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繽紛多彩的,各種物質都有它的顏色。那麼顏色是怎麼來的呢?我們都知道,無非就是利用光學RGB中的三原色,然後根據三種顏色不同的比例就可以調出你想要的任何顏色。
顏色浸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就是電視機了,電視機就是利用三基色混合,從而使得電視機上可以出現任何顏色,儘管可能老式電視機和現代智能電視機的顯示原理不一樣,但三原色混合這個原理都是類似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顏色到底有多少種呢?在牛頓還沒用三稜鏡分解陽光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陽光就是一種白色的單色光。1666年,牛頓做了一系列關於陽光的實驗,當他有一天,把一塊三稜鏡放在了陽光底下,奇蹟般地透射出了夢幻多彩的顏色,他看到,白光被分為了七種顏色,於是就有了今天我們熟知的紅橙黃綠藍靛紫!
從牛頓的陽光實驗開始,人們才認識到,原來陽光不是白色的單色光,而是由多種單色光混合在一起的複色光。而陽光在不同因素下顏色也隨之變換,決定顏色的唯一標準就是波長。比如波長660nm時是紅色,610nm時是橙色,570nm時是黃色,550nm是綠色,460nm是藍色,440nm是靛色,410nm是紫色。
從而我們可以知道,波長越長,顏色就越偏紅;波長越短,顏色就越偏紫。就像紅外線,就是長於660nm以上,而低於410nm以下則是紫外線。那麼可能有人問了,黑色、白色以及灰色是屬於哪裡的範圍呢?
其實白色、灰色和黑色是不屬於顏色範圍的,是無色系的灰階。那麼上面提到的七種顏色,也只是主色,這些主色放在一起的感覺實在不是那麼好。玩過早期CRT顯示器電腦時代的朋友就應該知道,顯卡沒裝驅動之前,只能顯示16個色,裝好驅動之後就可以選擇256色或者65536色,這就是其顯示器混色的色彩深度。
一般來說,256色肉眼看到會覺得是大紅大紫的色彩,不是那麼協調;而65536色看起來就明顯自然很多,大部分肉眼很難完全區分清楚。當然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CRT顯示器還能達到真彩24位,在這個色位下,基本能將萬物的本色還原在CRT顯示器上。
那麼為什麼我們眼睛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呢?其實不是我們肉眼能看到顏色,而是因為肉眼視物的原理是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然後反射光通過晶狀體聚焦到了視網膜上,轉換為生物電信號,然後傳送到大腦裡,經過複雜的腦補,我們就可以「看到」物體了。
對於顏色有多少種這個問題,是沒有準確數值的,因為只要你需要,你就可以調出任何你想要的顏色,只是你的肉眼看不看得出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人類能感知到的顏色即是從紫外線到紅外線以內的混合,一般成年男子能區分130萬種顏色,而女生則可以區分180萬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