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二戰沉浮勾起了許多謎團,在這輪覆蓋三大洲的絞殺中,世界多處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未解之謎。在陸地上,就曾有一整支中國軍隊在山林中神秘消失的案例;而在大洋上,令人百般爭論的,莫過於那沉迷於戰爭結束前夕的日本"阿波丸"號運輸船。
在傳聞中,"阿波丸"號的最後一次航線搭載了東亞、東南亞多國的財富瑰寶,除了黃金、鑽石之外,最令國人注目的莫過於無價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甚至於,在一些野史中,艦上的日軍船員為守住秘密,不惜在沉沒之前集體自殺。那麼,這艘"阿波丸"號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
▲北京人頭蓋骨複製品
一、奇妙的協議
1945年3月,歷經四年的大洋激戰,太平洋面上開始吹起久違的和煦微風。數年前曾橫掃東南亞,妄圖將整個西太平洋吞入囊中的日軍已是強弩之末。在反法西斯陣營的攻勢之下,日軍引以為傲的聯合艦隊幾乎蕩然無存;日軍只能無所不用其極,只求在這片湛藍的大洋上為零散的部隊運送給養。
在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運輸方式中,卻仍有一個選項能讓彼時的日軍權貴們看到了逃生的希望,那就是盟軍唯一認可的人道主義運輸船隻——阿波丸號。"阿波丸"是當時日本郵船會社的一艘萬噸遠洋郵輪。該船於1942年建造,1943年3月下水。其總長154.9米,寬20.2米,深12.6米,總噸位11249噸,最高航速可達20.8海裡。考慮到當時的海上狀況,三菱長崎造船廠甚至在船隻的要害部位加裝了60mm的加強鋼板,以抵禦小口徑炮擊。此外在該船出廠的時候,還配備有海戰炮、防空炮以及一個自爆裝置。
▲阿波丸號復原圖
自下水交付以後,"阿波丸"號便一直承擔著替日軍跑腿的使命,成為了日軍在東南亞運輸線上最信賴的那一艘船。因為在下水一年後的一次運輸任務中,同行的艦隻都遭美軍擊沉,唯獨"阿波丸"號僅憑自身動力躲開了四枚魚雷。當時間跳轉到1944年底時,日軍在太平洋上的運輸線已被完全切斷。在另一邊,一路高歌猛進的盟軍也顧慮起開戰至今被俘的16餘萬戰俘和僑民。
基於此,盟軍經由日內瓦方面率先向日本提出照會,以豁免一艘民用船舶不被攻擊為條件,要求日軍派船向被扣押的戰俘和僑民運送救濟物資。日軍為了儘可能向東南亞各島嶼運輸有限的物資,同意選定"阿波丸"號執行人道主義運輸任務。但是要求盟軍遵守不得追擊、不得幹涉、不得檢查的承諾。如是這般,交戰雙方順利的達成了協議。
▲《太平洋戰爭》美軍形象
二、虛假的救濟
根據要求,日軍將"阿波丸"所配備的武器拆除,把船體刷成白色,兩舷漆成綠色並勾勒出白底十字。同時煙囪也漆成綠色,在漆上白十字標誌。夜間航行時也點亮全部航行燈,並對白十字加以燈光照明,以增加辨識度。此外,日軍也欣然答應將"阿波丸"號每一次的航行路線、乘員以及貨物都經由日內瓦向盟軍匯報。當然,由於盟軍答應完全不幹涉,因此該船每次任務實際能運送多少人道主義物資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可以確定,日軍經由該船向各主要島嶼運輸了相當有限的作戰物資,以維持低迷的士氣。又在返程的時候載上掠奪的貴重資產和派駐在東南亞各地的權貴們。可以想像當時的場景是多麼的諷刺:每當"阿波丸"號抵達的港口時一群權貴們便登上了當時僅有的歸國船隻,而僅留下一點點物資令當地的部隊替他們繼續拼死抵抗,維持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謊言。
就這樣,日軍這套金蟬脫殼的把戲持續到了1945年。當年2月17日,"阿波丸"號再一次從日本啟程。這一次該船裝載了被偽裝成人道主義物資的軍火、飛機零件共6000噸以及國際組織給盟國戰俘和僑民的真正救濟物資2000噸。"阿波丸"駛離日本後,先後途經高雄、香港、西貢、新加坡,最終抵達雅加達軍港。爾後,又於3月24日又駛回新加坡,在該地裝滿了回國人員和各種物資後,於28日開始駛回日本。
或許日軍高層自知時日無多,因而對此次出航極為重視。據原日本駐新加坡的第三船舶運輸司令官稻田正純中將在1973年7月寫的回憶中提及:"關於'阿波丸'的裝貨及乘船人選方面,日本東京方面極為重視,曾先後向新加坡方面發了約3000份電報,並指令要求優先裝錫和橡膠。"
▲稻田正純
三、最終的航行
在最終敲定的2009名乘員名單中,除120名船員外,不乏軍政要員。時任日本第三船舶運輸司令部參謀長巖橋一男,緬偽巴莫政府最高顧問小川鄉太郎,日本大東亞省(即殖民地部)次官竹內新平,外務省調查局長山田芳太郎等,以及帝國石油公司、日本郵船公司的職員、船員和各商社駐外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及其家屬。此外,還有一批在前線服役期已滿的各級軍官,他們均身著便服登上了"阿波丸"號。
與他們一同登艦的,還有一批共計約9千餘噸的物資。這當中佔比最高的為日本本土急需的橡膠、錫、鋁、大米和藥品。當然,自感時日無過的日軍駐軍高層依舊不會放過任何掠奪財富的機會。日本駐新加坡海軍特務機關"光機關"原機關長日高震作大佐在1949年所作的證詞中曾提到,由於自己的職務之便得以一窺"阿波丸"的種種內幕。其中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在這條船上,除了船長室的金庫之外,還有3個特別金庫。這裡面有雅加達駐軍的貴重物品、金幣、工業用鑽石;新加坡駐軍的貴重物品、金幣、英鎊、美元紙幣和種種有價證券。
▲日軍攻陷新加坡,俘虜英軍時的照片
他的證詞也得到了前日本憲兵伍長森川加光的佐證。當"阿波丸"號從新加坡港啟程前,駐此地的日本海軍特務首腦曾親自指揮將從新加坡南方銀行地下金庫取出的幾百件相同大小的木箱裝滿26卡車運送到"阿波丸"船上。這位森川伍長參加了當時的運送警戒工作。他從森嚴的戒備中判斷,這26輛卡車上裝載的應該是黃金。
後人便根據這些證詞和當時日軍提交、存留的各種文檔,整理出了一份大致公認的運貨清單:錫3000噸、鎢2000噸、鈦800噸、橡膠2000噸、黃金40噸、白金12噸、工業用鑽石15萬克拉、貴重珠寶40箱以及紙幣無數。其總價值在上世紀70年代預估達50億美元。種種跡象表明,這裡還應裝載著屬於中華兒女的無價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
▲美海軍"皇后魚"號潛艇
如果順利的話,"阿波丸"號將會把這些物資全部運回日本國內。不過,日軍所有的算盤都在1945年4月1日這天破碎。當日午夜,該船駛入我國臺灣海峽海域,遭到美海軍"皇后魚"號潛艇追擊。由於"阿波丸"號並未按照協議開啟照明燈,並且海上大霧瀰漫,該艦艦長勞弗林根據不明船隻18節的航速推斷,這是一艘驅逐艦。於是,他下令發射四枚魚雷,其中三枚命中並引爆。殊不知,這是具有豁免權的"阿波丸"號。
被魚雷擊中時正值午夜,加之貨物眾多、中彈數多,"阿波丸"號僅僅在3分鐘內便完全沉沒。除一名被拋出船艙的廚師之外,餘下2008名乘員均葬身海底。
▲"阿波丸"號上的船鐘
四、戰後的打撈
事發之後,日方立即通過瑞士要求美國嚴懲肇事者,並給付賠償。奇怪的是,在日方羅列的遇難者名單中,僅有2003人,實際多出的5名遇難者他們並沒有給出答覆。而且,日方也並未說明損失的貨物中是否有貴重物品。即便到了戰後,日本也沒有大肆宣揚此事,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
如此一來,引得國際社會上眾多疑惑與不解。當然,更多的人瞅準的是沉船上的可能存在的豐富貴金屬和珠寶。自上世紀70年代初起,就有不少境外的打撈公司爭相遞交申請書,希望能夠將沉沒在我國領海內的"阿波丸"號交由他們打撈。這其中更不乏日方的機構和公司。甚至於日本官方也曾經出面,提出由他們出資打撈,並僅僅希望回收遇難者遺骸及其個人物品,至於船上的貴重物品以及貨物將全數轉交回中國,以用作黃河治理的資金。
▲打撈行動的潛水員
茲事體大,並且十分有機會尋回遺失國寶,我國政府在數次拒絕境外打撈申請後,毅然決定在財力和物力相對緊張的情況下自行組織打撈。1977年4月5日,我國正式啟動打撈行動,代號為"77·13工程"。
經過前後3年的奮戰,我國打撈隊於1980年1月基本完成了對"阿波丸"號貨倉及大宗貨物的打撈。根據公布的結果可知,我國在此次打撈行動中共打撈起9800噸物品(大米腐壞未打撈上來),其中僅錫錠就有3000噸,其餘則有橡膠、票券、遺骸等。大體上來說,其大宗貨物與後人考據的相差無幾。但是在貴重物品方面,差距甚遠。以黃金一項為例,在後續的採訪和報告中,打撈人員無不失望的表示:如果真有幾十噸的黃金,他們不可能一塊金錠都看不到。更令人遺憾的是,極有可能在船上的國寶也沒有在打撈過程中被發現。
▲打撈起來的艦首
當然,這也不能說一無所獲。僅打撈的錫錠一項便在當時市值5800萬美元,雖遠不及50億美元之巨,但也極大地舒緩了當時外匯儲備的困窘。同時,打撈人員發現"阿波丸"號殘骸分兩截成"T"型沉沒在海底。可以清晰識別出三處被魚雷擊穿後引爆的痕跡。按理說,美軍二戰時期所用的"鐵棍"魚雷並沒有如此威力。那麼有很大可能是"阿波丸"上的自爆裝置在該船被魚雷命中後啟動了,導致該船斷成兩截,也致使船上人員更無機會逃生。
▲"阿波丸"號沉沒場景模擬
就這樣,"阿波丸"號的謎團及其打撈工作暫告一段落。日方在接收了遇難人員的遺骸之後,也並沒有就該船的貨物作更多的解釋。要知道,日本在戰後極力將自己塑造為一個戰爭受害者的形象,尤其是遭到原子彈打擊。但是,就該事而言,日方可以說是平淡得出奇。這就不得不令人懷疑日方所要運輸的貴重物品或許早已運走,這艘船隻是一個障眼法。不過,也有手握該船詳細資料的機構表示,在未被打撈起來的船隻主體殘骸上,有許多並不起眼的暗倉,這當中或許就有裝載著國寶的保險箱。無論如何,我們唯願遺失的國寶早日重見天日。
參考資料:1、《50年難解'阿波丸'之謎》,盛耕2、《走向大洋深處——追蹤調查"阿波丸"事件十七載》,李樹喜3、《葉飛回憶揭開日本"阿波丸"之謎(上)》4、《葉飛回憶揭開日本"阿波丸"之謎(下)》5、《沉船"阿波丸"之謎》,張蘇東6、《打撈"阿波丸":一項未竟的投資》,林衢7、《中國打撈"阿波丸"行動始末——訪〈光明日報〉高級記者李樹喜、"阿波丸"打撈指揮長張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