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近些年來,身邊要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但對於此事如何跟大寶解釋,大家似乎都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有些父母會給這種行為包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嘴上說著生二胎是讓孩子多個伴,其實只是他們自己想再要個孩子。
尤其頭胎是女兒的家庭,多數父母二胎都特別想要一個男孩,但父母礙於面子,就拿小孩子想要弟弟當藉口。
生二胎給老大作伴,這可能是父母最美的謊言
一個同事頭胎是個女兒,在沒生二胎前,一直對女兒照顧有佳,吃穿用度都在能力範圍內儘量選最好的。
自從二胎開放後,同事就常說想再要個孩子,這樣兩個孩子有伴,將來彼此不孤單,自己也算積極響應政策。
一直到去年,同事成功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全家人都有非常高興,還特意擺了宴席招待親朋好友。
正常來講,兒女雙全的家庭很讓人羨慕,可事實卻並非如此,一家人自從兒子出生後就忙前忙後,根本沒時間照顧女兒。
不僅如此,同事還曾公開說自己將來肯定會偏心兒子,因為女兒長大後就會嫁出去,自己的房子和財產都會留給兒子,女兒以後找個好婆家也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說這些話時,她女兒也在場,雖然只有7歲,但應該完全可以聽懂媽媽話的意思。
二胎出生後本就沒那麼多心思照顧女兒,如今她又這樣直言不諱,說自己更喜歡兒子,不知女兒作何感想。
其實生二胎給老大作伴,完全是父母最美的謊言,不過是為了掩飾自我,不如坦誠些,孩子也能更好接受。
一碗水端平說著容易做起來難
在二胎家庭裡,父母想要做到完全公平基本不可能。但切記區別對待,像同事這樣明目張胆偏心的,很可能給女兒帶來不可磨滅的童年陰影。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
童年時期獲得的情緒經歷會影響人的一生。一個人長大後骨子裡發散出來的是自卑還是自信,往往與原生家庭的經歷有關。
《溫暖的孩子》一書中提到,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曾被貶低、被忽視、被體罰,那孩子潛意識裡就會埋下自卑的種子,而且這顆種子會伴隨孩子一生。
就像傅首爾說的那樣,是否生二胎這個問題,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不考慮孩子的想法不妥當。
客觀來說,父母生二胎雖不一定要徵得老大同意,但需充分尊重老大的意見。孩子還未成年,他們有知情權,但沒有一票否決權。
想生二胎,應如何對待大寶?
我們要搞清楚,幾歲的孩子還無法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不能判斷是非對錯,但他們需要父母的重視。
如果父母能按照孩子的意見,決定生不生孩子,那孩子很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比如有長輩開玩笑說「媽媽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這會讓他心懷牴觸情緒。
我不希望通過影響孩子來操控女性的子宮,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對女性本身來說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想要二胎,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1)父母是否有經歷
實際上,父母決定是否生二胎,最關鍵的因素並不是老大是否同意,而是父母的經濟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能否撐起贍養兩個孩子的責任。
只要這些條件都具備,父母就不容易偏心,兩個孩子才能在家庭中快樂成長。
2)父母「一碗水端平」很重要
很多人都曾被父母的偏心傷害過,為了不重演這個悲劇,育兒一定要儘量公平。有些父母一開始也沒想偏心,但在帶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偏愛其中一方了。
比如老二乖巧、懂事、聰明,而老大倔強、無理、笨拙,大部分人可能都會對老二偏袒,這是人性導致的。
寫在最後
對父母來說,無論孩子是何種模樣,都應該保證公平對待,這是需要修煉的技能。而對孩子來說,想把父母的愛分給另一個孩子,這一點確實很難。
總之,父母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感受,多溝通交流,這樣他們才能健康成長,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