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縣房屋改造質量檢測報告推薦式中 fcu,0——混凝土的配製強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MPa;σ——混凝土強度標準差,MPa,應按③確定。b.當設計強度等級不低於C60時,配製強度應按下式確定:fcu,0≥1.15fcu,k (4-5)③混凝土強度標準差應按下列規定計算確定。a.當具有近期的同品種混凝土的強度資料時,其混凝土強度標準差σ應按下式計算:(4-6) 式中 fcu,i——第i組的試件強度,MPa;mfcu——n組試件的強度平均值,MPa;n——試件組數,n值不應小於30。b.按a.計算混凝土強度標準差時:強度等級不高於C30的混凝土,計算得到的σ大於等於3.0MPa時,應按計算結果取值;
計算得到的σ小於3.0MPa時,σ應取3.0MPa。強度等級高於C30且低於C60的混凝土,計算得到的σ大於等於4.0MPa時,應按計算結果取值;計算得到的σ小於4.0MPa時,σ應取4.0MPa。c.當沒有近期的同品種混凝土強度資料時,其混凝土強度標準差σ4-5取用。表4-5 混凝土強度標準差σ④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標應根據結構形式、運輸方式和距離、泵送高度、澆築和振搗方式以及工程所處環境條件等確定。⑤混凝土大水膠比和小膠凝材料用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 55—2011)的有關規定。
⑥當設計文件對混凝土提出耐久性指標時,應進行相關耐久性試驗驗證。⑦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應控制水泥用量,宜選用中、低水化熱水泥,並宜摻加粉煤灰、礦渣粉。b.溫度控制要求較高的大體積混凝土,其膠凝材料用量、品種等宜通過水化熱和絕熱溫升試驗確定。c.宜採用高性能減水劑。⑧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配、調整和確定,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採用工程實際使用的原材料和計算配合比進行試配。每盤混凝土試配量不應小於20L。b.進行試拌,並調整砂率和外加劑摻量等使拌合物滿足工作性要求,提出試拌配合比。
c.在試拌配合比的基礎上,調整膠凝材料用量,提出不少於3個配合比進行試配。根據試件的試壓強度和耐久性試驗結果,選定設計配合比。d.應對選定的設計配合比進行生產適應性調整,確定施工配合比。e.對採用攪拌運輸車運輸的混凝土,當運輸時間較長時,試配時應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經時損失值。⑨施工配合比應經技術負責人批准。在使用過程中,應根據反饋的混凝土動態質量信息對混凝土配合比及時進行調整。⑩遇有下列情況時,應重新進行配合比設計:a.當混凝土性能指標有變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時;b.當原材料品質發生顯著改變時;c.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產間斷三個月以上時。
必知要點56:混凝土攪拌①當粗、細骨料的實際含水量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調整粗、細骨料和拌和用水的用量。②混凝土攪拌時應對原材料用量準確計量,並應符合下列規定。a.計量設備的精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攪拌站(樓)》(GB/T 10171—2005)的有關規定,並應定期校準。使用前設備應歸零。b.原材料的計量應按重量計,水和外加劑溶液可按體積計,其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6的規定。表4-6 混凝土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註:1.現場攪拌時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應滿足每盤計量允許偏差要求。2.累計計量允許偏差指每一運輸車中各盤混凝土的每種材料累計稱量的偏差,該項指標僅適用於採用計算機控制計量的攪拌站。
3.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雨、雪天施工應增加測定次數。③採用分次投料攪拌方法時,應通過試驗確定投料順序、數量及分段攪拌的時間等工藝參數。礦物摻合料宜與水泥同步投料,液體外加劑宜滯後於水和水泥投料;粉狀外加劑宜溶解後再投料。④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宜採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混凝土攪拌的短時間4-7採用,當能保證攪拌均勻時可適當縮短攪拌時間。攪拌強度等級C60及以上的混凝土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表4-7 混凝土攪拌的短時間註:1.混凝土攪拌時間指從全部材料裝入攪拌筒中起,到開始卸料時止的時間段。房屋檢測鑑定,第三方檢測鑑定,危房檢測鑑定,房屋安全檢測鑑定,房屋裂縫檢測鑑定,房屋工程質量檢測鑑定,房屋質量檢測鑑定,廠房檢測鑑定,鋼結構檢測鑑定,房屋辦證檢測鑑定,房屋驗收檢測鑑定
2.當摻有外加劑與礦物摻合料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3.採用自落式攪拌機時,攪拌時間宜延長30s。4.當採用其他形式的攪拌設備時,攪拌的短時間也可按設備說明書的規定或經試驗確定。⑤對首次使用的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鑑定,開盤鑑定應包括下列內容:a.混凝土的原材料與配合比設計所採用原材料的一致性;b.出機混凝土工作性與配合比設計要求的一致性;c.混凝土強度;d.混凝土凝結時間;e.工程有要求時,尚應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等。必知要點57:混凝土運輸①採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a.接料前,攪拌運輸車應排淨罐內積水;b.在運輸途中及等候卸料時,應保持攪拌運輸車罐體正常轉速,不得停轉;
c.卸料前,攪拌運輸車罐體宜快速旋轉攪拌20s以上後再卸料。②採用攪拌運輸車運輸混凝土時,施工現場車輛出入口處應設置交通安全指揮人員,施工現場道路應順暢,有條件時宜設置循環車道;危險區域應設置警戒標誌;夜間施工時,應有良好的照明。③採用攪拌運輸車運輸混凝土,當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較大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可在運輸車罐內加入適量的與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減水劑。減水劑加入量應事先由試驗確定,並應作出記錄。加入減水劑後,攪拌運輸車罐體應快速旋轉攪拌均勻,並應達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後再泵送或澆築。
④當採用機動翻鬥車運輸混凝土時,道路應通暢,路面應平整、堅實,臨時坡道或支架應牢固,鋪板接頭應平順。必知要點58:混凝土輸送①混凝土輸送宜採用泵送方式。②混凝土輸送泵的選擇及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輸送泵的選型應根據工程特點、混凝土輸送高度和距離、混凝土工作性確定。b.輸送泵的數量應根據混凝土澆築量和施工條件確定,必要時應設置備用泵。c.輸送泵設置的位置應滿足施工要求,場地應平整、堅實,道路應暢通。d.輸送泵的作業範圍不得有阻礙物;輸送泵設置位置應有防範高空墜物的設施。
③混凝土輸送泵管與支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混凝土輸送泵管應根據輸送泵的型號、拌合物性能、總輸出量、單位輸出量、輸送距離以及粗骨料粒徑等進行選擇。b.混凝土粗骨料大粒徑不大於25mm時,可採用內徑不小於125mm的輸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大粒徑不大於40mm時,可採用內徑不小於150mm的輸送泵管。c.輸送泵管安裝連接應嚴密,輸送泵管道轉向宜平緩。d.輸送泵管應採用支架固定,支架應與結構牢固連接,輸送泵管轉向處支架應加密;支架應通過計算確定,設置位置的結構應進行驗算,必要時應採取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