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雌性魚長出雄性生殖器官 自體受精產卵

2021-01-10 東方網

罕見:雌性魚長出雄性生殖器官 自體受精產卵

2016-4-4 14:18:45 來源:東北新聞網

&nbsp&nbsp&nbsp&nbsp科學家們近日在一次觀測中罕見地發現一條雌性雜交魚長出了雄性生殖器官,並且自己受孕生育子代。據悉,這個過程被稱為」自交「,研究人員稱這在脊椎動物中是很罕見的案例。

&nbsp&nbsp&nbsp&nbsp英國赫爾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培育出chichild魚的兩個不同品種,在多次生育子代後,其中一條魚長出了雄性生殖器官。這種魚通過在嘴部將精子和卵子混合的方式繁殖。雄性將精液混合物排到水中,雌性將精液吸入口中使卵子受精。

&nbsp&nbsp&nbsp&nbsp研究人員表示,該兩性魚在過去的一年裡多次自交受孕並生育了42名子代(包括雄性和雌性)。但其後代均未表現出自交的情況。

&nbsp&nbsp&nbsp&nbsp據Phys.org網站報導,實驗中的魚因近親繁殖而遭受基因缺陷困擾。在近親繁殖中,一旦母本存在微小的基因缺陷,可能會生育出有缺陷的後代。

&nbsp&nbsp&nbsp&nbsp研究人員相信觀察到的cichild魚的自交現象可能是由於父母雙方攜帶不同的性別決定基因。研究人員表示,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奇怪的個例,因此幾乎不可能很快再次發生。

&nbsp&nbsp&nbsp&nbsp他們還注意到這不可能是這一物種第一次發生自交現象,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由於其稀有性而被過分低估。這項研究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的《開放科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論文解讀--羅湖病毒可從親魚傳播至其生殖器官和受精卵
    論文解讀--羅湖病毒可從親魚傳播至其生殖器官和受精卵出處:公眾號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作者:小破同學 水產養殖網 2019-11-06 11:21:00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羅湖病毒可從親魚傳播至其生殖器官和受精卵》的文獻解讀,引用信息如下:
  • 動物的生殖器官進化,是雄性與雌性的一場拉鋸戰,戰果精彩紛呈
    在生物的進化史上,一根長長的時間軸,有的動物走著走著消失了,又有的動物突然冒出來了,還有的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變化著,一切都是為了適應殘酷的競爭環境。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有立足之地,而變化,不止是外形、本領的變化,還包括繁衍後代的變化,這就不能不提動物的生殖器官進化,雌雄博弈拉鋸,造出了無數的繁衍奇蹟。
  • 為什麼雌性會長著長長的雄性的生殖器?
    斑鬣狗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們雌性比雄性要大,其實這還正常,很多動物雌性都比雄性要大!但斑鬣狗和其它動物不一樣的是,雌性居然長了一副雄性的生殖器,2014年時韓國贈送給日本北海道札幌円山動物園一對雌雄斑鬣狗,希望能繁殖出一大堆斑鬣狗,結果兩隻斑鬣狗天天打架,動物學家一查,居然都是公的!
  • 蜜蜂孤雌生殖產下的是雄性還是雌性?具有繁殖能力嗎?答案來了
    關於孤雌生殖的雌性是不是可以誕下雄性的問題,其實存在孤雌生殖的生物比較多,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存在孤雌生殖現象,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蜜蜂,對於其他存在孤雌生殖現象的動物或者植物,如果我們要一一分析,那是一把龐大的工程,我們就以蜜蜂為例來看蜜蜂的孤雌生殖現象,本章內容包括下面幾個問題
  • 雌雄同體線蟲可以自體受精,那為什麼還會有雄性線蟲的存在?
    線蟲的性和生殖很有趣我們也可以說,雌雄同體的線蟲是雌蟲,它的生殖器官也是雌蟲的構造,有陰戶,也有子宮,只是它除了造卵之外,還會製造一些精子。如果靠自己繁殖,也就是自體受精,一隻雌雄同體線蟲可以生產兩三百個後代,數目不多,因為它能製造的精子數目有限。如果雌雄同體和雄蟲交配,也就是異體受精,使用雄蟲的精子,就能夠製造1200 個後代。自體受精產生出來的後代幾乎都是雌雄同體,大約500個後代中只有1隻是雄蟲。
  • 澳水族館雌性鯊魚單性生殖讓人驚愕
    「今年Leonie產出的41個卵中,有3顆卵孵出,」水族館管理人蘿拉說,「這就叫做無配子生殖,因為這些卵並沒有獲雄性受精。」這三條小鯊魚都是雌性的,分別叫做Cleo,CC和Gemini。 單性生殖意味著母體只能產生雌性,因為她只能傳遞自己的基因。這些鯊魚寶寶不只是複製了母體,它們的基因已經重組了。無配子生殖也叫單性生殖,在豹紋鯊身上有先例,但是很罕見。
  • 蚯蚓產卵後會死嗎?為什麼?
    雖然蚯蚓同時擁有雌雄的生殖器官,但是它無法獨立的完成繁殖,這是因為蚯蚓的卵、精細胞不是同時成熟的,而且同一條蚯蚓的雌雄生殖器官相隔較遠,雄性的生殖器官位於蚯蚓的10、11、18(生殖孔)節上,而雌性的生殖器官則位於第12、13節上。因此,它們必須要與其他的同類交換精卵細胞才能完成繁殖。
  • 海馬真的是雄性生的?產卵還得靠雌性,雄海馬只是孵化器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知道海馬這個生物的,也有很多人是親眼見過海馬長什麼樣子。因為海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被我們人類當做一種藥材存在著,所以在一些人的家裡,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海馬的蹤跡的。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魚的生殖發育特點
    魚的生殖發育特點     魚類一般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通常成對。軟骨魚類一般為體內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數硬骨魚為體外受精。所產之卵淡水魚為沉性或浮性,海水魚均為浮性。魚類的性成熟與種類、營養、水溫、光照等有很大關係,並由促性腺激素調節。受精卵經一定時間後孵化,仔魚脫膜而出。魚的一生分為胚胎期、仔魚期、未成熟期與成魚期。
  • 這種魚擁有兩性器官,雌雄同體才是真霸主!
    釣過的魚這麼多,可以說什麼奇奇怪怪的魚都見過了,但是有一種魚非常特殊,可不是我們隨隨便便就能遇到,塔到底有多特殊呢?
  • 琵琶魚的交配方式有多可怕?雄性不僅活不成,還變成雌性的性器官
    在寒冷、黑暗的深海,沒有陽光、沒有一絲絲溫暖,但是偶爾你會看見在深海的某處有一點亮光,如果你被這個亮光所吸引,你就會進入琵琶魚的狩獵陷阱。接下來你就會看到一個體長1米左右,長著針尖般牙齒的怪物張著血盆大口向你撲來。這個怪物就是雌性琵琶魚,它們也叫鮟鱇。
  • 如果未來可以無性生殖,男女哪個會先滅絕?相信大家都猜錯了
    有朋友認為無性繁殖就是克隆,就像歐洲二十幾年前出現的克隆蝦一樣大名鼎鼎,但真正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那個大理石紋蝦並不是克隆蝦,而是一隻雌性大理石紋蝦在某次基因突變中誕生了可以自體受精的進化,而且這個基因可以被遺傳,所以只要有一隻這種蝦,那麼它將不需要雄性受精,一隻蝦即可繁衍出無數隻蝦,至於未來又會如何突變,估計就沒人知道了,但只要有一隻沒有進化掉這個基因,那麼它們就會一直繁衍下去。
  • 性與生殖器官
    生命物質在生殖方式上由細胞的分裂方式逐漸進化為以兩性結合的生殖方式,生命物質的生殖器官也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我們知道植物的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花蕊是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分為雌蕊和雄蕊。花蕊是花的組成部分之一,位於花的中央部分,為高等植物所擁有。
  • 深海怪魚的交配,雄性變為雌性的睪丸,深海當中的「醜豆腐」
    但是在這樣的深海當中卻也生活著許多的生物,它們只能憑藉除了眼睛之外的器官進行感知,進行生活,大家在這裡都是隨便長長,畢竟長的在好看沒用,因為沒有其他的生物會進行欣賞,所以深海當中的生物都是比較的醜。當雄性的鮟鱇魚孵化而出時,腦海當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到一個能夠入贅的雌性鮟鱇魚,雄性的鮟鱇魚並沒有能夠進食的器官,它們只能夠在深海當中隨波逐流,一旦發現了雌性鮟鱇魚留下的點點信息它們就會奮力的遊動尋找,當然鮟鱇魚的小光源可能就是為了雄性準備的希望吧。畢竟雄性的鮟鱇魚想要活下來必須找到雌性的鮟鱇魚才行。
  • 科學家揭示體內受精生殖方式的更早起源
    「私密生活」,證明體內受精的生殖方式比過去所認為的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目前所知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類群之中。    據介紹,脊椎動物的受精方式可分兩種:體外受精和體內受精。大部分現代魚類和兩棲動物均行體外受精,而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則為體內受精。因此,人們的一般印象是,體外受精較為原始,而體內受精是較進步的受精方式。    盾皮魚是一類包裹著骨質「盔甲」的魚類,在泥盆紀(約4.2億年前至約3.6億年前)十分繁盛,從盾皮魚類中演化出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有頜脊椎動物。
  • 體外受精動物中雌性也能選擇配偶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6日發表的一篇動物科學論文顯示,即使在水中產卵之後,雌魚也能影響哪條雄魚為它們的卵受精。而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只有體內受精的動物才能在交配之後繼續實施配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