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井底之蛙」?

2020-11-30 成語遐思

先來回顧一下井底之蛙的故事。

「快樂的小青蛙對路過井邊的海龜自豪的說:你看我在這兒生活的多開心!可以在井水裡嬉戲,可以在泥巴裡打滾,井底的魚蝦都沒有我快樂,而且我還是這口井的主人。海龜說:你見過大海嗎?九年大水,海裡的水不漲;七年大旱,海裡的水不降。大海沒有底沒有邊,住在那樣的大海裡,才是真的快樂呢!青蛙聽了,吃驚地呆在那裡,再沒有話可說了。」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秋水》。

悠閒快樂的qing'w

那麼我們是青蛙還是海龜呢?其實我們是青蛙,又是海龜。

青蛙為什麼不知道大海,而海龜知道?青蛙在井底出生長大,沒有人告訴它,它又怎麼能知道大海呢?命運安排了海龜來告訴它什麼是大海,它只是吃驚地不說話,莊子的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之後青蛙會怎麼樣?

青蛙之後的命運會怎樣?我想該有三種可能:一,繼續過自己安閒快樂的日子,把大海的事情拋擲腦後:二,在去看海的途中知難而退,之後繼續過安閒卻不快樂的日子;三,經歷千辛萬苦看到了大海,經歷了一段精彩的人生。

這三種可能可以對應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是我們面對"大海"時的選擇。

第一種我相信是很多人的選擇,只要快樂就好,不需要多精彩,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追求快樂了嗎?長久的快樂和短暫的快樂都是快樂。

第二種選擇也有很多人,為理想而奮鬥,最終卻被現實拒絕,但仍然對理想抱有懷想。

第三種我想人數也比較多,看到了大海,擁有了和海龜一樣的見識和高度。

然而海龜就不是「海底之蛙」了嗎?對於地球而言海龜的高度又算什麼呢?對於宇宙而言地球的高度又算什麼呢?

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是不是井底之蛙」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井底之蛙
    今天,我們要講的成語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一起來聽吧!有一隻青蛙,它長期生活在井底。它一直覺得,自己住的這口井,是全世界最棒的。井水清甜又好喝,井底的泥巴軟乎又舒服,只要抬起頭來,就能看到井口上方的藍天和白雲,別提有多自在了。
  • 馮慶國:夜郎自大與井底之蛙
    還是我們夜郎國大,後來人們弄出了「夜郎自大」這個成語,用以比喻妄自尊大的人或事。「井底之蛙」的成語是指井底的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後以此比喻那些未見過世面、見識短淺的人。這裡人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夜郎自大」這個成語用詞不當,(不是說應取消該成語,約定俗成,用慣了應該繼續用)。
  • 大陸人不知道美國登月?臺灣名嘴酸言酸語嘲諷嫦娥五號,當起了"井底之蛙"
    同時也是人類社會最近44年以來再一次有相關的探測器登上月球。近日,在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中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評論員黃創夏說了讓人感到非常詫異的一番話,黃創夏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
  • 華春瑩發推諷刺蓬佩奧:井底之蛙
    「這是井底之蛙眼中的天空?」推文還配上了一張井底之蛙的插圖。觀察者網注意到,美國國務院2日的這條推文,是蓬佩奧7月15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講話時發表的言論。而同樣的內容,美國國務院已經在7月24日發布過一次。
  • 坐井觀天的人都是目光短淺、井底之蛙嗎?我想或許我們都錯了!
    因為懂得坐井觀天的人並非真的目光短淺,也不是井底之蛙,而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匠人。坐井觀天這個成語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韓愈是一位學識淵博,眼界開闊的人,他可以吸納更多的思想和新鮮事物,站在他的角度,坐井觀天的人就是鼠目寸光。
  • 結婚一定要買車買房,傲慢的中國女人,是拜金主義的井底之蛙?
    但是,有很多女人,已經不知不覺變得傲慢與偏見,成為拜金的井底之蛙。傲慢與偏見。心地善良的人,和人首次交流,一般會想到對方的優點,而來到一個新地方,會去讚美。在十多年前,一位日本老師,帶著幾個日本學生來中國訪問。日本老師問學生如何評價中國,學生們都說中國環境很髒,人們不講衛生。
  • 井底之蛙?臺媒對解放軍實力質疑不斷,荒謬言論引人發笑
    看了王瑞德的話,稍稍了解中國大陸武器裝備的人都不會說出這種讓人笑掉大牙的話。錯誤一,眾所周知,殲-10-殲-11及中國新型戰機殲-20是中國空軍目前的主力機型,而中國兩艘航母上的戰機是殲-15艦載機。臺媒發出"模型"的指摘毫無依據,只是變相地展示出井底之蛙的本色,讓人貽笑大方。為大眾貢獻的笑話而已!低估解放軍戰力,搖都搖不醒這還不算完,指責完山東艦不過一天,臺灣軍事專家又開始對解放軍軍事實力指指點點。
  • 天行九歌:凡人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如同井底之蛙!
    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通俗點說,超越凡人冥冥之中掌控命運的力量就是規律二字。——十年可見春去秋來, 百年可證生老病死, 千年可嘆王朝更替, 萬年可見鬥轉星移。而規律的探索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知曉的,正如韓非說的,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就如同井底之蛙。管中窺豹,所見甚小。韓非這句話答的是前面嬴政問關於人生死奧秘的思考,而韓非又由個人生死推開,展現出一個更宏觀的世界。
  • 《靈籠》,後期牆內終末的人類設定反轉,其實他們只是井底之蛙
    《靈籠》,後期牆內終末的人類設定反轉,其實他們只是井底之蛙首先的目的讓觀眾了解當下可以了解的情報,或者是,可以透露的信息,用巨人的過場,的確是非常好的方式,這種方式廢話少,逼格高,不向一些番,要不就是主角介紹,要不就是反派介紹,廢話多,還容易被觀眾吐槽
  • 為什麼有些人越長大越傻,你看看畢淑敏怎麼說的,真的是一針見血
    是個人都是想讓自己變得聰明的,就在上學那一刻起,都是有偉大的夢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很多人剛開始上學時候,都是想把書讀好的,剛開始也都讀得很認真,可後來多少人的夢想成真了呢?說白了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一旦痴迷了玩樂,很多人都玩物喪志了。讀書時候,多半都是心智不成熟,容易被外界所誘惑。
  • 重慶有個「天坑村」,7年修了8公裡天路,地處懸崖下猶如井底之蛙
    事實上,我國的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每個人外出旅遊時一定會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或比較喜歡的地方,對於吃貨來說,肯定是要去比較好吃的城市,比如廣東,四川,重慶等,不過一般大家都會去重慶或四川,因為這裡的火鍋是比較有名的。的確,旅遊景點也很多。為參觀者提供遊覽機會。
  • 多少媒體人已變「歡樂喜劇人」
    緊接著,他又表示,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話音剛落,一旁的綠媒主持人驚呼「所以對岸的網友可能認為,世界沒有其他國家登陸過月球,我們是第一個。」言論一出,立刻被網友截取「高能片段」,並在網絡瘋轉。網友表示,「臺灣的專家水平可想而知了,怪不得老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
  • 人的眼睛有多少像素 人的眼睛像素是多少
    那麼,人的眼睛有多少像素呢?  用人眼和照相機或顯示器對比,多少有些不合適。人眼內的感光細胞分布在球面上,視野中心區域對細節的辨認能力和視野邊緣相差很大,再加上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眼和大腦早就適應了對視覺做出修正和補償。
  • 態度決定一切,有這五種生活態度的人,往往活得更加精彩
    01.熱愛與珍惜生活,不浪費自己的每分每秒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講到:時間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怎樣使用。熱愛和珍惜生活的人,往往他們都不會太差,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強,仿佛只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態度,像魔力一般的會給予他們好運,命運的天平也不由自主地向他們傾斜。
  • 地球上有多少人生活過,將來還會有多少人出生?
    從那時起,這個大家庭已經有超過1080億的成員出生,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當前世界有77億人口,而你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你有沒有質疑過:地球上曾經生活過多少人,未來又會有多少人出生?未來的人口,也就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在5萬年之後,會使地球更加不堪重負。
  • 地球上有多少人生活過,將來還會有多少人出生?
    從那時起,這個大家庭已經有超過1080億的成員出生,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當前世界有77億人口,而你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你有沒有質疑過:地球上曾經生活過多少人,未來又會有多少人出生?未來的人口,也就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在5萬年之後,會使地球更加不堪重負。想到這個數字,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未來的地球還能夠支撐人類生存嗎?我們是否會成為罪惡的一代?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有什麼現實意義?
    「夏蟲不可語冰」透露出的是一種無奈感,有時候真正的意思是「夏蟲無法語冰」,或者說是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想在有生之年遍覽世間美景,或者參透所有知識都是不現實的。倘若渾渾噩噩做井底之蛙尚好,只怕曾經跳出井口一瞥外界春光,最終仍被地心引力拉回井下。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根本說不通時,不如不說。
  •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
    人類自從對宇宙開始了探索,才知道宇宙是多麼的龐大以及浩瀚無邊,對於我們地球來說,龐大的宇宙猶如大海一樣,而我們地球就相當於裡面的一滴水而已,人們逐漸的認識到地球的渺小之後,一直就在想一個問題,宇宙中擁有上千億上萬億顆星星,那麼有多少克和我們地球一樣的呢?
  • 若逝去的人都復活,地球上有多少人;地球可以養活多少人?
    不過這個7%的數字還會增加,到2050年,全球人口是97億,之前那個7%會變成8.6%,死去的人和活著的人比例是11:1.假如在2019年,全部死去的人類都復活,就是1082億人類共同存在於地球,新增加了1007億人口至於死去的1007億人的年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