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的真相-無用知識第二十九期

2021-02-22 Arthur的闢謠教室

關注微信公眾號Arthur的闢謠教室,每天都有新發現

上次我們說到了「原始湯」之後的另一個「黑煙囪」假設,同時在文章的結尾我們提到了「黑煙囪」假說中存在的重要缺陷。今天,我們的故事也將以此開始。

首先,瓦西特肖瑟(Günter Wächtershäurse)所提出的「黑煙囪」假設有一個與「原始湯」假設相同的問題——「濃度」。就如同大家總說的「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一樣,拋開濃度談化學反應同樣也是紙上談兵。

「黑煙囪」假設是發生在海水中的,那麼如何確保原始地球中無盡的汪洋中可以有足夠濃度的有機物來合成RNA或者DNA這類多聚物是「黑煙囪」假設無法解釋的關鍵問題之一。另一個使得「黑煙囪」假設飽受質疑的原因是:在實驗室模擬海底熱泉合成有機物時發現,這類化學反應較為依賴鹼性環境,但實際上海底熱泉口附近是不折不扣的酸性環境。對於以上兩個問題瓦西特肖瑟(Günter Wächtershäurse)並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假設。

20世紀80年代中葉,麥克·羅素(Mike Russell)提出了一套基於「黑煙囪」假設而來的全新方案,試圖解決「黑煙囪」假設面臨的所有問題。羅素給出的這套生命起源方案是目前科學界唯一認可的、獨一無二且可行的生命起源方案。

Mike Russell is attempting to recreate the origins of life in his lab(圖源/註解:Nature)

羅素同樣認為生命起源於熱泉,不過這種熱泉不同於「黑煙囪」熱泉而是一種全新的熱泉。隨著大陸板塊的移動,一些板塊會被擠壓到下面,而另一些則會被推上去,形成石化的扭曲巖層。世界著名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都是因此形成的。這種地質運動使得地幔層的巖石從地表內部裸露出來並於海水相互作用形成了「第二類熱泉」,這便是羅素認為的生命起源之泉。

香檳噴發口(Champagne vent)的白色海底煙柱噴發液體二氧化碳,地點位於Eifuku 火山東北(圖源:wiki)

以下內容涉及到了許多地質學知識,相對枯燥且對全文閱讀無太大影響,可跳過

——————

第二類熱泉形成更為複雜。簡單來說,在海水中,從地幔裸露出來的新巖石和海水發生反應,海水被整合到了地幔巖石中變成水合物進而形成了蛇紋石,其和海水的反應使得水合巖石的體積變大,進而崩壞影響局部地質結構使得更多的海水灌入巖石中形成更多的巖石水合物。據科學家的估算,全世界與巖石結合的海水總體積可能和海洋海水總體積持平,這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隨著新的地質運動,這些從地幔翻出的巖石被海水結合後又回到了地幔再次被加熱到了極高的溫度,這使得與之結合的海水被分離出來進入到了地球內部。這些進入到了地球深處的水汽驅動了整個地幔深處的對流循環,地球永不停息的火山運動可以說就是這些水汽進行驅動的。

深海熱泉生物地質化學循環的循環圖(圖源:wiki)

說一句題外話,之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為「木衛二」可能曾經存在簡單生命,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木衛二」上有類似的地質運動。

——————

水汽的對流除了帶來火山運動外還會帶來大量的熱和氫,而這正是驅動第二類熱泉口出現的根本原因。第二類熱泉口雖然和「黑煙囪」一樣都屬於熱泉,但是也有較大的差異。首先,第二類熱泉普遍都是鹼性的,而「黑煙囪」則為酸性,其次第二類熱泉的溫度要遠低於「黑煙囪」。由於第二類熱泉呈鹼性的特點,羅素將其命名為「鹼性熱泉」。

The carbonate structures at the Lost City hydrothermal field in the Atlantic Ocean have a delicate structure when first formed .(圖源/註解:NOAA)

一直到20世紀末期,鹼性熱泉學說也被認為僅僅是一種假設,因為目前人類對於這些熱泉的認識僅僅為幾個化石遺蹟。在這幾個化石中,最著名的是愛爾蘭的泰納村鹼性熱泉。這個熱泉形成於3.5億年前,從顯微結構中可以發現,熱泉附近的巖石呈現孔狀結構,這些微小的空腔和原始細胞大小極為接近。羅素猜想,這些多孔結構是鹼性熱泉液和酸性海水混合生成的,並且他通過自己一系列的實驗證明了這一猜想。

Mineral deposits Mike Russell (in a helmet) found at Silvermines in Ireland (above, right) looked like chimneys near ocean hot springs. Chemical gardens (above, left) helped to inform his ideas.(圖源/註解:Nature)

在2000年左右,「亞特蘭蒂斯號」深潛器上的科學家在名為亞特蘭斯山的水下山脈上偶然發現了僅僅活在人們猜想中的鹼性熱泉。不同於「黑煙囪」噴吐出來的滾滾「濃煙」,被命名為波塞冬的鹼性熱泉噴出物是無色的。羅素在其發表在《自然》的論文中寫道,這些鹼性熱泉噴出的主要應該是硫鐵物,但波塞冬鹼性熱泉並沒有檢測到這類物質,這並不是因為羅素的預測有誤,而是因為在現代海洋中海水幾乎不存在溶解鐵了。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種鹼性熱泉的結構依舊是多孔的,同時熱泉下面則是充滿橫紋的蛇紋石蛇床。

這個熱泉就是目前所有生命共同起源的搖籃,由於地熱進而湧出的氫氣為整個熱泉帶來了一種化學上的不平衡。氫氣是極為罕見的可以生成有機物同時釋放能量的化學原料,而這種被原始生命視為珍寶的禮物在鹼性熱泉口取之不盡。

羅素的鹼性泉口符合所有生命搖籃的要求,同時也沒有出現任何明顯的矛盾。熱泉口形成的空腔中含有大量的硫鐵化合物,這些物質和從熱泉中湧出的氫發生化學反應進而釋放能量以支撐更為高級且複雜的化學反應,這些較為複雜的反應包括了每一個高中生都知道的著名生物反應——三羧酸循環(檸檬酸循環)。整個反應是在鹼性環境中進行,同時又有足夠的濃度。最初的一個又一個原始生命便從這些和原始細胞大小類似的小孔中出現了。

但生命又是如何從這樣的天然反應變成了如今極為精密且深奧的複雜化學變化?我們依舊不得而知,這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探索和努力。

下期無用知識的生命起源系列,我們將一起探求世間萬物之祖「露卡(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LUCA)」的前世今生,以及折磨了無數高中和大學生的「三羧酸循環」在生命演化中究竟扮演了何種重要的地位。

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的視頻請給我點個讚。

Leave a like,your support is greatly appreciated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起源之「原始湯」的破滅-無用知識第二十五期
    以後這部書的讀書筆記會以分章的形式穿插在無用知識裡面(不要指望日更,這不是小說,我自己讀書讀完書也需要閱讀一些擴充文獻來完成寫作),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生命起源,性和死亡等諸多摻雜著哲學思想的人類究極命題確實屬於沒什麼用處的知識。故事的一切要從38.5億年前的3月6號上午9點說起。那時候,地球的一天只有五六個小時,這是因為此時地球的自轉速度要遠快於今天。
  • 卡夫卡的普羅米修斯:走向一種無用的文學
    文學已經無用了,這幾乎是一個事實,在一個網絡自媒體的個體化寫作時代,文學寫作,文學批評,已經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位置。  網絡大數據的時代之為新的全知全視,之為敞視監獄,而導致了秘密的喪失,個體破碎的日常寫作也喪失了厚度,虛擬空間縮短了空間也消除了時間,如果有著新的寫作,乃是重新經驗生命的秘密,未知或者非知識,或者無用。
  • 生命起源
    ,這些口口相傳,或者被宗教記載下來的東西有很大可能包含著原本故事的框架,但是這些框架只有在有心人的心中才有還原事件真相的可能。今時今日,很多事情開始被大多數人知曉,但是在此之前,文化知識沒有現在這麼普及,而且知識是少數人用來管理多數人的武器,他們想的大多是讓自己在大家眼中更加神通廣大,而不是將知識流傳出去,讓大家知曉更多的事情,可以更好的改造世界。
  • 讓「無用」的知識,豐富你的生命
    回顧21世紀第一個十年,「通識教育」也許可以成為「知識結構」的關鍵詞;而在第二個十年裡,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大數據貌似可以測算出每個人的偏好,科技公司和網絡平臺在大量運算之後,客氣地「猜你喜歡」,提供給讀者量身定做的信息:新聞App根據瀏覽記錄推薦相關內容,音樂軟體根據播放記錄算出偏好曲風,電商根據購買記錄推銷類似商品……一言以蔽之——我們只推薦給你想看的。
  • 天上降活物的記載《解開生命起源的真相》長篇連載(21)
    ——用中國智慧解開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之謎作者:張寶盈(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中冊·生命起源》)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接上篇)三、微生物最易生可以預料,病毒、細菌這些較簡單的微生物,是最容易被創造出來的生命體,所以在大氣層或地內等離子體共振複合事件中(風雨雷電、沙塵暴
  • 文明知識等你來get√(第二期)
    文明知識等你來get√(第二期) 2020-12-03 18:5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研究獲重要突破
    對這些線索和證據進行深入發掘並據此寫成的專著《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中冊《生命起源》,目前已由華齡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決生命起源、人類起源問題的主要難點在於路徑困難,由於年代的久遠,資料的匱乏,總是給人以無從下手之感。
  • 生命的起源
    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 生命起源真相或揭開?日本飛船攜重要物質,就看能否安全到來
    地球生命是怎麼起源的呢?科學界對此爭論不休。很多天文學者認為,只有從小行星內部提取的巖石樣本才有可能保留太陽系出現時期物質的特性,而人類能從這些物質中發現太陽系形成和生命出現的真相。受到這個觀點的驅使,人類在一顆名為&34;的小行星上發現了氫氧元素的含水礦物。如何才能將這些物質採集並安全運送到地球,則對人類揭開生命起源有著重大的意義。
  • 2019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第十九期):八大行星之金星
    招警公共基礎知識資料:【中公北京招警考試網】提供2019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複習資料,本文整理2019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第十九期):八大行星之金星。更多北京招警考試備考複習資料,請點擊北京招警考試網。
  • 重大突破,原始隕石或揭示生命起源、太陽系起源,答案在意料之中
    這一個問題往深處想,會讓人想到,第一個生命是從哪裡來的?也就是生命的起源生命怎麼來的?宇宙的起源是怎麼樣的?太陽系又是怎麼樣的?這些千古難題確實是不好回答,因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要有科學依據才能讓人信服,才能在在眾多猜測中站得住腳。這些問題看起來似乎沒法解答,不過在科學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因為不斷找到這方面的線索。
  • 天地無用!《魎皇鬼》第四期最新PV公開
    近日,《天地無用!魎皇鬼》公開了新作OVA的PV,第四期第2卷將在明年2月22日發售。­  《天地無用!魎皇鬼》是由梶島正樹創作、最初是AIC和先鋒LDC在1992年發行的OVA版動畫,一經放出就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好評。官方也繼續製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包括電視動畫、劇場版、音訊檔、小說、漫畫、遊戲等等。之前製作了三部OVA,共21集。現在推出的第四期OVA目測也是7集。
  • 《生命的起源》說課稿
    一、說教材《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1節的內容,屬「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本章教學內容從生命起源開始,到生物進化,最後關注人類自身的起源和發展。《生命的起源》是本章的第一節,也是生物進化的歷史起點,主要介紹了生物的起源的過程,為後面繼續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和生物進化的原因起到理論支持的作用。
  • 生命起源揭秘——漫長的徵程
    生命起源是一個亙古未解之謎,從古至今有很多說法來解釋生命起源的問題。到了十九世紀,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問世,給生命科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也給人類的自然認知帶來了石破驚天的巨大震撼,更為科學家揭示生命起源這一千古之謎帶來了曙光,這就是現代的化學進化論。達爾文的進化樹生命起源涉及一系列未解之謎,如生命起源的時間、地點,當時的地球環境、生命有機分子來源及生命形成過程等等。
  • 中科院上海分院舉辦第二期所級領導人員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培訓班
    為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新時期辦院方針,4月17日上午,由中科院人事局主辦、上海分院承辦的第二期所級領導人員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輪訓班在滬開班。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杰出席開班儀式並作專題報告,上海分院、南京分院系統所級領導人員60餘人參加培訓。
  • 《天地無用!魎皇鬼》系列第五期製作決定!
    《天地無用!魎皇鬼》系列宣布了第五期製作決定的消息,本作將於第四期相同,由AIC負責製作。本作的原作者梶島正樹擔任總導演,白根秀樹負責劇本與編劇。最初在1992年發行。一經放出,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好評,一共製作了四部OVA,共25集。宣傳圖也一併公開。《天地無用!
  • 24個冷知識:很少有人知道,真實存在著的無用知識
    24個很少有人知道,但卻真實存在著的無用冷知識。聽音樂一·聽音樂時心跳會和音樂節奏保持同步。
  •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開(十九)生命起源》
    從而在行星形成之後很短的時間,就已經在行星的地下海裡面出現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物質環境條件。因為地下燃燒的緣故,這裡不但形成了地下海,還具有了適合生命存活的溫和的溫度,各種生命物質都已經齊備。《生命的起源》
  • 學者米勒疑似爆出生命起源來自閃電參與!網友感嘆生命竟是奇蹟!
    今天阿卡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生命的起源。談到生命起源不得不提起人類的起源,這個直關係我們自己的祖先起源的問題。其實人類起源從很多權威的書中都能找到答案。自古以來,有許多論據來解釋生命的起源。正如西方的聖經所說,中國的盤古說,並等等。但直到十九世紀,隨著達爾文的《物種出現》,生物科學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它也為揭示生命起源的人類之謎帶來了一絲亮光。這很很符合現代的化學進化。 1953年,美國學者米勒首次證實了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米勒到底是怎樣描述生命的起源?
  • 無用知識的用武之地
    科學知識沒有國別、性別、種族或黨派之分。因此在這個分裂的世界,科學能夠在人與人互聯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工作的機構便是例子,操控著強大機器——粒子加速器,致力於研究構成整個宇宙之物質的基礎構成成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1.7萬多名科學家。其中一些來自處於摩擦對立的國家,然而他們都圍繞著同一個目標,飽含熱忱地與他人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