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定音!中國天眼終結天文界爭論,外媒:這就是中國科技

2020-12-06 燦燦的家常事

如今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經過我國多年的積累,我國已經成為了擁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面對一些機遇與挑戰,中國都能第一時間做出應對,不少國家對於中國的科技也是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提到中國天眼,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天眼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儀器,能夠探測宇宙中一些微小的脈衝星,對於航天領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國更是一錘定音,用天眼終結了天文界的爭論,外媒更是評價道:這就是中國科技。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來早在2001年,就有科學家探測出了毫秒電波,當時的科學家覺得這種特徵來自磁星的磁層;而在10年後的探測中,科學家卻給出了這些電波可能不來自於銀河系,而是在距離30億光年的一個星系內,兩方爭論一直沒有一個結果。

但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發展,天眼能夠探測出許多國家,所無法探測出的宇宙知識。中國天眼的接收面積非常龐大,經過我國數次的調整與觀測,發現電波閃現的強度各不相同,很有可能具有複雜的多樣性。

通過我國的觀測,給出了一個定論:「觀測到的偏振變化多樣性證明,宇宙中快速電暴的爆發源可能來自於緻密星體的天體磁層中的物理過程」。這一定論也終結了這場天文界的爭論,足以證明中國科技實力的強悍。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外媒才會評價中國說:這就是中國的科技。可見如今的科技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與支持,對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和見解,與小夥伴們一起討論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這一新發現,終結了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它們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一次,便再無蹤跡。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
  • 「中國天眼」這一新發現,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它們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一次,便再無蹤跡。「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新發現: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來源:科技日報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它們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一次,便再無蹤跡。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
  • 《科技日報》關注「中國天眼」: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了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為兩大派系理論爭鋒一錘定音
    原標題:「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它們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一次,便再無蹤跡。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終結了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虎嗅網
    「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可別小瞧這幾毫秒的閃現,雖然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但能量特別高。在這幾毫秒的時間裡,它可以把地球上幾百億年的發電量,完全以射電波的形式釋放掉。「我們認為,快速射電暴是由自然的天體物理過程產生的。根據探測的輻射特徵和觀測特性,我們覺得它應該來自磁星的磁層。」
  • 曾被稱作「小綠人的問候」的神秘宇宙信號,如今已被中國天眼破解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是全球綜合能力最強的射電望遠鏡,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他被列為我國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投入正式運行,截至2020年11月份,「
  • 500米口徑中國天眼有大發現,距發現外星人還有多遠?
    現代科技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主要源於人類對宇宙未知事物的不停探索。而要發現宇宙中從未見過的事物,還得藉助先進的天文設備。據人民日報近日消息稱,中國天眼發現了宇宙中的快速射電暴,這是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現象,其持續時間很是短暫,通常只有幾毫秒。但它們往往很難被捕捉到。
  • 500米口徑中國天眼有大發現,距發現外星人還有多遠?
    現代科技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主要源於人類對宇宙未知事物的不停探索。而要發現宇宙中從未見過的事物,還得藉助先進的天文設備。據人民日報近日消息稱,中國天眼發現了宇宙中的快速射電暴,這是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現象,其持續時間很是短暫,通常只有幾毫秒。但它們往往很難被捕捉到。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幾毫秒釋放地球上幾百億年的發電量2007年,天文學家在分析澳大利亞64米射電望遠鏡於2001年記錄的信號時,首次發現了這種毫秒電波。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一名澳大利亞的物理學家感嘆,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與北美和西歐處於同一水平。並且,中國的科研人員也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先進,有創造力,有組織力。2021年,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之眼」11月4日,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FAST的運行情況及最新科學成果。
  • 美國天眼已經倒塌,中國天眼新發現,科學家:終於結束了這場爭論
    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已經在這幾天被拆除,不得不讓人感慨,隨著科技發展,人們也不在需要這個曾經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因為沒有實用價值,也就沒必要花錢養護他,就這樣這個曾經給人類天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工具,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中。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明年將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在穩定可靠運行的同時,FAST「勤懇」從事觀測服務。「過去,由於沒有自己的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文學家無法拿到第一手材料。在這一領域研究中,大多只能從事理論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說。隨著「中國天眼」竣工、調試,再到正式運行並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快速射電暴領域的中國力量迅速崛起。「中國天眼」聚光面積巨大,電波收集能力超強,是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困擾天文界的難題,被「天眼」破解,宇宙中的「怪物」原來是假象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宇宙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比方說快速射電暴,多年來,天文界一直都對快速射電暴的起源爭論不已,如今,這個難題,終於被「中國天眼」所破解,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近的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 中國「天眼」成全球唯一,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退出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天眼開始受到外媒關注,並被寄予了全球探測外太空的重要希望。日前,外媒報導,中國天眼將從明年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基於天眼的研究成《自然》年度十大發現之一據法媒12月15日報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生坍塌事故,引發世界天文探索領域的震動,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工具。
  • 「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在穩定可靠運行的同時,FAST「勤懇」從事觀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