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程解開衛星「隊形」的秘密「天眼」看地球會是怎樣的?

2020-12-04 北晚新視覺網

開欄的話 科技論文,對普通人來說總有點神秘,讀起來也晦澀難懂。其實,科技論文不僅是科技工作者的智力成果,代表著他們勇攀科技高峰的不懈努力,也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那些日新月異的變化,往往與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有著密切的關係。

日前,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第十四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評選結果揭曉。我們將在《京城科研》欄目中,選介一些內容,看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和我們的生活又有怎樣的聯繫。

獲獎論文:北京市科協主辦第十四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最優定位構型及其分類理論》

論文作者:中國測繪科學院副研究員 薛樹強

「天眼」看得準 位置很重要

「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兩個普適問題。當今社會,世界這麼大,你想出去走走,不帶現金可以,可千萬別忘了帶手機,不僅是因為手機裡面有支付寶,更因為裡面有地圖、有導航、有周邊衣食住行、有微信共享位置、有行程的足跡……為什麼時間和位置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這是因為人類70%以上的活動與時空息息相關。

1974年,美國GPS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類獲取時空信息的方式,使我們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定位、導航和授時。由我國完全自主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BDS),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已媲美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洲伽利略系統。

理解衛星導航定位原理,只需要一些幾何物理常識,它就是以人造衛星作為參照物,確定地面目標的空間位置。這類似於人們用地面參照物確定位置,例如你在教學樓和實驗樓的中間位置。其實,人類很早就學會利用太陽、北鬥星等進行地面定位和授時了。

那麼,衛星「天眼」看地球會不會「橫看成嶺側成峰」呢?答案是肯定的。人之所以可以對物體進行精確定位,就是因為人有一雙眼睛,而不是一隻眼睛。「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所反映的,就是因觀測幾何條件不佳而引起的測量誤差放大,即在非常高的測量精度水平下,目標測量精度卻非常低。因此,導航衛星的高度、軌道姿態和由多顆衛星構成的幾何圖形,決定了它對地球形狀、大小及其自轉變化的觀測能力,也決定了其導航定位授時應用的服務性能。

大家自然會問,發射多少衛星,衛星在什麼方位,可以確保衛星對地觀測和導航定位的精度呢?似乎只需要天上的衛星足夠多,就可以確保這一點。但這個問題卻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需要從最優化理論入手,確保多顆衛星形成的定位幾何結構足夠「強壯」。這一點非常類似於,金剛石的硬度源於其正四面體網狀幾何結構。

用方程解開衛星「隊型」的秘密

利用2萬多千米高度的GPS衛星,可實現毫米級甚至亞毫米級精度的高精度定位,更不用說普通用戶導航定位應用了。這個雖然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力,但這確實是一個事實。

GPS高精度有兩個小秘密,他們導航衛星的軌道傾斜角約為55度,軌道高度為不高不低約為2萬千米。歐洲正在建設的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就在學習GPS身上的小秘密,軌道傾角和軌道高度和GPS基本相同。

有沒有和GPS解決方案相媲美,甚至更好的解決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薛樹強進行的這項研究就推導出了最優導航衛星星座的條件方程。當然,這裡面涉及的數學知識比較多,就不展開介紹了。我們只把研究的結論在這裡介紹一下。

研究發現,GPS僅僅是這個條件方程的一個近似解,並且存在許多與GPS完全不同的更完美解決方案。他們的試驗也表明,在相同衛星數目條件下,只需要最優化嵌套兩個不同軌道傾角的衛星星座,就可以得到比GPS更好的全球導航定位性能。

同樣的,也可以驗證GPS衛星高度為2萬千米的合理性。在這個高度上,GPS衛星運動的頻率大約為每天圍繞地球運動兩圈。實際上,我們只需要在設計衛星高度時,確保它每天圍繞地球運動整數圈即可,而不一定非學習GPS衛星每天運動兩圈,例如我們可採用中低軌衛星星座獲得更高頻率的對地觀測資料。

最優定位構型作為各類導航定位系統設計的「樣圖」,不僅可用於導航衛星星座設計,還可用於各種室內定位和水下定位系統設計,提高系統導航定位性能,節約系統建設成本。

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我國北鬥導航系統採用了不同於GPS的混合星座設計和星間鏈路等創新性設計,未來有望形成更為強壯的對地觀測與導航定位構型。而本研究對我國自主北鬥全球星座建設與維護具有理論參考價值。

來源:轉自猜你會好奇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中國衛星竟然傳回了月球背面圖像,長久以來的「秘密」被解開
    中國衛星竟然傳回了月球背面圖像,長久以來的「秘密」被解開 宇宙一直是一個迷,就算在科學發展迅速的今天,它仍舊對人們有著致命的吸引了,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在以前如果你說,有一天人類會站在月球之上,那麼一定會被當做瘋子一樣看待。
  • 打開「天眼」看地球
    我國高分專項實施6年來已發射了多顆衛星,數據源不斷豐富,高分衛星數據在18個行業廣泛應用——打開「天眼」看地球光明日報記者 葉樂峰 袁於飛  日前,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發布《2017中國高分衛星應用國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北鬥衛星:中國「天眼」看世界
    然而,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有一群人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導航副總師沈學民就是其中之一。 4月21日,北鬥導航小衛星準確進入工作軌道,地面成功接收到衛星下發的導航信號,沈學民的一顆心總算放進了肚子裡。「我們的衛星測試項目基本完成,所有的參數都很理想。」
  • 高分系列衛星 擦亮中國「天眼」(圖)
    在地球大氣層以外飛行的對地觀測衛星宛如「天眼」,注視著地球表面,一物一景盡收眼底,為我們提供更高遠的視角觀測地球家園。這雙「天眼」是否明亮,決定了我們所看到的景物是否清晰。因此,無數航天科研人員孜孜不倦地工作,為的就是不斷擦亮這雙「天眼」。   9月29日,「高分二號」衛星首批影像圖公布,在600公裡高空所拍下的照片,能清晰地看到馬路上的斑馬線。這是我國首批亞米級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圖,標誌著我國衛星遙感技術進入亞米級時代。
  • 中國「天眼」到底幹什麼用?法國人透露出秘密,不止用來找外星人
    圖為FAST射電望遠鏡  近日,法國媒體報導稱,中國已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研製出的成果技術領先且具有實際意義,而號稱中國「天眼」的FAST大型射電望遠鏡就是其中的代表,那麼它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法國人透露出了其中的秘密,原來它不只是用來找外星人,還能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起源,對此有網友評論,中國科技成為世界中心,這是真的嗎?  日前法國媒體對亞洲大國建設的天眼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款直徑500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標誌著亞洲大國的科研技術已經躋身世界該領域的領先行列。
  • 人死後,能否在另一個世界見到古人,很多秘密就能解開?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隻有自己知道的秘密,當人死亡之後,這些秘密也會被隨之帶離這個世界。那麼,人死後會不會去往另一個世界呢?所有人都能在另一個世界相聚嗎?如果是這樣,一些未解之謎是不是就能解開了呢?這個想法聽起來不錯,畢竟,這世界上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例如,數學家費馬在17世紀提出了一個猜測:「當正整數n>2時,方程x^n+y^n=z^n不存在正整數解」。
  • 金字塔究竟是怎樣建成的?男子用木塊演示,看完解開多年困惑!
    金字塔究竟是怎樣建成的?男子用木塊演示,看完解開多年困惑!從古至今,古代還有許多未解開的事件,到現在還是個謎題,而金字塔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人類從未停止對它的探索,在當時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古人是怎樣將2.5噸的石頭製成金字塔的?
  • 這串數字,背負的秘密比圓周率還大,或能解開宇宙的秘密!
    比圓周率31.4萬位數字,更讓人瘋狂,這串數字或能揭開宇宙秘密!比圓周率31.4萬位數字,更讓人瘋狂,這串數字或能揭開宇宙秘密!現在我們已經用計算機計算到了圓周率後面的31.4萬位的數字,在未來這個數字還會不斷的刷新,為什麼科學家如此的痴迷想要算出圓周率的盡頭呢?這樣的繼續計算下去又有哪些意義呢?
  • 「天眼計劃」究竟是何物?人類可不可以啟動「天眼計劃」?
    說到天眼計劃,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天眼計劃,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被稱為天眼的世界最大口徑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正式的啟用,據媒體了解,該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500米,首批觀測的目標鎖定在了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邊緣,用來探究恆星起源的秘密,這個望遠鏡的正式啟用,可以說是我國天文科技上的一個非常巨大的進步
  • 中國天眼捕捉到宇宙神秘信號,距地球30億光年,國外專家羨慕不已
    然而,世界如此之大,科技發展如此之快,人類所探索的只是地球的冰山一角。必須承認,人類在大自然中確實很渺小,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在不斷探索中前進,努力發展我國的科技實力,以便逐步了解到那些尚未解開的謎團。作為我國遠近聞名的天眼,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對我國科技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自建成以來已經探險過許多人類未知的事物,足以可見這一天眼的能力不容小覷。
  • 中國天眼發現「新地球」,上面有水有植物,專家卻大呼不能去
    天眼建成之後已經觀測到了上百顆脈衝星,對研究宇宙提供了很大幫助,如今又有消息稱,中國天眼發現了新地球,上面不但有水還有植物,不過專家們卻大呼不能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天眼在運行的時候找到了一顆類地行星,它與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而這顆類地行星上不但溫度與地球相似,而且上面還存在著水和植物,距離地球大概有17萬光年,不過很多專家卻表示不應該繼續追查下去
  • 站在宇宙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
    站在宇宙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自人類有機會走出地球,探索外太空後,便不斷朝宇宙中發射飛船或者探測器,以便對宇宙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揭曉那些未解之謎。1957年,它發射首顆人造衛星,與宇宙更進一步,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是怎樣的,很多理論指出地球是橢圓形的星球,當衛星真正拍下地球的俯瞰圖後,才徹底顛覆了認知,地球遠比我們想像中的特殊多了。人類在有限的生命中,對太陽系了解不少,渴望尋找一顆除地球之外的其他星體。站在宇宙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
  • 衛星發現日本出現異象!突現「天眼風暴」是咋回事?威力不容小覷
    地球是一個構造非常複雜的天體,因為地球的地質結構很複雜,環境也是如此,再加上地球孕育了很多生物,所以一旦地球發生什麼變化,都會對地球的環境意義及生物造成影響,其中人類最常遇見的自然災害也是跟地球的地殼運動有關。
  • 作為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到底多牛?能用於軍事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一個被稱作「天眼」的射電望遠鏡,這是全球最大的望遠鏡,有人說,「天眼」能夠將上千公裡以外燃燒的火柴大小的亮光看的一清二楚。因此,很多人不禁會問,作為「全球之最」,「天眼」能否被用於軍事用途?各國對此也關心不已,發布了很多相關的猜測。
  • 從月球上看地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為什麼有人說會恐懼?
    從月球上看地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為什麼有人說會恐懼?月球是我們最為了解的一顆星球,因為它是地球的唯一一顆衛星,也是人類唯一踏足過的一顆星球,在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讓人類第1次站在月球上開始眺望我們所生活的藍色星球。
  • 秦始皇為何會把自己的皇陵,選址在驪山呢?衛星雲圖發現大秘密
    說起古代的帝王陵墓,很多人會想到秦始皇陵,對於這個陵墓,相信很多人聽說過了,這個古墓的發現,是考古界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世人對於這個古墓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比如說古墓的具體位置,很多人可能會疑惑不解,為何秦始皇會把自己的皇陵,選址在驪山呢,衛星雲圖發現大秘密,解開其中千古謎題。
  • 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它能力其實非常巨大!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外太空的探索腳步從未停止,包括曾經的星辰變化、宇宙天體的運動、包括衛星的發生,甚至為了不斷向神秘的外星球前行,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天眼。」這個耗時22年曆程,是曾經著名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十倍規模的巨大半圓球,到底能用來做什麼呢?
  • 天眼看世界:透過衛星圖一覽全球大事
    天眼看世界:透過衛星圖一覽全球大事
  • 我國天眼這次終於看穿那裡的秘密
    我國天眼這次終於看穿那裡的秘密地球或許僅僅只是一顆非常渺小的星球,在整個宇宙當中,地球就好比一粒灰塵一樣,根本就不值得大家去關注。但對於人類而言,地球是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當然想要好好地探索地球。人類不僅僅想要探索地球,也想要探索宇宙,探索銀河系。
  • 我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看了不得不佩服天眼設計師
    而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在地面構建能夠接收太空信號的基地來完成人類窺伺太空的夢想,我們今天要提到的天眼就屬於這一類別。天眼修建於我國貴州,它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單天線射線望遠鏡,從天空中俯視天眼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的外表就如同一口巨大的鍋一樣。由於天眼奇特的外表,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如果遇上暴雨天氣的話,天眼會不會因為積水過多而變成遊泳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