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超跑都已經放棄了大排量自吸發動機,有的早早便擁抱了渦輪增壓,有的順應時代的召喚搞起了"電氣化"。而這種情況下,阿波羅仍然堅持走大排量自吸路線,我想這個品牌肯定能獲得咱們汽車志的諸多車友們的青睞,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了解了解這個超跑界的自吸王者!
PS:天天喊著大排量自吸才是王道的車友們看完就可以在留言區區報到了!
超跑品牌阿波羅(Apollo)或許很多車友都不太了解,因為阿波羅跑車並沒有像蠻牛、躍馬那樣擁有十分高的知名度,也不如帕加尼、科尼塞克那麼珍稀。不過,這並不妨礙阿波羅在"小打小鬧"中展現自己對速度的狂熱的追求。
要知道,該品牌因為銷量慘澹曾在2013年破產,直到2016年才被香港的神秘金主"收入囊中",讓阿波羅跑車得以續命。繼在2016年日內瓦車展推出Arrow跑車後,18年又推出了一款像來自外星的Apollo IE車型,而且全球限量十臺,隨著Apollo和知名賽車公司HWA協作進行更深化的研製,現在終於宣布進入量產的階段!
Apollo IE並不是一輛表裡不一的"怪物",其搭載了6.3升 V12引擎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預設9,000rpm的發動機高轉之下能夠輸出788匹馬力,最大扭矩760牛米,匹配Hewland 6速序列式變速箱,百公裡加速時間僅需2.7秒,極速可達333km/h。
不過Apollo表示在進行機械物理極限測試之後,假如客戶嫌棄788匹馬力還是太弱,他們有的是辦法在維持自然進氣的狀態下,將動力提升到1000匹馬力,發動機的轉速超過11,000rpm,壓縮比則高達了16.5:1。這麼高的轉速極限不禁讓人想起過去的F1引擎,也讓人"害怕"聽到Apollo IE咆哮的聲浪。
相信大家都會好奇,是什麼樣的情懷讓Apollo堅持大自吸而非渦輪增壓引擎或者混合動力。其實是因為他們想向GT1規格的賽車致敬,以最單純的機械結構來給予駕駛者最激情的駕馭感受,而非單純計較動力輸出或者加速的數據。
同時大自吸的線性輸出也會讓這款超級跑車的動力更容易掌握,採用全套的碳纖維底盤和車身設計,車重只有1250kg,前後車身配重比例為45:55,非常平衡。788匹馬力的輸出搭配超輕量化的車重,看到沒?這就是純粹!
除了驚人的發動機性能之外,Apollo IE的排氣管也是大有玄機。工程團隊為IE設計了可拆換的中段消音包,可以依照車主的用車環境與需求使用噪音值較低的標準消音包,或者是能夠釋放發動機超級無敵狂暴聲浪的競技消音包,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上海會因為超80分貝而擾民啦!你別以為我在開玩笑,這臺「怪獸」是可以上牌及上路行駛的。
此車的全段排氣管是以鈦合金混合英高鎳合金製成,造型特殊的菱形三出尾飾管則是以鈦合金3D列印技術製作而成,Apollo IE這種我從未耳聞的高端材質+頂級技術使它的"菊花"價格超過了一輛寶馬 M4。
同時張揚的後擾流板造型將帶來非常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效果,配合發動機艙蓋、車身側面及後部通風口可提供1350公斤下壓力,但是全車所有的空力設計都是固定式,沒有主動空力系統,就是說不能手動或自動控制升降,你千萬別跟我Apollo IE的尾翼不能升降,是你不買它的原因。
Apollo解釋了,這是因為在高速過彎的情況下車輛會仰賴大量的下壓力,如果這個時候主動空力的組件失效,將會讓駕駛置身於相當危險的情況之中。為了客戶的安全,固定式的設計是較好的選擇。我不禁在想,這彎過的得有多快啊?Apollo的客戶難道都是"亡命之徒"嗎?
從整體造型來說,Apollo IE從GT1賽車擷取了部分靈感,外觀設計則大量採用仿生概念,從鯊魚、昆蟲還有許多掠食者中獲得的設計靈感,除了創造出侵略性十足的線條之外,Apollo也相信這種仿生設計更經得起時間考驗。
輪圈部分是Apollo與BBS合作開發而成,跟排氣設計一樣,會根據不同的用車需求打造兩套胎圈搭配,除了標配的胎圈之外,還有另一組針對賽道使用的18寸胎圈組。另外,標配的剎車系統為前六後四的Brembo碳纖陶瓷剎車系統,但是針對喜歡下賽道的客戶,Apollo則會提供一組AP Racing的剎車套件搭配鋼製剎車碟盤,開得快更要剎得住。
在外形和性能之外,Apollo IE的駕駛艙也相當特別。Apollo表示座椅的概念並不存在於IE之上,因為駕駛事實上是躺在覆蓋了軟墊的碳纖維單體座艙上。Apollo會以3D掃描的方式幫車主的體型建模,然後依照其體型來設計最合適的駕駛坐姿,而IE的駕駛坐姿將會以LMP1賽車手的坐姿為標準,所有內飾的規格與材質也都會符合甚至超越FIA的規範,總之就是怎麼專業怎麼高端就怎麼來。
據悉,這款由阿波羅"小作坊"做出來的大玩具售價為270萬美元(約合17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個價格足足比法拉利"辣法"官方指導價貴了50萬美元,與帕加尼Huayra BC、布加迪Chiron超跑官方售價接近。那麼問題來了,我敢寫,你們也敢看,到底是誰膨脹了?
撰稿人 | 梁位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