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總是充滿了神秘和驚奇,某些動物竟會在交配過程中大量死去。澳昆州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物種,是一種長相酷似老鼠的有袋動物,特別之處在於,這種動物的繁殖習性可以用「致命」來形容。
其實早在2013年,一種肉食性闊腳袋鼩便受到了國際關注,因為科學家發現這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在繁殖季節因交配過度而死。昆州科學家發現的這種新物種被命名為黑尾闊腳袋鼩,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只生活在新州和黃金海岸腹地之間春溪國家公園(Springbrook National Park)內的高海拔潮溼地區。
昆州科學家發現的這種新物種被命名為黑尾闊腳袋鼩,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只生活在新州和黃金海岸腹地之間春溪國家公園(Springbrook National Park)內的高海拔潮溼地區。
每到一年的繁殖季,這種動物的雄性會上演馬拉松式交配過程,一直不停持續12至14個小時,直到「精盡人亡」,所以每年的繁殖季,大約一半的雄性個體會死去。
昆州科技大學的貝克(Andrew Baker)教授稱,「它們的行為可能是袋鼩的典型行為,所有的雄性袋鼩會在1歲前死亡。他們會在大約11個半月大的時候進入瘋狂的交配期,然後所有雄性會在幼鼩出生前死亡。」不過貝克博士表示,目前並不知道該物種的種群數量有多少。
之前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的行為是一種無私的行為,雄性袋鼩是為了給後代留下充足的食物。但昆州大學的費舍爾(Diana Fisher)教授研究認為袋鼩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的基因能夠超過對手,所以才會如此努力地一代代繁殖。它們體內的應激激素水平不斷上升,使得它們不停地與異性交配,與其他雄性競爭,直到所有的能量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