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高空跳傘是最令人興奮的運動之一,當你躍出機艙那一霎,腎上腺素急劇飆升,直到你掠過田野樹林安然落地,那種刺激的感覺還久久不會消逝。
不得不承認的是,高空跳傘也註定是一項小眾運動,它需要一定的金錢和時間支出,對參與條件有各種限制,還受到嚴格的監管。
正是因為能夠親自上天跳一次的人比較少,所以對高空跳傘也存在著種種誤解。
01
收降落傘
誤解:跳傘運動員總是自己收降落傘
誠然,每一個優秀的跳傘運動員從一開始就會學習如何自己收降落傘,有些人也會一直這樣做,但這也不是什麼強制性的選擇。
幾乎所有跳傘場地的降落區都有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可以代客收傘,費用從每個傘包5美元到7美元不等。
那些堅持自己收傘的人,當然也有充分的理由,他們通常都有自己習慣的收傘方式,並相信這樣做可以讓開傘更順暢。
另外降落傘畢竟是這項運動中最性命攸關的東西,把自己的生命保障交到別人手上終究有點不放心。
對跳傘新人的建議是,如果你看著收傘工覺得不靠譜,那還是自己多花點時間學收傘吧,就算收傘工看上去靠譜,給小費時也不要吝嗇。
02
開傘高度
誤解:你可以在任何高度開傘
還記得《碟中諜6》裡湯姆·克魯斯玩的那一手高空低開(HALO)跳傘嗎?
這是一種特種部隊使用的跳傘戰術,目的是為了減少被發現的機率。
網上吹爆阿湯哥HALO跳傘的時候,就有人言之鑿鑿地說最頂尖的跳傘運動員可以在離地面30米甚至15米的距離開傘,然後安然降落。
這是一種極其無知的吹牛,要知道在不同的環境下,自由落體從高空下落的秒速在45米到70米不等,而一個跳傘者在主降落傘完全打開的過程中通常會下落180米到250米。
降落傘並不是一下子猛地打開,其速度相當緩慢,這也是為了保護跳傘者,要知道在兩三秒時間裡秒速從70米驟降到不到10米,帶來的衝擊力完全可以殺死一個人。
即使是低開跳傘,最低的開傘高度也在600米以上。
03
事故倖存
誤解:在跳傘事故中以終端速度墜地還能存活
有不少人都聽說過類似的事情:一個跳傘者從5000米高空跳下,降落傘發生了故障沒法打開,他直接摔在地面上,卻幸運地只是受了重傷。
這樣的故事有許多版本,它們的共同之處是真實性存疑,而且忽略了許多重要的細節。
首先跳傘者的姿態很重要,如果他是身體保持垂直下落,這時的終端速度可以達到每秒90米,以這種速度撞擊地面斷難存活。
其次地面的狀況也很重要,摔到水泥地上還是水田裡導致的後果可能截然不同。
降落傘打開時出現故障的情況並不多見,主傘和副傘都打不開的情況就更是非常罕見了,如果真的倒黴到了極點遇上這種狀況,那麼在空中採用俯伏姿勢可以把終端速度降到每秒55米。
在這個速度下摔到鬆軟的土地上或樹叢裡,再加上吉星高照的運氣,後半輩子還是有機會在輪椅上活下去的。
04
開降落傘
誤解:開降落傘時人會被往天上拽
這算是對高空跳傘的一個常見誤解了,畢竟我們在電影電視中不止一次見到過,跳傘者一開傘整個人就朝上竄去。
有時候眼見並不為實,你所看到的開傘上升只是一種錯覺,實際上跳傘者並沒有停止下墜。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錯覺,是速度差導致的,降落傘打開後跳傘者的下落速度驟降,而攝像師還沒有開傘,二者之間的速度差導致鏡頭裡的跳傘者仿佛被什麼力量拽了上去。
通常情況下攝像師和跳傘者的距離很近,這時兩人同時開傘是不明智的,降落傘纏繞在一起後果會很嚴重。
如果在兩人同時開傘的情況下拍攝跳傘者,就不會出現這種他不降反升的錯覺。
05
氧氣面罩
誤解:高空跳傘需要戴氧氣面罩
對於普通跳傘運動員來說,根本沒有戴氧氣面罩跳傘的必要,當然訓練HALO又另當別論,他們可是從將近一萬米的高度跳下。
跳傘前在飛機上戴氧氣面罩倒是必要的,當飛機爬升到5500米以上的高度時,艙內就開始缺氧,這時乘客需要使用氧氣面罩,直至飛機降到4200米到3200米之間的出艙高度。
一些實力雄厚的跳傘場所會使用更大的飛機,劃定更大的降落區,這讓他們可以提供從6700米高度出艙的所謂「超高空」跳傘,即便是參與這種跳傘也沒有必要戴氧氣面罩,因為你只會在氧氣稀薄的高度待10秒鐘左右。
06
下落速度
誤解:出艙後每個人的下落速度都是一樣的
在高空跳傘這樣的高度,是不能指望出現比薩斜塔實驗那樣的結果的,因為影響下落速度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由於空氣阻力的存在,體重、身體姿態和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會影響下落的速度。
比如身穿寬鬆的連體裝就能減緩下落速度,身著緊身衣的人下落速度更快,或者如我們前面提到過的,身體垂直和水平下落之間的秒速差距可以達到35米。
目前的競速跳傘世界紀錄是奧地利運動員費利克斯·鮑姆加特納在2012年10月15日創下的,他從39000米的高空起跳,最高秒速達到了377米。
一些有經驗的跳傘運動員,也會在空中通過調整體態,利用空氣阻力來控制自己的下落速度。
07
危險高度
誤解:出艙高度越高就越危險
恰恰相反,跳傘運動員都希望從儘可能高的高度起跳,這會讓他們的下落時間更久,也就有更多時間處理和糾正可能出現的問題。
無論從多高的高度起跳,達到終端速度前都要下落大約450米,在那之後就達到了一個穩定的速度。
在這個前提下,假設你在空中發現降落傘打不開,或者根本就忘了背降落傘包,那麼無論是從3000米高度起跳,還是從30000米高度起跳,結果都是一樣。
考慮到到達終端速度前下落的450米,以及降落傘全開過程中下落的200米,通常跳傘高度需要在1000米以上,低於這個高度危險性將大大增加。
08
失去意識
誤解:如果你在下落過程中昏過去,那就必死無疑
這一誤解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跳傘者在空中暈過去了,那麼誰來幫他開傘呢?
他會像一塊石頭一樣撞上地面、粉身碎骨,對吧?
自動開傘裝置(AAD)了解一下,這是一個對氣壓和速度都很敏感的小玩意,如果跳傘者沒有開傘,那麼在設定的高度它會切斷副傘的束帶,使其自動打開。
一般的跳傘愛好者會把自動開傘高度設在660米左右,專業運動員則會設在230米到500米之間。
帶有AAD裝置的跳傘者在空中暈過去的話,他的著陸大概率會很糟糕,仍有受傷甚至死亡的可能性,但這終究要比不開傘落地安全多了。
09
拉繩開傘
誤解:跳傘時拉下開傘索就可以打開降落傘
拉繩開傘這種印象的根深蒂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普通人離跳傘運動有多遠,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傘索和圓形降落傘就都被淘汰了。
今天的跳傘運動員使用的是一套完整的跳傘裝置,開傘前他們會先打開引導傘,那是一個小型的降落傘,位於傘包底部。
引導傘與主傘相連,當它完全打開後會拉動主傘的固定銷,把主傘從傘包裡釋放出來。
目前一些跳傘學校在教學員時還會使用開傘索,但這些學員一旦接受了專業培訓,就會使用更現代化的跳傘裝備。
另外副傘還是使用開傘索打開的,不過其設計與老式開傘索完全不同。
10
空中聊天
誤解:開傘前下落的過程中你可以跟身邊的夥伴交談
這又是好萊塢大片對我們的一種誤導,事實上你無法像《極盜者》或《時破天驚》那樣在空中跟另一個人交談。
如果你衝著對方大喊,他也許能聽到點聲音,但絕對聽不清你在說些什麼。
在高速下落的過程中,你們身邊的風速超過每秒45米,在這種環境中每個人都會暫時變成聾子。
如果注意一些製作比較嚴謹的影視作品,你會發現從打開艙門那一刻起,放傘員就是通過手勢而不是言語來下指示,這也是高空風噪情況下最不容易出錯的方法。
順便說一句,那些在下落過程中打鬥的電影也是在瞎編,兩個人要在空中對打幾乎是不可能的。
完
做個有趣的人,做點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