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顯示器頻道原創】蘋果最新推出的筆記本電腦視網膜屏幕Macbook Pro已經在官網上開始銷售,讓我們看到了視網膜屏幕已經成功的應用在筆記本電腦上。在今年早些時候,蘋果發布了第三代iPad平板電腦,新iPad的屏幕也採用了極高的解析度設計。此外,蘋果也是率先提出「Retina」視網膜屏幕這個概念,並且將其應用到了iPhone 4手機之中。由最頂級的IT產品製造商蘋果引領,現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等等產品線的屏幕解析度已經在逐步提升中。
其實不僅僅是小尺寸電子產品和便攜電子產品的屏幕正在快速的高解析度化發展,在大屏中,諸如電視產品和商用顯示器的解析度發展也是十分驚人。在今年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大展上,也就是俗稱的CES 2012,眾多的電視廠商紛紛推出了4K解析度或者8K解析度的電視產品,將大尺寸產品的解析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超高解析度何時才能普及?
近期,我們在知名電子商城上看到了非常多採用了2560×1440超高解析度IPS面板設計的27英寸顯示器,它們的售價非常低廉,因此銷量也非常出色,起到了促進超高解析度顯示器發展的作用。難道高解析度時代已經來臨了?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在多個產品線中,超高解析度屏幕究竟何時能夠普及。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各大產品線屏幕解析度部分的發展狀況如何。在早期的產品,不僅僅屏幕色彩和顯示效果非常粗糙,屏幕的解析度也非常小,因此整體畫面顯示效果顆粒感十足,用戶體驗方面較差。經過數年時間的發展,屏幕的顯示效果、解析度、技術涵蓋方面突飛猛進。
● 主流顯示器屏幕規格解析度對照表
主流尺寸液晶顯示器解析度對照表 | |
產品尺寸(屏幕比例) | 產品解析度大小 |
18.5英寸(16:9) | 1366×768 |
19英寸(16:10) | 1440×900 |
20英寸(16:9) | 1600×900 |
21.5英寸(16:9) | 1920×1080 |
22英寸(16:10) | 1680×1050 |
23英寸(16:9) | 1920×1080 |
23.6英寸(16:9) | 1920×1080 |
24英寸(16:9) | 1920×1080 |
24英寸(16:10) | 1920×1200 |
27英寸(16:9) | 1920×1080 |
27英寸(高分)(16:9) | 2560×1440 |
30英寸(16:10) | 2560×1600 |
● 主流手機屏幕簡介
主流手機屏幕簡介 | ||||
產品名稱 | 屏幕尺寸 | 屏幕解析度 | 屏幕功能 | 顯示技術 |
蘋果iPhone 4S | 3.5英寸 | 960×64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IPS |
三星Galaxy S III(I9300) | 4.8英寸 | 1280×72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Super AMOLED |
三星Galaxy S II(I9100) | 4.3英寸 | 800×48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Super AMOLED Plus |
魅族MX | 4英寸 | 960×64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ASV |
小米M1 | 4英寸 | 854×48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ASV |
LG Optimus Black(P970) | 4英寸 | 800×48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NOVA |
索愛LT15i | 4.2英寸 | 854×48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Mobile BRAVIA |
HTC One X(G23) | 4.7英寸 | 1280×72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SLCD 2代 |
HTC Desire(G7) | 3.7英寸 | 800×480 | 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 | SLCD |
● 主流筆記本電腦屏幕簡介
主流筆記本電腦屏幕簡介 | |||||
產品名稱 | 屏幕尺寸 | 屏幕解析度 | 屏幕比例 | 屏幕類型 | 背光類型 |
聯想B470e | 14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華碩UX32V | 13.3英寸 | 1920×1080 | 16:9 | IPS | LED |
三星305V4A | 14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神舟A560-i7D5優雅 | 15.6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惠普Pavilion g4 | 14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宏碁5755G | 15.6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索尼VPCEG-212T | 14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富士通LH532 | 14英寸 | 1366×768 | 16:9 | TN | LED |
戴爾Inspiron 14R-7420 | 14英寸 | 1600×900 | 16:9 | TN | LED |
蘋果MacBook Pro | 13.3英寸 | 1280×800 | 16:10 | TN | LED |
蘋果MacBook Pro(新) | 15.4英寸 | 2880×1800 | 16:10 | IPS | LED |
● 主流平板電腦屏幕簡介
主流平板電腦屏幕簡介 | |||
產品型號 | 屏幕尺寸 | 屏幕類型 | 屏幕解析度 |
黑莓PlayBook | 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024×600 |
三星P1010 | 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024×600 |
宏碁A100 | 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024×600 |
三星P7310 | 8.9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蘋果iPad | 9.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024×768 |
蘋果iPad 2 | 9.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024×768 |
蘋果新iPad | 9.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2048×1536 |
惠普TouchPad | 9.7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024×768 |
摩託羅拉XOOM | 10.1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聯想樂Pad S1 | 10.1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華碩TF101 | 10.1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東芝AT100 | 10.1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戴爾Streak 10 Pro | 10.1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宏碁A500 | 10.1英寸 | 電容式觸控螢幕 | 1280×800 |
通過這四個表,我們可以大致的看到目前主流的顯示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屏幕的解析度的現狀。無論從任何的表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已經在相應產品線中出現了採用超高解析度配備的屏幕,也就是說每個產品線的產品都在向超高分屏幕發展。雖然是初見端倪,但是高解析度的確是未來屏幕部分重要的發展方向。高解析度帶來的細膩畫面表現也是不可小覷的。那麼究竟對於這些產品線而言,超高解析度屏幕何時才能普及呢?
● 平板電腦:普及談及尚早
平板電腦是近兩年來剛剛出現的電子產品,由蘋果公司推出的iPad作為契機,眾多電子廠商紛紛跟進,一時間,平板電腦的市場迅速壯大,產品的數量急劇豐富。在蘋果推出第一代的iPad平板電腦時,它所採用的屏幕解析度為1024×768,而這個解析度推出之時,受到了非常多消費者的質疑。但是從蘋果iPad的銷量來說,這個解析度最終還是被大家所接受。
蘋果新iPad在平板電腦中擁有最高的屏幕解析度
來到第三代的蘋果iPad平板電腦之後,解析度從1024×768一躍來到了2048×1536,成為目前解析度最高的平板電腦。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平板電腦屏幕解析度是1280×800。也就是說,除了蘋果新iPad之外,其餘平板電腦的屏幕解析度均比較統一,並且沒有達到高解析度的標準,也沒有第二個廠商跟隨蘋果推出超高解析度屏幕設計的產品。因此談及普及問題,仍然為時尚早。
● 手機:迅速普及中
手機的屏幕發展,在所有具備屏幕設計的電子產品中,絕對是發展最為迅速的。早期的手機屏幕,發展到彩色屏幕之後,屏幕的尺寸和解析度都非常低,畫面幾乎是非常少的像素點組成,因此能夠看到組成的畫面非常粗糙。
蘋果iPhone 4手機是解析度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經過數年時間的發展,來到觸摸時代之後,不僅操作上手機產品給人更加便捷迅速的感受,在屏幕的材質、屏幕尺寸和屏幕解析度幾個方面的發展上都非常的迅速。在手機的產品線中,蘋果的iPhone 4手機率先使用了「Retina」視網膜屏幕的概念,一舉獲得了消費者的肯定,而其它手機廠商迅速跟進,高解析度屏幕設計的手機產品數量迅速增加。
在目前的市場中,手機屏幕的解析度提升更加迅速,目前已經出現了非常多屏幕解析度達到1280×720的手機產品。因此對於手機屏幕的超高解析度普及化進程,我們可以用正在加速普及來定義。
● 筆記本超極本:普及仍需努力
早先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屏幕尺寸大小不一,屏幕的解析度設計也差別較大。經過多年時間的發展,目前的筆記本電腦產品為了能夠凸顯輕薄,屏幕的尺寸越來越小,機身的厚度也急劇縮減。目前的筆記本電腦,包括最新的超極本產品,大多數以13.3英寸和14.1英寸的機型為主流產品,更加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華碩超極本UX32A
前不久,華碩推出了一款採用了IPS面板設計的13.3英寸超極本UX32A,同時它也是業內首款採用了廣視角面板設計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在顯示效果和色彩還原方面提升效果十分顯著,彌補了筆記本電腦屏幕效果不足的劣勢。而這款產品在屏幕的解析度方面達到了1920×1080全高清的格式,這在筆記本電腦產品線中比較少見,相信很快就會有部分廠商跟進這個解析度的產品。
蘋果Retina屏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
相信從鋪天蓋地的報導中,大家已經得知,蘋果在上個月剛剛發布的全新一代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產品,增加了一個Retina屏幕的版本。這個版本的蘋果MacBook Pro電腦的尺寸為15.4英寸,屏幕的解析度高達2880×1800,已經遠超全高清解析度的格式。蘋果的產品在筆記本電腦屏幕解析度方面再次領先,而我們猜測其它廠商在短時間之內並不會貿然跟進。
主流筆記本電腦屏幕解析度為1366×768
目前的市面上主流筆記本電腦,無論是13.3英寸還是14.1英寸的主流規格尺寸,它們的屏幕解析度均為1366×768,並且這個解析度的出現率絕對是龐大的數量級。因此,也就是說目前筆記本電腦的主流解析度為1366×768,而這個解析度搭配在主流的尺寸屏幕上剛好,無論是文字大小還是顯示需求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滿足。但是如果改為1920×1080的解析度來說,就會顯得文字過小。蘋果Retina版本的MacBook Pro雖然搭載了更高的解析度,但是它通過軟體和系統的優化,讓用戶看到的文字大小與原先相同,而目前Windows 7系統對此方面的優化十分不理想,我們期待Windows 8的表現。因此,如果將超高解析度應用到筆記本電腦和超極本的屏幕中,仍然需要電腦廠商和作業系統提供商進行雙方面的共同努力。
● 顯示器:全高清格式剛成主流
從CRT顯示器發展到液晶顯示器,顯示方式原理和顯示效果都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變。早期的液晶顯示器,尺寸非常小,大多以15英寸和17英寸的4:3屏幕比例或者5:4屏幕比例為主,解析度也在1024×768和1280×1024,因此畫面的顯示效果非常差,顆粒感也很強,能夠看到比較明顯的像素點。
16:10比例大尺寸顯示器的解析度較高
從普屏比例的液晶顯示器發展到寬屏比例之後,屏幕的尺寸數量方面迅速增加,並且早期的寬屏比例產品大多以16:10為主。尺寸方面,主要有19英寸、20英寸、22英寸、24英寸和25.5英寸,當然也會存在一些「非主流」的尺寸。而這些規格比例的解析度方面發展也十分驚人,大尺寸產品的解析度已經來到1920×1200。
16:9屏幕比例顯示器大多解析度為全高清格式
為了切割更加經濟的液晶面板,眾多面板廠商在幾年前就開始生產切割16:9屏幕比例的機型,因此目前市面上的16:10屏幕比例顯示器已經十分稀少。發展到16:9屏幕比例之後,顯示器的尺寸數量方面更加豐富,但是在解析度方面卻更加統一,大多以1920×1080全高清的解析度為主。
在近兩年,21.5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迅速崛起,基本上已經取代了原先的19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成為了市面上的主流產品。21.5英寸的顯示器,不僅擁有十分親民的售價,還擁有1920×1080的全高清解析度。也就是說,目前的全高清解析度剛剛成為了主流格式。
超高解析度27英寸顯示器仍只適合小眾用戶
雖然目前很多電子商城正在大力促銷採用了IPS面板、2560×1440解析度的27英寸寬屏顯示器,但是購買的人數仍然屬於小眾人群,因此談及超高解析度在顯示器行業中普及的問題,仍然為時過早。
● 電視:談到普及阻礙阻力最多
電視方面與顯示器方面比較類似,從CRT電視過渡到液晶電視之後,在尺寸方面和解析度方面均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目前的液晶電視產品,無論是何種尺寸,主要分為1366×768和1920×1080兩個解析度大小。並且1920×1080已經成為了目前的主流解析度。
在今年的美國CES大展上,眾多廠商紛紛推出了4K或者8K解析度的電視產品,但是經過了多半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的相關產品並沒有進行投入生產,因此還處於概念產品的階段。對於電視產品來說,它在屏幕解析度發展的方面,阻礙更加嚴重。
目前電視的屏幕主流解析度為1920×1080
目前的電視產品應用,大多數解析度最高只有1920×1080的解析度,比如說藍光碟片、高畫質電視信號、高清電影等等。在電視信號方面,我國還沒有全面普及,並且能夠收到的高清臺數量非常少,因此如果繼續提升液晶電視的解析度,也沒有相關的應用為用戶提供。在電視方面,談及普及超高解析度的問題,更加為時尚早。
● 寫在最後
目前以屏幕為主要應用的電子產品中,手機產品屏幕部分的超高解析度應用普及,應該是最為快速的,因為目前的手機產品廣泛使用了超高解析度的設計,並且部分產品的解析度達到了720p的水平,因此未來普及指日可待。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等產品線中,雖然蘋果率先將解析度做到了驚人的高度,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廠商的跟進,因此也就是說目前的廠商仍在觀望階段,如果這個超高解析度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後,相信其它廠商很迅速跟進的。
在顯示器和電視方面,目前主流的解析度均為1920×1080,並且目前的絕大部分消費者對於更高的解析度其實並沒有需求,而只有小眾群體希望推出更高解析度的產品。因此對於顯示器和電視方面,目前談及超高解析度為時尚早,何況談及普及。
其實超高解析度產品普及之路不僅僅是廠商大力推廣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在目前應用、面板的成本方面均有阻礙因素。在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使用超高解析度,那麼就需要增加非常多的像素點,這樣面板廠生產的良品率就會降低,造成成本的增加。而目前的應用方面,除了軟體和系統之外,其它部分的應用諸如視頻、電影、電視信號等等方面均無法支持,因此超高解析度屏幕的普及之路仍然非常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