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來咯,中國第一部鬼片是哪部?
《畫皮》1966版。
這部電影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之畫皮》第一卷第40回,在1965年由鮑方導演,高遠、朱虹等主演,1966年在香港上映後大獲好評。
不過,這部《畫皮》在1979年前後在內地上映時,卻遇到了一個問題:有人說因為太恐怖,一個老太太看《畫皮》,當場嚇死。
還有人說老太太嚇死的地方就是北京工人文化宮影院裡。
這讓這部《畫皮》被"束之高閣","雪藏"到了中國電影資料館中。
後來在記者的採訪中,一位叫單萬裡的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從來沒有聽說有人看《畫皮》被嚇死,但即使有人被嚇死,他也覺得不意外。
"因為1961年,中國第一次舉辦第26屆世乒賽,當進行到中日冠軍爭奪戰時,由於比賽過程異常激烈,最終中國取得勝利,據說僅北京就有5位聽眾在聽收音機時因為心臟病發作而告別人世。"
《畫皮》有沒有嚇死一位老太太,已經無法確定,但是這個"傳說"已經深入了很多人的心中,後來日本的《午夜兇鈴》、《咒怨》等恐怖片上映,又有很多人傳說嚇死人,而《畫皮》則是這個"傳說"的源頭。
導演鮑方曾說:"後頭有一段描述主角把畫皮撕下來變成猙獰的鬼,跟大師鬥法的戲,那段戲太簡單了,不夠恐怖。"
這部1966年的《畫皮》難道真的這麼恐怖嗎?我最近也是看了一遍,一起跟大家聊聊。
話說這王家有兩兄弟,大朗讀書求功名,但是10年寒窗苦讀,成為秀才後想要考取舉人,卻屢試不中,憤懣之中,走上了"鬼迷心竅"之路,不用功讀書,卻天天求籤問卦。
而這個二弟則是習武之人,每日舞刀弄槍,二弟見大朗痴迷於求籤問卦,留下了勸告後就上山學藝去了。
二弟曾說:一個人的前途應該靠自己,決不能託之於命運,更不能求之於鬼神。
二弟的一番話,十分正能量,但是二弟走後,大朗轉身就找到了一位"張鐵嘴",這張鐵嘴給大朗指了一條"明路"。
這張鐵嘴俯身對著大朗耳語道:今夜出城,往西北方,必遇貴人。
這鬼迷心竅的大朗,連夜跑到了位於西北方的一處破廟,之間一白衣婦人,背對著自己,掩面啜泣。
大朗走上前去,叫了聲:小娘子。
這正是女主角梅娘,由朱虹飾演。
大朗和這梅娘聊了會天,梅娘就走了。
大朗回到家,發現家裡人給自己準備了一處別院,專門用來用功讀書。
沒過多久,梅娘就找到了大朗的別院,說有人要捉自己,自己是名門大戶的女兒,卻被家人逼婚。
經過一番對談,大朗得知原來這梅娘是名門之後,老爹是高官,正好能夠幫助自己獲得功名,於是大朗就將梅娘留了下來。
這梅娘一方面生得貌美如花,另一方面又能幫自己獲得功名。
在一個月高風黑的晚上,梅娘突然對大朗發動了攻勢:人家怕黑了啦,大朗,不要走。
而大朗也是半推半就,之後兩人就開始了在別院中,每日飲酒作樂的生活,而大朗也是日漸消瘦。
面對大郎的日漸消瘦,妻子還蒙在鼓裡,看了十分心疼:大郎你不要這麼用功啊。
而梅娘知道大郎有妻子後,很快又攛掇大郎去用砒霜毒死原配,不過後來大郎心念原配的賢惠,終於還是沒有下得了毒手。
很快,梅娘又想到了第二條毒計,挑撥離間,施法將大郎的家僕弄到了妻子的床上,被大郎捉姦在床。
一怒之下,大郎將妻子趕出了家門。
原配妻子最後在一棵樹下上吊,這時正好二弟學成歸來,救下了大嫂。
這時二弟回到了家中,梅娘又想來挑逗二弟,結果二弟識破了梅娘的真身。
二弟帶著大郎來到梅娘的窗外,正好撞見梅娘在"畫皮",大郎瞬間被暴牙青面獸給嚇昏了。
之後二弟給大郎留下一把"驅邪之劍",告訴大郎把劍掛在門上,自己法力不夠,必須上山去請師傅。
當晚,梅娘來找大郎,結果發現門上有把寶劍,大郎嚇得鑽進了被窩,而梅娘變出原型,噴出了一灘紅色不明液體,把寶劍給搞掉了。
然後梅娘伸著雙爪和一口大牙,就往屋裡闖,把大郎的心給挖走了。
然後二弟終於把白鬍子老道請來了,老道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果然不出我所料,來遲了一步。
(路上堵車啊,不好意思各位……)
白鬍子刺了兩劍,第二劍就把梅娘給刺死了,露出了真身,一張"畫皮",而大郎的心也被找回,最後救了過來。
《畫皮》這故事,雖然充滿了妖魔鬼怪儘是荒誕,但卻含有人生哲理。
最後有個小朋友問蒲松林,這個世上是否真滴有鬼?蒲松齡表示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
說沒有,是因為我們誰也沒有見過鬼;說有,我們周圍的確有許多人,他們所作所為,跟鬼也差不多了,他們常常披著美麗的外衣來迷惑人,誰要是一念之差,就會被他們吃掉。這種鬼不可不防。
從《畫皮》1966年上映以來,被拍過10幾版了,電影5、6部,電視劇超過5部,再來看當年的這部"骨灰級"的"畫皮"。
可以說是藝術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都非常高,像是一出"醒世寓言",和《金瓶梅》中潘金蓮、西門慶和武松的故事結構很像。
著重於體現因人之"貪慾",而造成個人和家庭的破碎,《金瓶梅》中是潘金蓮"貪戀情慾"而破壞家庭,《畫皮》中則是王生貪戀功名和美色而破碎家庭。
最終的結果都是二弟出手,維護了正義。
相比後來周迅、趙薇和陳坤、甄子丹合演的《畫皮》,老版《畫皮》更加的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而趙薇版《畫皮》則更加注重愛情,像是一場三角戀、四角戀。
後來者注重娛樂性,而早期經典注重思想和教育,這是很大的不同,在娛樂至死的年代,很難再有像1966版《畫皮》這樣的具有思想和教育意義的經典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