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衛生人才整理了大家整理了中醫學知識每日一練習題。歡迎大家關注加收藏,以便獲取更多備考資料及招聘信息。
2020年醫療衛生人才招聘備考敲響了戰鼓,中公衛生人才網為大家準備了醫學心理學考試試題每日一練,各位準備報考2020年醫院招聘考試的小夥伴們趕快練習起來吧!更多備考資料及招聘信息歡迎持續關注中公衛生人才網!
1. 以下不是影響應激的心理反應的類型和強度的是:
A.應激源的強度
B.當事人本身的身體狀況
C.個人經濟水平
D.環境因素
E.當事人本身的心理狀況
2. 下列疾病中,不屬於心身疾病的是:
A.十二指腸潰瘍
B.精神分裂症
C.癌症
D.支氣管哮喘
E.高血壓
3. 是誰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A.哈維
B.恩格爾
C.馬斯洛
D.佛洛依德
E.希波拉底
4. 霧霾的天和晴朗的天我們從視覺上知覺到的紅旗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從心理認識紅旗的時候還是認為紅旗是鮮紅色,這體現了知覺的什麼特性:
A.知覺的相對性
B.知覺的整體性
C.知覺的理解性
D.知覺的恆常性
E.知覺的差異性
5. 下列疾病中,哪個不屬於心身疾病:
A高血壓
B.糖尿病
C.抑鬱症
D.胃潰瘍
E.支氣管哮喘
6.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除了在哪個方面皆健全:
A.生理健康
B.心理健康
C.身體健康
D.社會適應健康
E.道德健康
1.【參考答案】C。中公解析:應激的心理反應的類型和強度取決於三類因素:應激源的強度、當事人本身的心身特點和環境因素。
2.【參考答案】B。中公解析: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去影響身體的疾病,而精神分裂症是單純的精神疾病,不屬於心身疾病。十二指腸潰瘍、癌症、哮喘、高血壓都與心理狀態息息相關,所以屬於心身疾病。
3.【參考答案】B。中公解析:1977年美國醫生恩格爾在美國《科學》雜誌上著文《需要新的醫學模式》,批評了生物醫學模式的「還原論」和「心身二元論」,並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4.【參考答案】D。中公解析: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時,知覺的映象仍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稱為知覺的恆常性,或稱常性。知覺的恆常性普遍地存在於各類知覺當中。尤以視知覺最為突出。不存在知覺的差異性這個說法。
5.【參考答案】C。中公解析:心身疾病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含義。狹義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如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和腸道易激症候群等。廣義的心身疾病範圍要廣些,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礙。抑鬱症屬於心理疾病。
6.【參考答案】A。中公解析:健康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類對健康的理解不盡相同。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健康提出了一個三維的定義,這就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健康的虛弱現象,而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健康的內涵在不斷地發展,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對健康的定義作了補充,提出健康還應包括道德健康,即: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全。
相關推薦:
福建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學知識每日一練習題12.5
福建醫療衛生考試:藥學知識每日一練習題12.4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福建中公教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