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但足夠出色 摩託羅拉Moto X評測(全文)_摩託羅拉 Moto X...

2020-12-08 中關村在線

    站在改朝換代的的風口浪尖上,特別是對於幾乎支撐了整個通訊行業半邊天的巨頭摩託羅拉來說,本來普通的Moto X必然會因為是首次跟新東家合作,而變得不普通、被賦予很多產品本身之外的意義。無論谷歌收購摩託羅拉的意圖如何,是專利也好,是它在移動搜索領域戰略的重要的一步棋也罷,或者甚至谷歌也想要擁有自己的製造業;但歸根到底不應該把這樣厚重的希望寄予到一部簡簡單單的Moto X上面。


不完美但足夠出色 摩託羅拉Moto X評測(圖片來自AnandTech)

    因此這裡還是讓我們從實際產品的角度來評價這款Moto XMoto X於8月初被發布,時隔一年多之後的產品並未達到旗艦機的標準,起碼在硬體上如此;它採用4.7英寸Super AMOLED屏幕、720p解析度,內含雙核1.7GHz驍龍S4 Pro處理器的X8移動計算架構;採用搭載ClearPixel技術的1050萬像素後置攝像頭,電池容量2200mAh。


不完美但足夠出色 摩託羅拉Moto X評測(圖片來自THE VERGE)


Moto X主要參數信息(圖片來自AnandTech)

    本文編譯自著名硬體網站AnandTech的《Moto X Review》,部分圖片來自THE VERGE。

    由於原文為包括站長Anand Shimpi在內的多為側重硬體評測領域的編輯撰寫,技術性較強,需要您具備一定的硬體基礎。編譯的同時酌情刪掉了部分過於冗長的細節描述(特別是外觀部分),儘量精簡摘取適合國內網友閱讀習慣的部分。

    原文對Moto X的音頻測試以及視頻錄製測試未加入到本文檔中。

外觀:4.7英寸不大不小 手感一流

    在這個高端機型無一不追求大屏的時代,Moto X還真並沒有在屏幕尺寸上面跟風,它僅配備了一塊4.7英寸720p解析度的AMOLED屏幕,ppi達到超越視網膜標準的316。屏幕表面採用了被稱作Magic Glass的新款康寧大猩猩屏幕,並採用了弧面設計。

    機身大小從給出的這幾款機型的大小對比上來看,Moto X的身材顯然是比不上5英寸左右的主流旗艦機,甚至都不如HTC One Mini大。


Moto X對比HTC Mini及Razr i(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對比HTC One及RAZR MAXX HD(圖片來自AnandTech)

    雖然Moto X近一年多都未推出過硬體亮眼的產品,但是從工藝上來說Moto的優良傳統一直存在。由於背後採用了凱夫拉塗層,Moto X的上手感覺還是一如既往的舒服,背部設計的弧面非常貼合手掌,四周也沒有什麼影響手感的堅硬的稜稜角角。


Moto X背部弧線設計(圖片來自AnandTech)

    關於Moto X背部的弧面外形,AnandTech提到了很可能是谷歌在採集了龐大的手掌數據之後,進行3D模擬化和優化適配之後形成的最適合手掌握持的樣子。這直接帶來了Moto X獨一無二的背面曲線,頂部比底部更厚,在中心Moto Logo的地方鼓起,同樣橫向上也是兩側薄中間鼓的攢尖式,這樣能夠儘量貼合手掌的內凹曲線。


1050萬像素後置攝像頭與鏤空logo(圖片來自AnandTech)

    值得注意的小細節在於Moto X正面玻璃面板的上下兩側都留了微彎的保護邊框,雖然不太顯眼,但是能夠在屏幕朝下放置在桌面上的時候保護屏幕不被劃傷。


「嘴唇」式翹起的屏幕保護邊框(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的正面最值得稱讚的是Moto X邊緣設計,據了解其採用了一套最新設計,使得玻璃和塑料融合在了一起,讓邊緣造型流暢且輕薄。屏幕上方除了必要的光線距離感應器之外,周邊還放置了三個麥克風用來消除噪聲和為自動語言識別服務ASR來服務


Moto X側面設計(圖片來自AnandTech)


頂部3.5毫米耳機孔設計(圖片來自AnandTech)

    除了美國本土製造,Moto X外形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可定製;不光能夠換各種顏色的殼,還支持木頭、竹子這樣的不常見的材料作為外殼。在Moto官方的Moto Makder網站上面,除了正面和背面的後殼顏色及材質外,還能夠定製文字、ROM容量等。


Moto X的背部顏色定製(圖片來自AnandTech)


定製版Moto X(圖片來自AnandTech)

亮點:動態顯示與非接觸操作

    由於從此成了「A Google Company」,也就意味著原來摩託羅拉手機的Blur界面的壽終正寢,AnandTech開玩笑說谷歌花了125億美元就是讓Blur這麼難看的東西從高貴的Android上面消失掉。。好吧這是個冷笑話。言歸正傳,Moto X搭載了Android 4.2.2作業系統,雖然跟Android 4.3的發布日期如此臨近,可是Moto X並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好處,這一點兒都不像自家人的待遇。

   
Moto X系統版本號(圖片來自AnandTech)

    不過Moto X搭載的也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原生Android系統,在頂部通知欄還是有一些細節上面的區別,但絲毫不影響正常使用。總的來說Moto X還是非常忠於原生的,因此這裡沒有過多的界面展示。當然很多外國用戶會喜歡原生版本的Android,在國內就不同了。

    

    軟體方面的重磅內容在於此次推出的兩項功能——Active Display與Touchless Contral(理解為動態顯示和非接觸式操作,下面有詳細闡述)。這兩項功能也直接與Moto X的硬體——X8移動計算系統當中的兩顆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有關。


X8移動計算系統(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的硬體方面最值得聊的地方在於「X8移動計算系統」,名雖如此,其實它是由MSM8960Pro的雙核CPU、四核GPU以及兩顆DSP組成。分別是自然語言處理器和關聯計算處理器

    其中本地自然語言處理器(L-NLP)具有音頻感應、噪聲分析、噪聲消除、語音識別等多項技術,並且可以做到在不犧牲待機時間的前提下,保持語音識別始終開啟(即使在黑屏狀態下)。它用於用語音隨時喚醒Moto X等。


非接觸式操作(圖片來自AnandTech)

    而關聯計算處理器(CCP)可以從環境光、加速器、重力感應等傳感器獲取實時數據,來啟動智能移動計算這些關聯數據,最終用來動態顯示通知消息等內容。


動態顯示(圖片來自AnandTech)

動態顯示Active Display功能詳解

    X8中的兩顆DSP起到的主要作用,體現在Moto X上的兩個功能,一個稱為動態顯示;也就是在鎖屏狀態下,Moto X會持續顯示相應的推送消息。由於用到的是DSP而不用啟動CPU,因此功耗非常少。

    
Active Display選項(圖片來自AnandTech)

    鎖屏狀態下,當檢測到手機動作,比如從口袋當中拿出,或者從屏幕朝下的狀態反過來,未讀通知就會馬上以「時間+消息圖標」的方式顯示在屏幕上,感覺起來非常聰明。用手指點上去後可以看到內容的預覽(比如簡訊摘要),用手指往上滑直接打開該應用,屏幕隨之解鎖。如果同時有多個提醒,預覽時看到的是最近的一個。


Active Display功能演示(圖片來自AnandTech)

    該功能所用到的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是來自德州儀器的MSP430單片機,可以理解為一顆功耗超低的數位訊號處理器,收集來自加速器、重力感應器和光線傳感器等的數據,當手機被拿起或者被放到桌子上翻開,偵測到動作就會啟用動態顯示功能。之所以用到DSP,是因為它的功耗極少,即使長時間計算動作等信息也不會對電池造成太大影響;另一方面AMOLED屏幕的功耗優勢也是該功能並不費電的原因之一。

非接觸式操作詳解

    Moto X的另一項功能在於非接觸式操作,也就是語音操作。Moto X的語音系統不需要手動啟動,而是隨時待命的——即使在鎖屏狀態下對它說「OK Google Now」(被人買了連經典的Hello Moto都沒有了~),也能夠啟動Google的即時搜索。這一點很像驍龍800處理器當中的語音喚醒功能,但Moto X搭配的並不是驍龍800,而是憑藉另一顆DSP實現該功能。


非接觸式操作演示(圖片來自AnandTech)

    使用之前,首先你需要訓練一下Moto X,說三遍OK Googole Now讓它來認識並且記住你的語音特徵,然後你就可以使用這一功能了。據稱噪聲消除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不過你如果把Moto X放的離你很遠,它就不太可能啟動。

   
功能設置與訓練方式

    
「訓練」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圖片來自AnandTech)

    而且該功能還支持鎖屏狀態不需任何操作、僅憑語音就能夠打電話,比如說「OK。Google Now,呼叫我的助手。」Moto X就開始按照指示撥打電話。比如再對Moto X說,「OK Google Now,導航到Enterprise Way1000號。」Moto X就會打開默認的導航應用谷歌地圖,導向前往摩託羅拉移動位於矽谷總部的方向。

    
鎖屏直接呼叫功能(圖片來自AnandTech)

    支撐此功能的同樣是來自德州儀器的16位定點雙路MAC DSP C55x系列,具有音頻感應、噪聲分析、噪聲消除、語音識別等多項技術,並且可以做到在不犧牲待機時間的前提下,保持語音識別始終開啟(即使在黑屏狀態下)。同樣它也是功耗極低的一個元件。


負責非接觸式操作的C55x DSP(圖片來自TI)

屏幕:像Note2的排列 色彩略過飽和

    屏幕方面除了4.7英寸的尺寸之外,Moto X也採用了獨特的Super AMOLED材質的顯示面板,而且是跟三星Note II一樣的S-Stripe次像素排列方式,兩個次像素之間紅綠色互借。採用該材質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兩種功能下,Moto X能夠最大程度的節電。


Super AMOLED屏幕(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次像素排列方式(圖片來自AnandTech)


對比 三星Note II次像素排列方式(圖片來自AnandTech)


對比 HTC One次像素排列方式(圖片來自AnandTech)


對比 iPhone 5次像素排列方式(圖片來自AnandTech)


對比 三星S4次像素排列方式(圖片來自AnandTech)

    接下來用到了專業較色儀對Moto X的屏幕各項指標做了檢測,結果顯示Moto X的CCT色溫在6800K左右,接近sRGB的標準6500k。


Moto X屏幕指標對比主流機型(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的dE2000色彩偏差平均輸出為3.78,藍色略有偏移而綠色略有不足;但總體情況相當不錯,幾乎媲美iPhone 5;相比三星Note II的表現,Moto X的調校看上去要好得多。但從CIE 1976 u'v'色域圖上來看,Moto X的色彩顯示存在一定程度的過飽和。


Moto X dE2000色彩偏差指標(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色域表現(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最高亮度(圖片來自AnandTech)

    最大亮度方面,Moto X僅有318尼特左右。

續航: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Moto X堆積式電池(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擁有2200mAh/8.36Whr的電池容量,採用堆積式設計,也就是在主體的大電池表面還附有很小容量的一塊電池。接下來AnandTech也使用網頁瀏覽等方式測試了Moto X的實際電池續航,測試條件維持在統一的200尼特屏幕亮度。項目分為4G條件下網頁瀏覽、WIFI條件下網頁瀏覽、通話時間、充電時間等項目。


4G網絡網頁瀏覽續航時間 越長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WIFI網絡網頁瀏覽續航時間 越長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蜂窩網絡通話續航時間 越長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充電所需時間(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在「4G+網頁瀏覽」這樣較高的任務負荷下運行時,功耗較高,續航時間不盡如人意;而在WIFI網頁瀏覽和通話測試當中還能夠名列前茅。0-100%充電Moto X所需的時間還是較短的,僅需2.3小時左右就可以充滿2200mAh。

性能:雙核峰值性能搶眼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Moto X搭載了成為X8的移動計算架構,雖然名字這麼叫,但它還是由驍龍S4 Pro(MSM8960Pro)SoC和兩顆DSP所組成。

    其中前者包含雙核1.7GHz的Krait 300內核的CPU以及Adreno 320四核心GPU,後者為來自德州儀器的MSP430以及C55x兩顆分別用於動態顯示和語音偵測的信號處理的DSP。這個容納了8個「核心」的X8移動計算系統當中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最跟系統性能有關的當然還是驍龍S4 Pro的SoC了。


PoP堆疊的MSM8960Pro(圖片來自AnandTech)

    接下來就是我們常見的性能測試了,應該說MSM8960還是非常普遍的一款雙核SoC,它以及相關型號在Android甚至Windows Phone和黑莓平臺上面都有應用,比較有代表性的機型比如小米2A、黑莓Z10和諾基亞920。這裡的Pro版本用到了更高主頻、Krait300內核的1.7GHz的CPU,更好的Adreno 320 GPU。除了基帶差別之外,它與小米2A所採用的SoC基本相同。


Moto X跑分測試(圖片來自AnandTech)

三大瀏覽器性能測試

    在AnandTech首先機型的針對瀏覽器JavaScript運行性能的測試Su、Octane以及Kraken當中,Moto X的表現甚至接近一些今年的旗艦四核三星S4、HTC One以及LG Optimus G Pro。(而且X8當中的兩顆DSP是不參與該過程的)


谷歌Octane測試結果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Kraken測試結果 越低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Sunspider 1.0測試結果 越低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測試過程CPU頻率表現

    從LG Nexus 4開始我們知道驍龍雙核以致四核SoC當中的CPU是存在降頻現象的,因此這裡的測試也記錄了運行上述測試時Moto X的CPU頻率變化曲線——Kraken測試當中CPU的核心1幾乎以致運行在1.7GHz的高水平,核心2被利用的程度並不是那麼高,在950MHz和1.7GHz之間徘徊。


Kraken測試Moto X CPU核心1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Kraken測試Moto X CPU核心2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為了跟Moto X對比,這裡也找來了三星GALAXY S4(驍龍600版本)進行對比,這裡的四核CPU降頻現象就比較明顯了,核心1和2的最高1.9GHz主頻工作狀態極少出現,隨著時間的增長,整體CPU頻率呈現階梯式遞減的走向。測試尾聲僅運行在1GHz左右的水平。核心3和核心4的利用就更加少了。

   

   
Kraken測試三星S4 CPU核心1234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至於降頻原因很可能是系統溫度控制的策略,當四核心的功耗達到了TDP(可以理解為再持續高頻率運行,產生的熱量將無法散出,導致核心受損),溫度控制機制就會強行降低CPU頻率來控制功耗和發熱。

Sunspider測試  CPU頻率表現

    對Sunspider測試過程Moto X與三星S4兩部手機的CPU頻率變化曲線記錄顯示,結果大體與上面相同;整個過程Moto X都在以全速運行,而三星S4則並不需要持續的那麼高的主頻。


Sunspider測試  Moto X CPU核心1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Sunspider測試  Moto X CPU核心2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Sunspider測試  三星S4 CPU核心1234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AnandTech認為多核心的降頻工作是比少核心的高頻工作更加省電的方式,舉例來說,雙核心同樣運行在1.7GHz的高頻所需要的功耗要比四核心運行在1.2GHz的低頻的功耗多,這也可能正是之前的續航測試當中、開啟3G瀏覽網頁這一高負載條件下,Moto X的功耗表現不如HTC One或者三星S4的原因。

性能:網頁瀏覽性能一般

    在接下來的針對瀏覽器的Browsermark 2.0和Vellamo測試,以及針對CPU的AndEBench測試當中,Moto X雖然有些跑分成績僅僅居中,但是根據AnandTech評測人員的實際使用認為,這並不會對實際體驗造成太大影響。


AndEBench Java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AndEBench Native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Brosermark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Vellamo METAL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Vellamo HTML5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GPU:720p影響大實際表現出色

    至於GPU部分,Moto X內置的是久經考驗的Adreno 320,它與APQ8064當中的Adreno 320的不同之處在於運行頻率僅為400MHz(後者為450MHz)。至於頻率的降低是否會造成本質上的差異呢?下面用到了3DMark等圖形測試軟體來進行了具體對比。

    可以看到在沒有驍龍800機型(Adreno 330)的情況下,Moto X在圖形測試的1、2部分都居然蹦到了榜首,受720p解析度推動作用很大。而涉及到CPU性能的Physics測試不及四核產品。這也與MSM8960Pro本身CPU性能不及四核、而Adreno 320性能出色的原因有關。


3DMark Demo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3DMark 圖形測試結果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3DMark 圖形測試1結果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3DMark 圖形測試2結果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3DMark 圖形測試Ice Storm結果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3DMark Physics測試結果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這裡也同樣記錄了3DMark的整體測試過程(以Demo、圖形測試1、圖形測試2、Physics測試為順序)當中CPU的頻率變化曲線。Moto X的CPU整個過程大部分滿負荷運行,而對照物三星S4的四核CPU僅需要1GHz左右的頻率就可以得到類似的表現了。


Ice Storm圖形測試 Moto X CPU核心1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Ice Storm圖形測試 Moto X CPU核心2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Ice Storm圖形測試 三星S4 CPU核心1234頻率曲線(圖片來自AnandTech)

    下面是更加看重GPU部分的Basemark X以及GLBenchmark 2.7;以Offscreen為基準,Moto X的GPU像素填充率與三角形輸出效率與HTC One、驍龍600版三星S4類似,低於驍龍800版三星S4。

    模擬遊戲畫面的測試當中,新場景T-Rex HD與舊場景Egypt HD的測試紛紛名列前茅。另一項Basemark測試Offscreen測試也類似HTC One以及三星S4,而且沾了720p解析度的光,Onscreen測試居然是第一名。


埃及場景HD On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埃及場景HD Off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像素填充率On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像素填充率Off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新場景HD On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新場景HD  On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三角形輸出效率  On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三角形輸出效率  Offscreen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Basemark X測試 Offscreen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Basemark X測試 Onscreen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最高畫質的《史詩城堡》遊戲的幀數測試當中,也是受了720p解析度的影響和CPU滿載運行的推動,Moto X的幀數表現仍然是第一名。


史詩城堡幀數測試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存儲:F2FS文件系統讀寫性能良好

    Moto X對於系統分區用到了Linux下常見的ext4文件系統,而對於用戶數據分區用到了三星剛開發的F2FS,具體影響是讓Moto X有了更高的4K隨機寫入性能,比我們所測試過的所有設備更快。


Moto X分區及文件系統(圖片來自AnandTech)

    另外存儲測試用到了一款採用閃迪ROM和一款東芝ROM的Moto X,兩者的連續讀取速度和隨機寫入速度近乎相同,而連續寫入和隨機讀取速度有所差別。在往Moto X的16GB ROM空間當中填滿了數據、僅剩餘200MB空間的情況下,再次運行上述四種測試,五次測試得到的數據幾乎跟之前相同。也就是說無論你的Moto X的內置存儲空間被佔用的多滿,讀寫性能一直都是很不錯的。


4K隨機讀取性能對比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4K隨機寫入性能對比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256K連續讀取性能對比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256K連續寫入性能對比 越高越好(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讀寫性能綜合(圖片來自AnandTech)

    可以看出採用了F2FS分區格式的Moto X在文件存取性能方面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讚的,而且幾乎在內存空間佔滿的情況下讀寫性能也依然良好。

拍照:ClearPixel  CMOS技術解析

    拍照功能方面Moto X還是比較簡化,默認的環形拍照界面通過滑動來選擇功能,對焦和測光方面並沒有什麼專業性,很易於使用。而且Moto X內置了搖一搖啟動相機這樣的功能,靈敏度不錯,當然也存在誤操作的可能性(比如放在褲兜裡的Moto X隨你走路的搖動就開啟相機之類的情況)


Moto X拍照環形界面(圖片來自AnandTech)


搖動啟動相機演示(圖片來自AnandTech)

    Moto X集成了OmniVision公司的Clarity+傳感器,上面覆蓋創新性的RGBC濾光層。我們知道,大多數相機的CMOS感光元件上會有一層RGBG(紅、綠、藍、綠)組成的濾光層,其只允許特定顏色和波長的光線通過,因此進入攝像頭的光線通過它時會被「篩選」,這就導致當光線抵達感光元件時部分光線信息已經遭到了「過濾」,因此細節表現相對較差。


Moto X推Clear Pixel技術(圖片來自phonearena)


Clarity+對比拜耳陣列(圖片來自AnandTech)

    而此次摩託羅拉新機搭載的RGBC(紅綠藍+無色)傳感器增加了無色的濾鏡區域,用一個無色的濾光點換掉了原本的兩個綠色濾光點中的一個,提升了50%的進光量,因此理論上暗光條件下的成像質量將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Moto X用到了OmniVision的1/2.6英寸大小的OV10820 CMOS作為後置攝像頭的傳感器,像素大小為1.4μm,比一般1300萬像素機型的1.1μm的單個像素麵積略大。前置寸為1/4.5英寸,單個像素1.75μm。

    Moto X的後置攝像頭像素為1050萬,最大可拍攝4320x2432解析度的照片。同時Moto的鏡頭具備f/2.4光圈和4.5mm焦距(等效焦距為30mm)。


Moto X拍照界面(圖片來自THE VERGE)

    在放樣張之前,首先是Moto X攝像頭的一些色彩表現和解析力、畸變等的測試。下面為24色標準色卡還原比較,AnandTech同時採用了iPhone 5、PuerView808等眾多機型作為對照。


Moto X色彩表現(圖片來自AnandTech)


iPhone 5色彩表現(圖片來自AnandTech)


三星S4色彩表現(圖片來自AnandTech)


HTC one色彩表現(圖片來自AnandTech)


諾基亞Puerview 808色彩表現(圖片來自AnandTech)
縱向解析度測試(圖片來自AnandTech)


橫向解析度測試(圖片來自AnandTech)


畸變測試(圖片來自AnandTech)


    綜合來看Moto X的色彩略偏品紅,飽和度一般;鏡頭並無明顯的畸變出現。

樣張:有光的地方才能出好片

    弱光拍攝無疑是2013年最為智慧型手機影像界的人所津津樂道的事情,幾乎所有誕生的新技術和新感光元件無一不會吹噓一番自己是「為弱光拍攝而生」。但是具體怎樣還得看實際表現,到底是真功夫還是噱頭,看樣張就知道了。

    Moto X的樣張表現說好也好,說不好也著實恐怖。那就是光線良好的條件下樣張非常出色,銳度很高,色彩非常準確。但一旦到了夜晚,ISO往上一開,就塗抹的慘不忍睹了。譯者本人除了AnandTech的評測也翻了翻THE VERGE以及engadget的Moto X評測,結果近乎相同。

光超充足條件樣張表現: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107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151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251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229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1086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769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                      
曝光時間:1/3571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弱光及夜晚樣張表現:(看大圖那叫一個慘)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15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320                      
曝光時間:1/47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0                      
曝光時間:1/33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0                      
曝光時間:1/1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47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19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500                      
曝光時間:1/1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評測總結:


不偉大但足夠出色 Moto X評測總結(圖片來自THE VERGE)

    等了許久的Moto X雖然沒有讓人太多激動的感覺,但是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Moto X都是一款足夠出色的產品。首先繼承於良好的工藝理念,Moto X也並沒有採用多少金屬作為機身材質,但是手感依然像之前採用了凱夫拉的眾多機型一樣出色。而且獨特的背面隆起設計也很貼合手型,沒有跟風的4.7英寸屏幕完全適用於單手操作。

    另外軟體方面的兩項革新——動態顯示與非接觸式操作揭示了兩種趨勢,一來是讓智慧型手機變的更加智能,這兩項功能並不像花拳繡腿的某些「體感操作」那樣費勁,而是非常接近人類交流習慣、不需要手動介入任何操作的那種。另一種趨勢就是谷歌當然會借它旗下的設備來讓Google Now這樣的移動搜索變的更智能更具殺傷力。

    硬體方面雖然並無太多性能看點,但是雙核心的持續高主頻在跑分測試當中還是很佔優勢的;雖然CPU部分不及一些四核產品,但是Adreno 320的性能還是擺在那裡的。而且佔了720p解析度的優勢,實際的遊戲幀數體驗也會比1080p機型更好。Moto X的相機雖然有新技術的加入,但是弱光和夜景拍攝仍然不盡如人意,希望能夠得到後續改善。

13摩託羅拉Moto X詳細參數

無論谷歌收購摩託羅拉的意圖如何,是專利也好,是它在移動搜索領域戰略的重要的一步棋也罷,或者甚至谷歌也想要擁有自己的製造業;但歸根到底不應該把這樣厚重的希望寄予到一部簡簡單單的Moto X上面。

相關焦點

  • moto razr 刀鋒5G摺疊屏體驗:星軌轉軸,無摺痕
    說起摩託羅拉,你會想起什麼?是90年代的BP機,還是新世紀之初的翻蓋RAZR V3?無論是哪一款,都稱得上是一代經典。而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摩託羅拉重啟了經典的razr刀鋒產品線,發布了一款更具備科技感的摺疊屏設計手機 moto razr 4G。今年「刀鋒摺疊屏」升級歸來,不僅改進了鉸鏈結構,還加入了5G通訊能力。
  • 摩託羅拉5G Moto Mod配距離傳感器
    ▲圖自The Verge這是摩託羅拉描述的一部分:如在設備描述中所提到的,當用戶可能位於模塊附近並且在模塊可以發送的方向上時,電容和接近傳感器用于禁用來自給定毫米波天線陣列模塊的傳輸。在你做出反應之前,你應該知道一些事情:毫米波輻射被認為是非電離的,它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撕裂活組織。如果你經過機場人體掃描儀,你可能已經遇到了毫米波輻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這種劑量「沒有已知的不良健康影響」。
  • 聯想發布全新旗艦手機 Moto Z/Z Force:模塊化 + 快充黑科技
    IT之家訊 6月10日消息,今天凌晨,聯想集團在美國矽谷舉辦第二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Lenovo Tech World),在會上聯想正式發布了此前曝光已久的全新旗艦手機摩託羅拉Moto Z系列,包括Moto Z和高配版Moto Z Force,同時還包括這兩款手機的擴展模塊Moto Mods。
  • DxOMark摩託羅拉Edge+攝像頭評測:細節出色 動態範圍不足
    Edge+可以30 fps錄製6K視頻,這種解析度相當不尋常,不過在編輯視頻或使用高解析度顯示時,也許會很有用。它也可以在30 fps的速度下錄製4K視頻,這也是我們測試的模式。它可以在高達60fps的速度下拍攝1080p(默認解析度),但是沒有超高速模式。摩託羅拉的新旗艦手機是否能夠震撼我們的攝像頭排名?請閱讀我們的評測以便一探究竟。
  • MOTO X性能測試:GPU碉堡 CPU不俗
    CPU:僅有雙核,但仍然足夠優秀三星、HTC、LG、索尼等手機廠商近一年來推出的旗艦機型都毫無例外地採用了高通的四核晶片,但Moto X(包括高端的Droid系列)仍然堅持使用雙核晶片。相比之下,雙核晶片的功耗更為出色,而且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雙核晶片也足夠用了。
  • 摩託羅拉G 5G手機參數配置-摩託羅拉G 5G測評
    摩託羅拉近期將要發布的一款定位中低端的手機-摩託羅拉G 5G手機,那麼摩託羅拉G 5G手機參數配置如何?摩託羅拉G 5G手機性能怎麼樣?不少小夥伴們還不是很了解,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摩託羅拉G 5G手機詳細測評,歡迎查看。
  • 摩託羅拉 Moto Mods 創意廣告:連接組件,就是酷炫
    IT之家訊 10月1日消息,吃下摩託羅拉移動後的聯想一直試圖發揮Moto品牌的傳統號召力,今年推出的全新Moto Z/Z Force旗艦手機擁有非常獨特的看點,就是超薄+模塊化。目前,聯想放出了一段全新的宣傳片,著重宣傳了Moto Z的Moto Mods模塊化組件的功能。
  • 解析摩託羅拉RFID天線產品信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558.htm一、RFID天線產品組合概述摩託羅拉RFID天線與摩託羅拉的固定式RFID讀寫器一起使用,遵循兼容EPC通信標準。
  • moto z2 play:模塊化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PConline 雜談】6月27日,聯想正式推出了moto z2 play智慧型手機,此外還帶來了第二代JBL模塊、第二代摩電模塊(超薄款)以及Incipio車載底座 三款模塊化產品。而在MWCS17展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MGB中國產品策略及管理負責人 姜震 向我們深入介紹了moto z2 play的市場定位以及未來聯想手機產品線的一些走向。  觀點:智慧型手機在保證輕薄,並且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時候,很難在手機裡面塞進「完美」的零部件,例如手機很難做到高倍數的無損光學變焦(即使能做到,成本也很高,最後還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 摩託羅拉X4 Prime版評測:Android 7.1 Nougat軟體,快速充電!
    摩託羅拉X4 Prime版評測我們最後一次看到摩託羅拉的X系列是在2015年公司開始將Z系列作為新的旗艦手機之前。在手機的背面,你會看到我們從摩託羅拉了解到的圓形相機凹凸。這是後置閃光燈和後置雙攝像頭設置的所在地,一個鏡頭用於標準拍攝,另一個用於廣角鏡頭和人像拍攝。就在它的下方是摩託羅拉的標誌和另一個降噪麥克風。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樣,手機很滑,手機背面或多或少都有。背部由具有3D輪廓外觀的玻璃製成,使人們更容易抓住手機。
  • 在摩託羅拉G系列最新版本的眾多變體中發現MotoG8Play可能會有些...
    現在,兩家主要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摩託羅拉和Nubia分別發布了Moto G8 Play和Nubia Play 5G的內核資源。在摩託羅拉G系列最新版本的眾多變體中發現Moto G8 Play可能會有些困難。
  • 後空翻最炫Android手機 MOTO ME600評測
    作為摩託羅拉最經典的翻蓋手機,ME600表現出了與以往翻蓋機完全不同的氣質,採用了「反向」翻蓋設計,屏 幕後方還配有手機上難得意見的觸摸板,設計非常新穎。此外再加上該機還使用了最有潛力的 Android智能作業系統,這也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摩託羅拉在2010年的30款Android系統手機會有 更好的前景。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這款「後空翻」手機都具有哪些特色。
  • 新機MOTO E曝光 配1.2G雙核/6.2mm機身
    雖然去年摩託羅拉的狀況依舊沒有太大的起色,但是MOTO X的推出確實讓摩託羅拉嘗到了甜頭,這似乎也更加堅定了摩託羅拉做千元級智慧型手機的決心,在被聯想集團收購後,日前摩託羅拉的一款新品在網上曝光,命名為MOTO E,搭配1.2GHz雙核處理器,機身厚度僅為6.2毫米。
  • MOTO X系列更名為Moto Z
    Moto G4系列另外Venture Beat還提到,摩託羅拉麵向運營商Verizon的DROID Turbo/Maxx新機也將採用Moto Z的命名「Moto
  • 蕙柏推出Moto X Force手機替代電池FB55, SNN5958A
    Moto X Force是摩託羅拉公司於2015年10月發布的一款高端安卓手機,當時據稱是全世界第一款「防碎屏」手機。在美國Moto X Force更被Verizon公司專賣,重新命名為Droid Turbo 2。
  • 2499元摩託羅拉p50即將上市,配置超越海外版
    2499元摩託羅拉p50即將上市,配置超越海外版 2019年07月19日 15:34作者:懷沙編輯:董曉龍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7月20日,摩託羅拉旗下新品摩託羅拉
  • 三防平板首選 摩託羅拉SMP MH1000解析
    今天筆者為大家推薦一款三防行家——摩託羅拉(上海)推出的三防平板電腦SMP MH1000。2011年初摩託羅拉公司正式拆分為摩託羅拉移動和摩託羅拉解決方案兩家公司,SMP MH1000正是摩託羅拉解決方案公司旗下的摩託羅拉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平板電腦。    三防平板電腦,顧名思義,最突出的亮點就是具有防水,防塵,防劃的功能,身體素質相當強悍。在摩託羅拉(上海)推出SMP MH1000之前,也有松下、華碩推出過三防平板電腦,不過外形酷似板磚,價格更是離譜的不像話。
  • 海外新聞|羅馬尼亞與摩託羅拉籤訂關鍵通信保障合作框架協議
    羅馬尼亞內政部已與摩託羅拉解決方案官方經銷商Centrul Pentru Servicii de Radiocomunicatii SRL籤署了一份為期四年的框架協議,為羅馬尼亞的公共安全機構提供多達40000臺TETRA無線電。作為框架協議的一部分,羅馬尼亞警察、邊境管制、憲兵和其他組織可以為前線工作人員訂購新的手持和車載無線電通信解決方案。
  • 【MotoZPlay評測】長續航娛樂強機 Moto Z Play全面評測(全文...
    這篇評測都會幫你找出答案。  外觀上我對Moto Z Play印象非常好,國際大廠的設計和做工帶來出色的握持感受和視覺享受,但是相比去年Moto X系列由於底部指紋識別的加入導致屏佔比微微減少,但我覺得為了指紋識別功能這波兒咱不虧。
  • 旋轉拍攝風暴--摩託羅拉V80手機另類上市
    南方網訊 摩託羅拉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排名一向領先,這除了摩記以V998為代表的經典摺疊設計令人青睞外,摩託羅拉豐富全面的產品線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