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美國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希望在2030年之前將人類送上火星。
這一宏大願景不是無稽之談。畢竟在剛剛過去的5月,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送往國際空間站。這也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對於人類移民火星計劃,大規模的星際載人飛船依然是未來10年對於馬斯克的挑戰。
馬斯克近期通過社交媒體曾暗示,他將在2020年9月份舉辦每年一度的星際飛船動態更新活動,屆時可能會展示該公司過去12個月在德克薩斯州南部火箭工廠取得的進展。
北哥認為馬斯克2030年登陸火星的計劃過度樂觀。原因有幾點:
第一,美近期本土的經濟發展不太如意,進而影響到了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航天領域,要知道美國的航天航空工程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多數國家繼續前進,不過美國經常封鎖相應的技術,生怕其他國家獲得到先進的技術之後迅速發展,隨後便影響到自己的國際地位,美國的害怕屬實存在,因為俄羅斯等國家的航天航空工程在穩定進展中,只要獲得到更先進的技術和更龐大的資金,就能發展得更加美好,然而現當下的實際狀況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都不是特別樂觀。
第二,有關載人航天項目的事宜,雖然美國很早之前就接觸了,可在多次失敗和耗資嚴重的情況下,美國選擇放棄了「太空梭」這一項目,儘管航天工作者知曉要降低發射成本和出事率,但現實中卻很難做到。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未來十年NASA和SpaceX很難獲得相對充裕的資金支持。
相反,我國太空實力與日俱增,近些年自主研發的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也是發射成功;去年我國全年航天領域一共進行了34次發射任務,位例世界首位,並且由於近些年很多重大的航天事業已經接近末期,因此很多專家猜測今年我國的發射次數有望達到新高,超過40次,繼續講蟬聯世界榜首。今年我國北鬥,探月三期和高分專項三項工程將會迎來最後完美收官。在2020年我國開展的一系列航天計劃中亦有火星探測和空間站工程。
相較於美國先吹牛再幹活,咱們的行動更加踏實專研,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才是搞科學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