、貝殼,她與母親的交流極少,單身女人的生活,也只能如此,她沒有愛人,沒有孩子,沒有奢望,沒有驚喜,一日復一日地過下去,直到年華老去,化為塵埃。

然而,夏洛蒂·默奇森來了,她是一位年輕的貴婦,她的丈夫是位科學家,特意到小鎮來向瑪麗求教辨識化石的技術。後來他出國訪學,將夏洛蒂留下交由瑪麗照顧。

夏洛蒂和瑪麗完全不同。她一出場,一襲黑衣,面色蒼白,鬱鬱寡歡,了無生氣,和瑪麗的壯實,堅硬、粗糲形成鮮明對比。

她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可是她們都聰明,敏感,在這冷硬的世界,她們在對方身上看到了另一種生命狀態和可能。

2、愛不知所起

愛,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其實,沒有哪段感情是空穴來風的。

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一開始走近,只能用各自的思維定勢去揣測對方。溝通很難,互成雞肋。契機在夏洛蒂發燒之後,孤獨無依的時候,瑪麗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在晝夜精心地護理下,夏洛蒂逐漸恢復了健康,她不能不對瑪麗心生感激,並在她冰冷的外表下感受到來自她內心的溫度。

羸弱,瘦小,無助,孤獨的夏洛蒂觸動了瑪麗內心最溫柔的部分。她深深埋藏的溫情被喚醒了。在偷偷給夏洛蒂畫素描以及為她塗抹藥膏時,瑪麗那顆被堅硬包裹的心逐漸復甦,變得柔軟。

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最好的藥物和營養品,患有輕微抑鬱症的夏洛蒂變得開朗、紅潤起來。當夏洛蒂身穿漂亮的綠色長裙,笑意盈盈地走到瑪麗面前,她那明媚的臉龐,生動的氣息,猶如一縷陽光,點亮了瑪麗的眼睛,當然還有她沉睡的心。

她們共赴醫生的邀約,在醫生家門口,瑪麗輕輕牽起夏洛蒂的手,她的內心溢滿溫情和美好的期翼。那一刻,她內心的雀躍,早已打破多年的平靜。

然而,不善交際的瑪麗,在音樂會現場,看到夏洛蒂遊刃有餘,談笑風生,第一次感受到她們個性和階級的差距,她選擇落荒而逃。回到家,她難過地寫下詩句:「難道我只是孤單一人嗎?然而在我夢裡,那個幻象,也在念著我,戀著我,我開始回應,但幻象消失了,我繼續哭泣,仍是一人。」從充滿希望的雲端跌落,傷感的情緒一目了然。敏感的夏洛蒂一直在關注著瑪麗的行蹤,她很快回到瑪麗身邊,在她的堅持下,她讀到了這首詩,也看清了瑪麗的心意,她說:「你是今晚最迷人的人,也是我心中最美麗的人。」

這不就是一句情話嗎?其實真正的愛慕不一定要用一個「愛」字表達。

心意相通,感情在堆積。當她們齊心協力將一塊頗有價值的化石搬運回家,象徵著她們的愛情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而那塊被夏洛蒂發現,經由瑪麗精心處理的化石,可以說是她們愛情的結晶。

情到深處,總要有人去揭開遮掩的面紗。讓我詫異的是,窗戶紙竟然是由夏洛蒂主動捅破的,仔細想想這也符合常情。來自倫敦的年輕富有的夏洛蒂,更自信、勇敢而無所顧忌。何況,骨子裡的夏洛蒂那麼聰明,熱情,有著她的倔強和堅持。

身心合一是愛情最重要的儀式。激情的迸發對於相愛的人順理成章。床戲尺度確實比較大,不過這不就是愛情的應有之狀嗎?難道僅僅因為是女人,就應該靦腆而收斂?那大概是一種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吧。

3、愛的起源

多年前有首流行歌曲唱道:莫名,我就喜歡你,沒有理由沒有原因。

但瑪麗和夏洛蒂的相愛還是有理由有原因的。

夏洛蒂雖然富有,但是生活枯燥乏味,可以想像除了社交,她不用工作,被困在家庭裡,很難找到個人的價值感。瑪麗的工作能力和成就滿足了她渴望獨立的願望。面對買主討價還價時,夏洛蒂說出了對瑪麗的了解和肯定,那一大段話,充滿她對瑪麗的讚譽。

「依我拙見,安寧小姐為了找到這樣一件標本,付出了很多心力。。。為了展示這標本所有的美麗,她在這個標本上花費了數小時的心血,除了這些困難,安寧小姐多年來一直在她的工作中,展現出她的熟練知識和技能,如果不是她,對於未經訓練或平常的眼睛來說,這些僅僅會是未被研究的大石頭和巖石,不然您覺得科學界為何會如此重視這項工作呢,安寧小姐不僅在向我們展現過去,還有我們的現在,考慮到這些,您會怎麼定價呢?」

她的話在瑪麗聽來,我想句句都是暖心的情話。試想,沒有誰不需要被懂得,欣賞和深愛。

瑪麗對夏洛蒂的愛從何而來呢?其實就一個字——「美」。夏洛蒂是漂亮的,柔弱的,孤獨的。她是瑪麗內在的一個自己。呈現給世人的瑪麗堅硬如菊石,冷漠如海風,但是她的內心,有著女性永不會消逝的溫情。只是在生活的重壓與無人理解的環境中,她的溫情被壓抑了,隱藏了。而夏洛蒂的到來,讓她找回了那份久違的柔軟。

愛情的發生,更多時候是一種感應。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隱含某種秘密的信息,當我們遇到那個對的人,密碼就會被接收,破譯。這種默契的瞬間,並不為外人道,一個眼神,一次目光的停留,一場普通的對話,若有似無,但是當事的主角,自然心領神會,所謂化學反應,大抵如此。

很多時候,有人將愛情解釋為寂寞孤獨的產物。但其實愛情是心靈的慰籍,自我價值的確認。

被看到,被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愛護,是每個人的感情需求。但是並不是誰都可以獲得,也不是在哪裡,在什麼人身上都能獲得,正因如此,她們得到的時候,才感覺彌足珍貴。這種感情需求的實現,完全可以超越階層,超越年齡,超越性別,當然也會超越社會規範。

電影中的二人,都是被生活忽視的人,夏洛蒂被丈夫忽視,她就像一隻精緻的籠中鳥。瑪麗日復一日的勞作,尋找化石,但是在大英博物館中展覽的「魚龍」化石,並不會貼上「瑪麗·安寧」這位發現人的名字。

她們相愛,是因為她們彼此看到,並確認對方的價值,這是人性需要,不可迴避。

4、意味深長的結局

相聚短暫,隨著夏洛蒂返回倫敦,她們就此天各一方,只能依靠書信傳遞思念。

後來,在夏洛蒂邀請下,瑪麗來到倫敦。乍一見面,夏洛蒂毫不掩飾她的思念之情,她熱烈地擁抱瑪麗,並向她急切地展示為瑪麗準備的一切,房間,衣服,書桌,她設想著兩個人朝夕相處的生活。

可是瑪麗當場拒絕了夏洛蒂的美意。她的工作在海邊,在於發現那些化石。另外,舒適富裕的環境讓她不適,被「圈養」的感覺令她難堪,她執拗地住到廉價的旅館,並聲稱自己浪費了船票的錢。至此她們發生了最嚴重的衝突。

這個衝突是現實的衝突,階層、地位、追求的衝突,並不是感情的衝突。愛情可以一直長留心間,但是生活中,兩人註定分離。

在博物館展櫃前的遙遙相望,就是這場愛情的現實結局。

無所謂圓滿不圓滿,對於她們來說,愛過,愛著,就已經足夠。

分離,不代表愛情結束,她們的身體早已經銘記,一刻綻放,足以燦爛溫暖一生。

愛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只要有那麼一次,只要真正擁有一次,就不再覺得人生艱難。

愛情,可能發生在任何人之間,只要有那麼一個人破譯了你靈魂深處的呼喚,那麼,愛情已經來臨。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影評:《斷背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讓人很難想像是李安的風格,根據當時的說法李安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經歷了幾次嚴重的失敗。他甚至都有點心灰意冷,於是打算認認真真地按照劇本拍完就好,結果反而出現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冷靜,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斷背山》這部電影最讓人喜歡的地方在於,它用無處不在的留白營造出了一種氛圍,非常的孤獨,非常的美而建立在這孤獨感上的愛情格外的動人。
  • 斷背山:我只希望我知道如何戒掉你
    就像當時看《霸王別姬》一樣,你會深深陷入劇情中,為劇中人的命運糾結。《斷背山》是由李安執導傑克·吉倫哈爾、希斯·萊傑、安妮·海瑟薇等主演的同性題材的電影。但是這部同性題材的電影卻並不像其他的同性電影,比如《藍宇》、《春光乍洩》、《美少年之戀》就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斷背山》將同性放入到了社會的大環境中。
  • 或許正是這些大牌明星的拒演,才成就了《斷背山》
    當時,《Brokeback Mountain 斷背山》一口氣拿下「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電影配樂」共三項大獎。儘管最後和「最佳影片獎」擦身而過,但外界都深知背後其中的原因。《斷背山》這部電影是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94名,其經典程度可想而知。但這部電影幕後籌備了八年,電影最初定的導演並非「李安」。
  • 《斷背山》觀後感
    拋卻張藝謀和馮小剛,陳凱歌有《霸王別姬》,王家衛有《春光乍洩》,但看過李安的《斷背山》後,我覺得李安的作品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兩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超過他們。影片中的景很美,絕美的黛色的斷背山,天空如海水般湛藍,巨大的雲彩使人感覺天空快傾覆下來了,一望無垠的草地,蒼鬱的樹木,淙淙的河流,羊群如河流般湧動,恩尼斯和傑克騎馬悠悠的行於羊群之間,清風拂過,仿佛時間只願隨這絕美的斷背山而流動,世間所有的美好全都聚集與此了。接下來有一幕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埃尼斯在傑克面前擦洗身體,這個鏡頭真是太妙了。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小王子》書評
    似乎每一句話,都可以讀的出現實世界的某個哲理。《小王子》的敘事方式也獨具一格,「我」作為敘述者而第一視角確是小王子,這樣的敘事策略使其兼具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的雙重優勢。並解決了「我」敘事視角的不合理性和局限性,同時也使小王子的性格特徵得以更鮮明地體現出來。《小王子》的文學地位不言而喻,不容置疑。
  • 人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
    大家好,這部李安導演拍攝的史詩大作《斷背山》我想很多人看過吧,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這部電影!1963年,喬·阿吉雷僱恩尼斯·德爾·馬爾和傑克·特威斯特在懷俄明山區放羊。一夜豪飲之後,傑克對埃尼斯大獻殷勤,埃尼斯起初猶豫不定,但最終還是答應了傑克的求婚。
  • 斷背山傑克被誰殺死的?
    那麼就剩下洛琳一家了,聖誕節全家聚餐時有個小場景很有意思,切火雞時由於孩子看球賽,傑克走過去把電視關了,引得嶽父的不滿隨即打開電視並且說道:「看球賽才能長成真正的男孩子」語氣有一絲意味分明又用眼睛停頓在傑克身上了一下。
  • 菊石: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幾分像鸚鵡螺?
    通過對含菊石地層的古地磁、古溫度的測定、巖性和巖相分析和對菊石古生態的研究,推測菊石棲居在熱帶至溫帶的有一定深度的海域,內中又因殼壁厚薄、殼形和殼表裝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習性,例如:殼壁較厚和具粗強殼飾的類型是較不活動的類型;殼壁較薄、表面平滑和具尖餅狀殼形者是較活動的棲居於較深水體的類型。
  • 《心裡藏著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忘不掉的人
    我一直為時間所迷醉,喜歡看在時間線上跳躍之人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時間猶如偉大的神,給人類留下遺憾之美。我們所存在的時間根本不存在,只是分化的點。世上沒有物體,而由事件構成。延展的現在、時空的光錐結構、視界處靜止的時間、概率雲坍縮得出的特定狀態、自旋網絡與量子疊加、宇宙是座緩慢倒塌的山。從極微觀的視角理解宇宙的精微構造,是一段何其迷人的熵增過程。
  • 菊石是怎樣一步步被「掰彎」的
    埃及有一位被稱做阿蒙(Ammon)的神,希臘人則稱之為宙斯阿蒙(Zeus Ammon),他的頭上長著一對山羊般的犄角。歐洲地區的中生代菊石化石非常豐富,人們發現挖掘出來的菊石很像Ammon頭上的羊角,他們認為這裡的菊石很可能就是Ammon神頭上的犄角變成的,於是就用Ammon神的名字來命名這類石頭。
  • 每個女孩子的心中都藏著一顆星星
    你有喜歡過一個人嗎?「喜歡」能帶給你什麼?——在翻閱了高中時期的日記本後,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了這兩句話。〔2018.4.18〕剛剛我看我們這一排最裡面坐著的女生嘴唇微紅,和平常不太一樣,就問了句:「你塗口紅了?」她說:「那必須啊!不然他怎麼能在十米之外一眼看到我?」我恍然大悟,反應過來,這個性格大大咧咧甚至有些糙的女生是有喜歡的人的。
  •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張世界地圖
    瑪麗亞說:「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張世界地圖,聽過嗎?」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喬治老實承認。 「我看過一張中世紀的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世界呈圓盤狀,耶路撒冷在圓盤的中心。羅馬比整個非洲都大,美國自然更是找不到了。心就是這類地圖,人總是把自我放在地圖的中心,其他的一切都無法與之相比。
  • 如果滿分是十分,在你心中孩子有幾分?你在孩子的心中又有幾分?
    作為父母,你會給自己打幾分呢?如果滿分是十分,你的孩子在你的心中有幾分?而你在孩子心中又有幾分?我們來看看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媽媽和孩子之間相互打分,出現一個很令人驚詫的現象,在媽媽為孩子打分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扣分,多的打到8分,而少的只有5分。相反,每個孩子給媽媽打分的時候都是滿分。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以下是鄧中應先生提供,恩施州人社局局長鄭開廷諮詢專家回復截屏。
  • 小李子曾拒演《斷背山》,當時的好萊塢大牌都不願意出演這部電影
    《斷背山》是李安導演的同性題材電影,曾獲得第78屆奧斯卡八項提名,並且最終斬獲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這部經典之作於2005年上映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對「同性之愛」的熱烈討論,可以說是影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部作品。
  • 《斷背山》希斯·萊傑猝然辭世
    紐約警方發言人Paul Browne告訴CNN:「在萊傑睡的床附近找到一些藥片,他身邊有一個藥瓶。」他稍後透露,現場發現的藥品是以希斯·萊傑本人的名字所開具的兩種抗焦慮處方藥。  3.自殺?  據知情人士向倫敦《每日郵報》透露,自從去年9月與威廉斯分手後,萊傑一直有嚴重的濫用藥物問題。「希斯因為分手,整個人都被擊垮了。
  • 每個人都有一顆好運氣的磁石,越是真實的人,它的磁力越強
    我們接納自己是跟自我和現實的妥協,而不是因為它有什麼好處。不完美本就是我們生存的事實。有很多時候,生活是有缺陷而非完美的,但是這種缺陷背後,卻隱藏著一顆積極改進的內心,在我們苦樂交融的人生裡。2. 淨化心靈。因為我們的心靈和臉一樣,只要一天不洗就會布滿灰塵。
  • 一位同性戀愛滋病大學生的故事|愛滋病病毒|hiv|梅毒|斷背山_網易...
    愛滋病在大學生群體裡的快速流行,這也讓我深感自己有責任為預防愛滋病做一點小小的努力。我相信基本的愛滋病知識你也有,但是科普型的文章你們未必能看得進去,即便看進去了,可能印象也不夠深刻。於是我寫了一個故事,雖然故事本身是杜撰的,但是這個故事中的信息和知識都是真實的,或許會讓你對愛滋病有更深的印象,那我們這就開始。不過提醒一下,本文口味有點兒重,如果你是一個未成年人,可能不適合你。
  • 柔軟的硬度 每個女攝影師心中都有一片堅持
    直面痛苦 譜寫親人離歌 清新女的重口味 [alert type=white ] 並非每個人都有勇氣將鏡頭對準病重的父母,這樣的拍攝是一種折磨。身為職業攝影師的Nancy,有感於父母面對死亡的從容與堅忍,決定為他們拍攝一組作品。在父母的信任之下,這個項目已經持續進行到第二季,這是一曲從容的離歌。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1一個女孩自稱擁有六重人格是人格分裂,還是戲精?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秘密花園。我們守口如瓶,我們想去遺忘。可是,某些深藏的記憶,卻擁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有些人就會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開來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