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跨文化的生存如何成為可能?那就問石黑一雄吧,這就是諾貝爾獎評委們給出的答案。
北京時間10月5日晚7點,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榮獲該獎項。
石黑一雄是誰?估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儘管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但在中文世界,這是一個中文讀者相當陌生的名字。
石黑一雄是一個移民,在其5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國。或許這正是最觸動諾貝爾獎評委們的地方,他是一個移民,他始終沒有解決自己的民族認同問題。
石黑一雄的處女作是《遠山淡影》,是一部描寫日本戰後民眾心靈創傷的小說。而他的《上海孤兒》,則講述了一個相當混雜的故事:主人公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聞名全國的大偵探,但是他童年時期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上海,始終忘不了在上海聽說的一起撲朔迷離的失蹤案。
一個日本人,寫一個英國人在中國的故事,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本質,也是他迷人的地方。但是,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分並不高,只有可憐的6.9分。中國讀者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偵探小說來讀,它和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比起來,差得實在太遠了。但是,諾貝爾獎的評委們看到的可能是另一方面,一個日本作家,如何講述英國人在中國的故事,這不是跨文化敘事的核心嗎?
毫無疑問,就全球範圍內看,我們這個時代正日益受到移民問題的困擾。在2017年,全球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移民問題。不管是德國還是美國,不管是默克爾還是川普,都正在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移民問題,正在成為全球文化的一個核心問題:跨文化的生存如何成為可能?21世紀會進入一個移民問題的倒退世紀嗎?小說家又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那就問石黑一雄吧,這就是諾貝爾獎評委們給出的答案。
這個結果,顯示出諾貝爾文學獎功利的一面。有人說去年的文學獎頒給了鮑勃·迪倫,顯示出諾貝爾獎媚俗的一面,不管怎樣,這個全球最高的文學獎項正在向大眾文化妥協,頒獎給詞作者。今年,可以說是諾貝爾文學獎在媚俗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去尋求社會問題在文學領域的解答了。
石黑一雄獲得過布克獎,這是英國文學界對他的承認。他的獲獎,是繼奈保爾後又一次「移民文學」的獲獎。但是,不管在日本還是在中國,石黑一雄的影響力都還十分有限。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但這就是諾貝爾獎評委們的態度。某種程度上說,這次頒獎不是結束(一次認證),而是一次開始。我們應該進一步了解石黑一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開始思索「移民」這一問題,不是站在英國和諾貝爾獎評委們的角度,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張豐(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