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性交圖像」:這是20年來英國醫學雜誌最受歡迎的一項研究

2021-02-23 醫界

距離2019年結束已經只剩下最後的一周了,又進入了年終盤點的時間,今年不同以往,除了這一年來的盤點,還有很多人在做近10年,甚至近20年來的盤點。

英國醫學雜誌BMJ就盤點了20年來發表在他們雜誌上的各類研究。

結果他們發現,這20年來最受歡迎的文章名為「男女生殖器在性交及女性性喚起過程中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male and female genitals during coitus and female sexual arousal)

咳咳,車速很快,請跟上!

這是一篇發表於1999年12月18日的研究,在發表的當年,它就以幾乎毫無爭議的姿態獲得了當年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從此名聲大噪,並一躍而成為過去20年來BMJ上下載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

研究由來自荷蘭的幾位婦科、放射科及生理學專家完成,在論文中,研究者表示他們想要探討在性交過程中進行成像是否可行,以及一些在性交過程中性器官的生理形態問題。

因為在此前直接針對性行為中的性器官進行成像的研究很少,用眼睛直接看肯定看不到,用內窺鏡也很不方便,而且可能因為外界器械的引入對觀察結果造成幹擾。

後來,有些研究者開始使用B超進行成像,但清晰度仍然不夠,直到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漸漸成熟,於是研究者開始嘗試用核磁共振來「拍攝」正在性交中的性器官。

整個實驗共招募了8對夫妻與3位單身女性參與,研究內容也很簡單,為了保證隱私只留下參與實驗的夫妻或單身女性在密閉的房間裡,他們根據對講機的指示,在儀器上完成規定的行為,研究者則同時記錄下圖像。

8對夫妻中,獲取的最清晰圖像來自於一對25/22歲的夫妻於1998年服用偉哥(西地那非)後完成,也就是下面這張:

當然,很可能看著標註,你也依然會有疑惑,畢竟這是一個剖面圖。

實驗圓滿成功,研究者記錄下了性行為中的性器官圖形,將結果發表,再之後的故事就和研究者們沒什麼關係了。

這項研究的受歡迎程度超乎所有人的預期,BMJ的編輯們甚至專門開會討論為什麼這項研究會受到如此之大的歡迎。

BMJ前審稿編輯託尼·德拉姆博士(Tony Delamothe)在表達將其通過的原因時表示,這項研究在當時看來無論是臨床還是基礎研究上都沒有特別有用,不過BMJ內部認為它使用了較為新穎的成像技術,這也許會使讀者對這項研究感興趣。

結果這項研究吸引來了大量「非專業」的用戶下載。會有這麼多人感興趣於性交過程中陰莖和陰道的形狀嗎?或者真的有這麼多人關心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進步嗎?

託尼博士猜測,可能是因為在電腦銀幕上免費看到性交圖象這件事太吸引人了,哪怕它是黑白的,靜態的。(該研究為公開獲取,所有人都可以隨意下載)

如果真是這樣的原因的話,考慮到如今線上免費且大量的資源,對於很多人而言可能很難想像那個年代的情況。」託尼說。

他表示,搞笑諾貝爾獎會頒給那些令人會心一笑同時也令人思考的研究,這個角度上看,這項研究確實非常符合,它至今仍然能引起人們的思考(比如思考它為什麼這麼火),同時它不止讓人會心一笑,甚至會讓人開懷大笑。

只不過這項研究也給研究者伊達·薩貝裡斯(Ida Sabelis)教授帶來了一些麻煩,他至今仍然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一名人類學教授,他和他的家人經常因為這項研究而受到嘲笑。

https://www.bmj.com/content/319/7225/1596.full

bmj.com/content/367/bmj.l6654

相關焦點

  • 20年前,為了看清人類生殖器是怎麼工作的,科學家把兩個人塞進了MRI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科研圈撰文:戚譯引醫學頂刊 BMJ 發表過許多意義重大的研究,但它下載量最高的一篇論文實在稱不上有多大的科學價值……圖片來源:Pixabay作為一本影響因子 27.604 的醫學頂刊,《英國醫學雜誌》
  • ...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動物性交遠猛於男人 雄獅一日可性交86次(圖)
    雄性袋鼠每天要做愛五次,這不算多,有的男性也可以勝過它們;但是還有一種動物一定勝過男人,真正的萬獸之王——獅子,一隻雄性獅子可以在24小時內性交86次;最厲害的還要數瓢蟲,它們被稱為「性機器」。一些家發現它們性交的次數要比我們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要頻繁。它們每天需要花費9個小時性交;蚊子的性交只能維持兩秒鐘,而紫貂的性行為可以維持8個小時不停。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愛滋病病毒能以「潛伏」形式藏匿在「病毒儲存庫細胞」中,基本不發生轉錄,因此不會被免疫系統發現,而「激活並殺死」療法旨在逆轉這種潛伏。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
  •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全球近20%的人是死於「吃錯飯」
    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指出:全球近20%的人是死於「吃錯飯」  吃得健康是每個人的心願,所以,我們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在選擇健康的食物上面。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我們吃的很多食物並不健康。  最近,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了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模重磅研究——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分析。這項統計追蹤了全球195個國家、從1990年到2017年的15種飲食因素的攝入量趨勢,分析了世界各國因為飲食結構而導致的死亡率和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因為吃的食物不健康導致的。  在這個研究中,中國被點名兩次。
  • 2008最佳顯微照片[圖]-作品名稱,拍攝地點,端足類,斜紋,微分幹涉...
    30年來,世界上最優秀的攝影師大展身手,為生命科學、生物研究和材料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以下是尼康2008微觀世界攝影大賽前20名作品:  1.放大200倍的斜紋藻放大200倍的斜紋藻  作者:麥可·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  作品名稱:《斜紋藻》(海洋硅藻)(200倍)  拍攝地點:英國艾塞克斯郡濱海韋斯特克利夫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針對局部疫情和局域全民規模核酸檢測如何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邢泉生教授團隊再次用數據說話,與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協作研究,第一時間把青島在局部疫情防控中開展的「全民」核酸檢測做法和取得的積極成效,以翔實的數據成文介紹給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天文學家拍攝迄今為止最清晰的「高爾夫球小行星」-智神星的圖像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拍攝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小行星智神星(Pallas)的照片。新的圖像顯示出這個小世界的表面上滿是坑坑窪窪,以至於人們將其稱為「高爾夫球小行星」。智神星直徑512公裡(318英裡),是小行星帶中的第三大的天體,僅次於穀神星和灶神星。
  • 谷歌地球首次披露拍攝範圍:覆蓋98%的人口地區圖像
    目前,谷歌地圖每月有超過10億用戶,是該公司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對於搜索巨頭來說,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來投放本地廣告。即使街景視圖或谷歌地球的衛星圖像不是用戶每天使用的功能,它仍然是谷歌地圖服務的一個巨大組成部分。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推出中文電子周刊
    >● ● ● 2016年11月15日,全球醫學界享有盛譽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平臺《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並稱這一平臺「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中國大陸醫學專家研究成果位列《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8年最受...
    中國大陸醫學專家研究位列《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榜單首位。 醫院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1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世界最權威的醫學期刊之一,其發表的研究大多是能夠改變臨床實踐、引領醫學發展方向的重要文章。1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官網公布了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
  • 我國醫學+AI研究成果首登《Cell》雜誌
    點擊查看 導語:雖然在現代醫學發展方面,我國起步較晚,但信息技術的出現正在縮短這種差距,讓彎道超車成為可能。2月23日,中國研究團隊首次在頂級生物醫學雜誌發表有關醫學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9月20日,國際臨床醫學頂尖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ADAURA研究成果,這一成果為NSCLC術後治療揭開了新方向,彰顯了中國肺癌治療領域的創新力與領先力。
  •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最受歡迎的視神經損傷與再生研究的文章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的視神經損傷與再生研究的文章1. Cell Ophthalmology Treatment Study (SCOTS) for retinal and optic nerve diseases: a preliminary report作者: Weiss, Jeffrey N.; Levy, Steven; Malkin, Alexis出版年: JUN 2015被引頻次: 20
  • 前沿研究丨深度學習在醫學超聲圖像分析中的應用
    例如,一項使用超聲圖像進行產前異常檢測的研究表明,不同醫學機構之間的敏感度範圍為27.5%~96%。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開發先進的自動化超聲圖像分析方法,能夠使得超聲診斷和(或)評價,以及圖像引導的幹預和(或)治療更加客觀、準確與智能。
  • 《英國醫學雜誌》:針灸可顯著降低偏頭痛出現天數和發作頻率
    3月25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的一項來自中國研究人員的新試驗發現,與安慰劑針灸和常規護理相比在基線評估4周後,患者被隨機分配在8周內接受20次真正的穴位人工針灸,20次非穿透性假針灸,或常規護理(包括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建議)。在接下來的12周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從基線開始每4周偏頭痛發作天數和偏頭痛發作次數的變化。
  • 英國一項重大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至少可以提供5個月的免疫力
    周四(1月14日),CNBC報導指出,英國一項重大新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已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在至少5個月內擁有某種形式的免疫力。  然而,早期證據也表明,一小部分有抗體的人可能仍然能夠攜帶和傳播病毒,英國公共衛生部表示,需要遵循冠狀病毒限制措施。  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議或在任何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的作者強調,這些結果是對6月至11月收集的數據進行的中期分析。因此,這項研究是在新變異病毒在英國傳播之前進行的。
  • 英國生態學會發起一項大規模研究,「雙盲審稿」能否減少偏見?
    英國生態學會發起了一項大規模研究,劍指「雙盲審稿」是否能減少科學出版中的偏見英國生態學會旗下雜誌Functional Ecology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隨機對照試驗,這是同類試驗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目的是評估在同行評審中隱藏作者信息的細節,是否會減少科學出版過程中對特殊群體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