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調查
昨天,台州19樓網友「gkjfhm」爆料:
最近,我看到省教育考試院公示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單,台州一中有4個考生獲得20分加分,他們的家長,都是當地的官員。
4人獲得加分理由是,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過獎。這是個主觀性很強的比賽項目,網絡上的負面評論不少。
4人中,邵同學的爸爸曾是椒江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台州一中的校長;王同學的爸爸是椒江區科技局局長;顏同學的爸爸是市信訪局副局長、駐京辦副主任;何同學的爸爸是椒江區一個街道的鎮黨委書記。
這4個考生中,有3個已獲得保送資格。邵同學被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王同學被保送到同濟大學;何同學被保送到武漢大學…… (內容有刪減)
網友「gkjfhm」說,他是台州一中的高考生家長,經常上省教育陽光高考網站,以掌握最新信息,免得兒子吃虧。
隨後,有網友搜索「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台州一中獲獎」發現:從第21屆到第24屆,輔導老師陳徵燕和楊永建頻頻出現;比賽的主辦方是科協,而王同學的爸爸就是區科技局局長。
4名官員子女高考獲加分
省教育考試院:會查看幾名考生具體情況
昨天,經記者調查,網友「gkjfhm」帖子所說屬實。4名同學父親的職位也基本屬實,只有個別發生了改變,比如邵同學的爸爸已不是校長,目前供職於椒江區人大。
椒江區教育局的有關負責人解釋說,現在許多高校都有自主招生考試,邵的小孩參加了。
「加分政策是省裡確定的,不是椒江定的。這些加分的人,也不是椒江區教育局報上去的。」
「歷屆獲獎的輔導老師相同,是因為台州一中就這麼幾個老師在從事科技創新這個課題組。國家比較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今年省裡也鼓勵,台州一中在學生科技創新方面做得不錯,這幾年都有獲獎,今年的全省教育創新會議就是放在椒江召開的。」
椒江區教育局表示,台州一中會在網絡上回應此事。不過截至昨日21:30記者發稿時止,網絡上還沒有看到相關回應。
昨天放假,省教育考試院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加分和保送都有嚴格政策,只有取得相關資格才能享有,「上班後會去查看這幾名考生的具體情況。」
獲得加分的幾位學生家長昨天較為謹慎,認為自己的孩子符合加分條件。
輔導老師回應網帖質疑
「帖子內容有點失實」
記者昨天採訪到了輔導老師楊永建。
楊老師說,他已看到了這個帖子,「上面說得有點失實」。
針對網帖質疑,他說了以下4點:
沒有隻選領導子女
高一學生入校後,學生自願報名,表現突出的就收進學校科技創新小組,每年有三四十個。很多學生擔心耽誤課業,會放棄報名。
沒有隻收領導子女,其他優秀的也招進來的。比如上一屆的金亞斌同學,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後被保送到同濟大學。他家是農村的,沒錢去參加比賽,還是親戚贊助的。
(不過,記者昨天採訪時,有台州一中畢業生說,他們上學期間,並不知道有這個科技創新小組。)
學生的實驗和獲獎情況
學生寒暑假做實驗,從下午兩三點鐘到凌晨,都在做。比如,顏同學養了3個月小白鼠,每天都要去看,記錄小白鼠每天的飲食、飲水量,工作量非常大,然後把這些樣品送到中科院去檢測出來,進行分析。
邵同學的科學論文「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BDEs生物效應的研究」獲全國二等獎。她在溫嶺和黃巖選擇了有汙染和沒汙染的兩處地方養雞鴨、泥鰍,這些動物養在農民家,隔一個星期就去稱量一下,過一階段拿出來送到中科院去檢測,看汙染物在生物體內的累積效應。
王、顏和何3個同學是聯合做的項目,選了溫嶺和臨海兩個地方,對3年級兒童進行了2000份認知心理學的問卷調查。在台州醫院專家的指導下,把這些數據輸入軟體,進行智力水平測試,得出結果,寫的論文「多溴聯苯醚對icr小鼠和兒童認知行為影響的研究」獲獎。
老師沒有代勞
這些項目主要是學生在做,老師只是起一點輔導作用,並不是老師做好了拿給學生去評獎。
創新大賽是省科協主辦的,要面對十多個專家答辯。如果不是學生自己做的,答辯根本過不了關。去年和今年都有項目被取消,就是因為學生參與度很低。
獲獎學生本身就很優秀
陳徵燕老師是學校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椒江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開拓者和實踐者,非常有名氣。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做得非常規範,省裡給的評價很高。
另外,獲獎同學都蠻優秀的,比如顏同學本身就是學校辯論賽的最佳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