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什麼是你可以利用的呢?就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也是在用這個APP。帶著這個問題,我來聊聊我的一番感受。
說這樣一個例子,外國人不會算數,你到外國買東西,十五美元加五美元這樣的算數老外就不會,他會用計算機按一下:十五加五等於二十。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很奇怪,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背乘法口訣:一一得一、二二得四。我們考數學時,老師說不可以用計算器,在美國,小學生隨便用計算器。這不僅提現了兩種文化的差異性,也說明了「用」的哲學。
伽利略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中國文化中也用四兩撥千斤的說法,再舉一些通俗的例子,吃飯我們用筷子,所以考試你用不用計算器?
三國時期有諸葛亮用兵如神、神機妙算;現有大眾老百姓用支付寶、微信以及花唄付錢。那你會不會用?用什麼?怎麼用?
劉備講:「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用的就是仁義得民心。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以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用的就是自己的野心及奸詐。孫權繼承皇位,佔據江東,統領江東父老,他用的就是自家的基業與智慧。這些都是用人術。
用也分大局和小局,大用和小用。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結交盟友,互相利用,誰擁有核武器誰就說了算,誰科技先進誰就強大。這些是大用,是大局。再說說小用,小局。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提現了「用」的哲學:衣食住行,物質享受要用錢,精神享受要用心。用體現了目的論,也可以用「善」這一個字來解釋,我來解釋一下「善」的意思,大眾理解的善可能是佛教中的積德行善,助人為樂,做好事,我這裡說的善是指一切對自己有好處的事,你不要不相信,這便是人性,當然,這不是簡單的自私自利,這還得看你是出於什麼目的,這樣你就可以選擇直接用,變向用。
直接用理解起來就很簡單了,比如你買東西要用錢,看時間要用手錶,睡覺要用床,學習要用心,做事要用方法,談戀愛要用自己的個人魅力等等。總之一切為我所用,無所不用,這從哲學角度也可以理解,人和普通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攜帶工具以及使用工具,而動物不會,比如小狗,它永遠活在當下,融入自然,不會使用工具,最多會撒尿來佔領地或者,帶著狗繩亂跑。
變向的用呢,可以這麼理解吧,比如想要用他人的東西或者賺他人的錢,你可能需要先和他建立友好的關係或為他付出一些,就是轉個彎吧。總之,自己是人生的主人,用要主動一些。
選擇比努力重要,有的運動員比賽前用興奮劑,導致被禁賽。有的使用刀、槍違法,導致坐牢。這點一定要注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還有人吸毒,害人害己。這些都不道德,所以在用之前你得想想後果。
天時地利人和,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中的精髓,所以我們得講究用的時機啊,在搏擊比賽中,你若能掌握好節奏與時機,在對手虛弱之時,抓住時機,一個重拳,也許就會把對手ko。當然還要創造時機。
最後一個用法,心態與智慧,心態可以理解為心情,心情決定事情。智慧就是說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被開發的並不多,如果我們的大腦被開發到100%,那將不可思議,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寶庫。還有一個,吸引力法則,你如何定義自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把自己想成是富人,你就站在一個制高點上,那你就是富人。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你會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