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穿透(T2 shine through effect)效應

2021-01-16 磁共振之家


DWI是目前唯一能對活體內水分子彌散進行定量分析的無創性MRI檢查。

DWI的成像原理:

兩次相同的成像參數,分別選取不同的B值(B=0時,不施加對稱彌散敏感梯度脈衝;B=特定值,施加對稱敏感梯度脈衝),將所得到的兩組數據相減計算比較,而後將相應的梯度脈衝方向上的彌散運動的質子信號差異重建出相應的圖像,即得到組織間的彌散係數不同的圖像。

 DWI常使用的序列是SE EPI T2WI序列,掃描參數為長TE,長TR,彌散的權重主要取決於B值,當B=0時,將得到普通的T2WI(或T2*WI)對比圖像,隨著B值選取的增大,圖像的T2權重逐漸減輕,彌散權重逐漸增加。如圖所示,在B=0時為T2對比圖像為主,B=800時為彌散對比圖像為主。如下圖:

B=0時為T2對比圖像,B=800時為彌散對比圖像

DWI圖像對比主要有兩種組織對比:

1.組織本身的ADC值不同所形成彌散權重對比。

2.組織本身T2時間不同所形成的T2權重對比。

在DWI成像時所形成的T2權重對比影響DWI圖像對比稱為T2穿透(透射)效應,主要針對長T2病變。如下圖的囊性病變(長T2)對DWI的影響:囊性病變T2高信號對比引起DWI圖像上的明顯高信號對比。

FSE T2序列表現為高信號,DWI圖像也表現為高信號,DAC圖像並不彌散受限

T2穿透效應引起的圖像對比較複雜,如下表所示:

  

T2信號

  

彌散受限

DWI信號

影響

長T2信號

明顯受限

高信號

使DWI圖像上表現明顯高信號,有利於病變的顯示

長T2信號

輕度受限,正常

高信號

使DWI圖像上表現明顯高信號,很難判斷是病變本身彌散受限引起的高信號還是T2對比引起的高信號

長T2信號

不受限,彌散加快

高或等信號

使DWI圖像上表現高信號或稍高或等信號,此時有:1.呈長T2,不受限的病變在DWI上會表現高信號,造成彌散受限的假象。2.呈長T2與彌散加快的病變相抵消呈等信號

短T2信號

受限,不受限,加快

稍高或等或低信號

使DWI圖像上信號降低,也稱T2暗化效應。此時有:1.呈短T2,受限的病變在DWI上表現為稍高或等信號,造成本來彌散受限的病變在DWI上表現彌散不受限的假象,不利於病變的顯示。2.呈短T2,彌散不受限或加快的病變在DWI上表現低信號。

如何避免T2穿透效應?

主要有兩種方法:

1.指數圖像,通過DWI/SE EPI T2WI 獲得,目前很少應用。

2.ADC圖,ADC=In(SI低/SI高)/(b高-b低) ,式中SI低為低b值DWI上組織的信號強度(b值可以是零);SI高為高b值DWI上組織的信號強度;b高為高b值;b低為低b值。重建的ADC圖能如實反映質子的彌散情況。ADC圖能真正區分DWI上高信號是因彌散受限引起還是T2透射引起的,目前此方法較常用。

由於DWI信號受T2對比的影響,通過ADC才能真實反映彌散情況,如圖1所示,病變在T2WI上表現為稍高信號,DWI為高信號提示病變彌散受限,ADC為低信號,測定ADC值明顯減低,證實病變確為彌散受限,非T2透射效應所引起。

圖1  T2WI為稍高信號,DWI為高信號提示彌散受限 ,ADC證實彌散受限

當 DWI高信號時應該注意觀察ADC圖,在DWI表現為高信號,ADC低信號,ADC值下降才真正反應水分子彌散受限。如常見的囊性病變,如圖2所示,在B=0時(可視為T2WI)為高信號,在B=800時,DWI上提示彌散受限,在DAC圖像未見彌散受限。

圖2  B=0時(可視為T2WI)為高信號,B=800時,DWI上提示彌散受限,在DAC圖像未見明顯彌散受限

再如圖3的病變在T2WI表現為高信號,DWI表現為高信號及稍高信號,提示明顯彌散受限及受限,但很難辨別是彌散受限引起還是T2權重引起的,但在ADC圖上表現為稍高及等信號,提示輕度受限及不受限。

圖3  T2WI表現為高信號,DWI表現為高信號及稍高信號,提示明顯彌散受限及受限,ADC圖上表現為稍高及等信號,提示輕度受限及不受限。

當DWI高信號時應該注意觀察ADC圖,在DWI表現為高信號,ADC低信號,ADC值下降才真正反應水分子彌散受限。ADC圖和DWI圖像並不是簡單的反比關係。

請勿複製、粘貼。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T2穿透效應
    DWI的信號強度主要取決於組織內水分子的擴散係數和T2以及擴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由於混雜著T2溢出效應,DWI圖像的解釋應參考ADC參數圖和T2WI圖像。以顱腦DWI為例,通常,擴散自由組織如腦脊液在b = 1000的DWI圖像上表現為低信號,同時表現為高的ADC值,反之,擴散受限組織在b = 1000的DWI圖像上表現為高信號,ADC值較低。
  • 昆明機場t2航站樓完工時間_航站樓mysql - CSDN
    c_t2 = torch.zeros(input.size(0), 51, dtype=torch.double) for i, input_t in enumerate(input.chunk(input.size(1), dim=1)): h_t, c_t = self.lstm1(input_t, (h_t, c_t)) h_t2
  • 直線參數方程裡面AB=|t1-t2|到底是怎麼來的?
    說到直線的參數方程,這是高中數學裡面相對比較簡單的的知識點,但是說到AB=|t1-t2|這個式子讓不少學生腦殼痛,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掰扯掰扯它!這個知識點我們從兩個方面去理解:1.II.PA=t1 PB=-t2其實這一塊內容理解起來還是比較費勁的,估計還是有些學生不明白,那麼接下來我們用第2種方式來理解!2.參數方程的來源推導:由PA=t1,那麼 :最後說明一下:極坐標方程AB=|p1-p2|也是這麼來的。
  • 航站樓都叫T3,那為什麼不叫T1、T2呢?看完長知識了
    有很多小朋友說航站樓都叫t3,那為什麼不叫t1、t2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說說其中的原因。首先呢,t3的意思是Terminal 3,他的中文翻譯就是航站樓3號的意思,所以t1就是航站樓一號t2就是航站樓二號,那麼沒有航站樓一號與航站樓二號,哪裡來的航站樓三號呢?
  • DWI呈低信號之不典型表皮樣囊腫,T2穿透效應理解DWI信號.
    華夏影像診斷中心注重專業內涵建設,擁有全國知名的醫學影像學專業網站www.dic120.com,無償提供大量專業學習研究資源;並擁有多個學習討論群組,專家每天定期進行專業分析討論;微信訂閱號dic120每天分享專業信息;在醫學影像界擁有較大影響力
  • 臭名昭著的MOS管米勒效應
    如果你不了解MOS管輸入輸出電容概念,請點擊:帶你讀懂MOS管參數「熱阻、輸入輸出電容及開關時間」米勒效應的罪魁禍首就是米勒電容,米勒效應指其輸入輸出之間的分布電容Cgd在反相放大的作用下,使得等效輸入電容值放大的效應,米勒效應會形成米勒平臺。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個點是:因為MOS管制造工藝,必定產生Cgd,也就是米勒電容必定存在,所以米勒效應不可避免。
  • T2.5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用的!
    胸甲我都想穿t2.5了,一個字 不怕ot,直接幹,打團本各種情況都會有,活著才有輸出,各種意外情況,直接切劍盾,不至於猝死。在我眼裡泰坦褲子就是垃圾,換句話說 你穿著各種製造裝備沒有耐力正在跑本的路上。有不少人選擇老1那個板甲胸,但是作為PVP出生的我對於耐力特別看重,尤其60版本。
  • MOS管技術:電源應用中場效應電晶體的崩潰效應
    如此會造成較高的 di/dt 產生使得雜散電感效應加諸於場效應電晶體兩端 (Drain & Source) 的瞬間電壓會更加明顯。尤其在電源開機的霎那間 , 此瞬間電壓會達到最大值。這是由於變壓器一次側電感值相當於漏電感 ( 最小電感值 ) 而且輸出電容完全未充電的狀態所致。
  • Snowball effect 滾雪球效應
    Snowball effect 滾雪球效應 今日短語  表達 「snowball effect」 描述 「一個情況或事件的規模、重要性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擴大,變化的速度也在加快」。「Snowball effect」 有時會被用來描述 「一個失控的情況」。
  • 搞懂MOS管,你不得不知道的米勒效應
    二、理解米勒效應米勒效應是指MOS管g、d的極間電容Crss在開關動作期間引起的瞬態效應。可以看成是一個電容的負反饋。在驅動前,Crss上是高電壓,當驅動波形上升到閾值電壓時,MOS管導通,d極電壓急劇下降,通過Crss拉低g腳驅動電壓,如果驅動功率不足,將在驅動波形的上升沿閾值電壓附近留下一個階梯,如下圖。
  • 【電子乾貨27】吃透「米勒效應」
    一、是誰要我關注「米勒效應」,是誰?!
  • GREENHOUSE EFFECT 溫室效應
    WORDS AND EXPRESSIONSThe green house effect 溫室效應greenhouse/'griːnhaʊs/ 溫室trap /træp/ 收集;吸收atmosphere /'ætməsfɪə/(圍繞地球的)大氣,大氣圈,大氣層carbon dioxide
  • MOS管開關時的米勒效應--通俗易懂篇
    米勒效應指在MOS管開通過程會產生米勒平臺,原理如下。理論上驅動電路在G級和S級之間加足夠大的電容可以消除米勒效應。但此時開關時間會拖的很長。一般推薦值加0.1Ciess的電容值是有好處的。下圖中粗黑線中那個平緩部分就是米勒平臺。
  • 乾貨| 這樣講你就懂了:MOS管開關時的米勒效應
    米勒效應指在MOS管開通過程會產生米勒平臺,原理如下。理論上驅動電路在G級和S級之間加足夠大的電容可以消除米勒效應。但此時開關時間會拖的很長。一般推薦值加0.1Ciess的電容值是有好處的。下圖中粗黑線中那個平緩部分就是米勒平臺。
  • 詳細講解MOS管的米勒效應
    (Vgs上升,則導通電阻下降,從而Vds下降)米勒效應在MOS驅動中臭名昭著,他是由MOS管的米勒電容引發的米勒效應,在MOS管開通過程中,GS電壓上升到某一電壓值後GS電壓有一段穩定值,過後GS電壓又開始上升直至完全導通。為什麼會有穩定值這段呢?
  • 什麼是集膚效應(趨膚效應(skin effect))?集膚效應的本質是什麼?
    當交流電通過導線時,導線截面上各處電流分布是不均勻的:_導線中心處電流密度變小,而靠近表面的電流密度大,這種電流分布不均衡的現象,稱為集膚(趨膚)效應。這就是集膚效應。為了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交流電的集扶效應和利用導線材料和便於散熱,在應用中,發電廠常把大電流的母線做成槽形或者菱形,這樣,不但利於散熱,而且可以避免集膚效應的功耗
  • 語言遮蔽效應(Verbal Overshadowing Effect)
    您知道「語言遮蔽效應」麼?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兩個人同時目擊了犯罪過程,其中一個人用語言描述了他們所看到的情況,而另一個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