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不暈眼不花,74歲文徵明小字楷書寫《琴賦》,請帶著放大鏡看

2020-12-05 大磊淺談書法經典

文徵明,明代著名書法家,不光精通書法,詩、文、畫也是無所不精,世稱「四絕」全才。在繪畫方面,他和沈周、唐寅、仇英四人,並稱「明四家」。還有一個稱號咱們比較熟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就有文徵明。

清代評論家朱和羹曾誇讚文徵明說:「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藝苑言》中也記載:「待詔以小楷名海內,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的楷書為什麼那麼厲害?現在來看,也並沒有什麼絕招,究其原因,不外以下三點:

1、 取法高。文徵明的小字楷書主要學的是王羲之和鍾繇,同時還融入了唐人小楷的筆法。

2、 勤於用功是關鍵。文徵明的書法天分並不高,早年也沒有多大的起色。他之所以能達到如此的造詣,一大關鍵就是苦練。

3、 長壽是保障。假如文徵明沒有90歲的高壽的話,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徵明了。他的很多經典作品,都是晚年寫成的。

說了這麼多,文徵明的楷書到底有多好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頭不暈眼不花,74歲文徵明小字楷書寫《琴賦》,精到唯美,拿來練硬筆都可以。友情提示如果想看清細節,還請帶著放大鏡看。

下圖就是文徵明小字楷書《琴賦》的片段,清新秀麗,精到端莊,看不出一絲的懈怠和草率。我相信,即使您沒學過書法,也會喜歡上這種風格。

大家別忘了,這可是文徵明在74歲的時候寫的。明代的74歲,和咱們現在的74歲可不是一個概念。再說了,就算是放到現在,也很少有人能在如此高齡寫出如此精到的小字。都說文徵明沒有天分,其實,這就是最大的天分。

不管是大字還是小字,也不論是什麼書體,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在用筆上都要經得起推敲。我們如果想看清楚文徵明的用筆,建議大家去找一個放大鏡,不然,你很難看清楚其中的用筆細節。

文徵明的傳世楷書,不止《琴賦》這一篇。比如下面這個《金谷園記》,和上面那個《琴賦》的風格就略有不同,明顯帶有一些魏晉時期鍾繇和王羲之的風採。

再比如下面這篇《草堂十志》,整體風格又偏溫潤典雅一些,品讀起來也是別有一番味道。類似這種風格上的差異,是怎麼產生的呢?大家用放大鏡看看他的用筆,您就明白了。

寫小字楷書,屬於一個細活,要對筆鋒有一個精準的把控。在行筆的過程中,你要能覺察到最後一根筆鋒的存在,你要能感受到筆鋒輕劃紙面的聲音,如此,你才有可能寫出其中的精妙。

如果您不練軟筆書法,只喜歡硬筆的話,我也建議您去臨摹一下文徵明的小楷。怎麼說呢,文徵明楷書的結體是比較符合現代的審美的,即使忽略用筆細節,單純把握結體框架的話,寫出來也會比較好看。

現在市面上的一些硬筆字帖,說實話,水平有高有低,格調有俗有雅。與其這樣,我們真不如直接跟著文徵明學。最起碼,這樣的字,不俗氣。

再者說,如果您家裡有小朋友,也想學學硬筆,規範一下結體框架,我也建議您給他一本文徵明的小字楷書字帖。把握起來不複雜,寫出來很雅致,小朋友應該也會喜歡。

為了方便大家,我找了一本質量比較好的,現將購買連結放在下面,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沈周、文徵明合作《溪山長卷》流傳軼事述
    人,居江蘇長洲(今蘇州),文徵明外甥。得外家指授,書、畫、詩、文俱精妙。從文徵明的題識來看,此人當為《溪山長卷》的首任收藏者,然此一層親戚關係,怕尚不能讓文徵明作「貂尾續」之事。沈、文兩人之師生情誼及文徵明對業師畫風之了解,才是其完成沈周未竟之作的根本動因。文徵明《甫田集》(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出版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集部)卷四《處士沈公周》一詩云:東南有一士,蘭帶芙蓉裳。璚珠雜瑤玦,皎然明月光。
  • 三百多本瘦金體、草書、隸書、楷書等古代書法書籍合集約7G
    孔子廟堂碑.唐虞世南撰並書.翻刻.西廟堂碑.東廟堂碑兩版本│ 宋徽宗瘦金體及其筆法│ 宋徽宗趙佶瘦金書欣賞│ 宋蔡襄自書詩│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 宋黃庭堅諸上座帖│ 弘一大師書法選│ 張仃書法作品欣賞│ 張四平書法欣賞│ 張海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張瑞圖書法欣賞│ 張秀3000字行楷規範字帖│ 成親王楷書《竹枝詞》│ 文徵明《赤壁賦》(清晰版)│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 硬筆書法-楷書之派生筆畫(複合筆畫):彎鉤、臥鉤和斜鉤
    筆畫對於書法相當於萬丈高樓的地基楷書又稱正書、真書。宋《宣和書譜》記載:「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到了現代,楷書已經沒有了隸書的影子,自稱一體。現代認為,楷書的筆畫分基本筆畫和派生筆畫。派生筆畫也叫複合筆畫,每個派生筆畫都是有多個基本筆畫組成,書寫難度相對於基本筆畫有所提升。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派生筆畫中,和「鉤」有關的其中三個派生筆畫:「彎鉤」、「臥鉤」和「斜鉤」的書寫方法,供大家參考、討論!一.彎鉤
  • 74歲老人拿放大鏡修電視 眼鏡度數已1800度(圖)
    他今年74歲了,除了家電維修,還管著社區的「閒事」,每周至少4天在外奔波。  他說,他不累,他在追趕雷鋒……  74歲還當維修顧問  3月4日,沙坪垻區天城路天星橋再就業市場外一家簡陋的電器維修店,兩位老人正圍著一臺破舊的電視機,聚精會神地琢磨著。
  • 「庚子」二字,咋寫才好看?
    「庚子」二字,咋寫才好看? 戊戌將成既往 庚子即將起航 寫書法,有些朋友明明正文寫得挺好 但有時就是讓落款給減分了 比如馬上到來的鼠年需要落款"庚子"二字 平時沒有練過,下筆真是點難
  • 他寫的每個字只有米粒般大,用放大鏡才能看清
    每一個字都只有3毫米大小,也就是說,每個字只有米粒般大,它們都工工整整地落在窄小的宣紙上……只能用放大鏡才能看仔細!  1982年,鄧德旺通過考試,來到了當時的海寧縣廣播電視臺做播音員,後來因為各種機緣巧合,他又成了廣告部的「元老」,如今,鄧德旺已經在廣電工作了38個年頭了,雖說他從事著廣告的工作,看似和寫微楷的書法家這一身份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兩者有著微妙的關係,今年58歲的他,一如當年,有著儒雅的文人氣息。  說起鄧德旺的微楷,那可是有淵源的。
  • 12張圖說清:歐陽詢楷書間架結構《三十六法》,自己摸索不下三年
    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掌握歐體楷書的間架結構呢?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練習的人非常之多,面臨同樣的困惑,因此,這個問題值得探討。第三法:頂戴 頭上載物為頂戴,上部寬大下部窄,字的重心要安穩,頭輕腳重不應該。第四法:穿插橫向筆畫謂之穿,縱向筆畫謂之插,筆畫穿插要準確,橫豎交錯求穩實。
  • 一個部首總結一類字:硬筆書法楷書偏旁部首第12集,文部巧妙用法
    分享組字的奧秘,這樣的書寫方式,寫一手漂亮字是如此簡單硬筆書法楷書偏旁部首第12集-文部書寫要領總結:點橫要適當留空撇捺舒展單獨寫文字時,撇捺收筆在同一水平線上,或撇高捺低最左和最右應該是撇和捺的收筆被包圍時:宜寫小文在下邊:紊文字撇捺舒展,橫不宜長小字左點立右點斜文在下邊:雯
  • 天府人物推介丨「放大鏡老師」黃仁英:既然改變不了,就堅強面對
    前段時間,一張「小學老師拿放大鏡批改作業」的照片刷屏網絡,照片中,這位老師左手拿放大鏡,右手握筆,聚精會神地批改學生的作業。而照片中這位讓人淚目的主人公就是黃仁英。48歲的黃仁英是廣安市前鋒區觀閣鎮小學的語文老師,已在教學一線堅守了30個年頭。2001年,她被確診患有「雙眼視神經萎縮」,醫生說這種病無法痊癒,只能依靠藥物緩解,最終結果是「雙目完全失明」。
  • 他6歲開始寫書法,練習楷書70年,一幅字賣593萬!
    文 / 小七 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知名的書法家吧 張瑞齡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書法,一生就鑽研楷書,如今已經練習楷書70年了,聽到這裡以後很多書法愛好者也會好奇
  • 史上最貴楷書真跡,被故宮奉為「國寶」,一個字能買一輛寶馬車!
    ,總體一小字作品為主,而「二王」一脈的「帖學」特點也全部是小字,一旦以「二王」筆法寫起大字來,則不倫不類的!在宋代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件大字楷書作品,此作堪稱史上最貴的楷書,此作的作者曾經在保利拍出過一件小字作品,僅百餘字的作品,卻拍出了6000多萬的天價,一個字可以夠買一輛寶馬車了!堪稱史上最貴的楷書真跡了!
  • 心潛圓融意象 神造端莊之盛——趙伍雷楷書《心經》
    趙先生的楷書,極有筆墨見精神的塑造,有意識地介入了圓融意象,經過筆墨的急去緩回,把楷書寫得微肉而多骨。有骨又有力,是謂聖!整體風格處於肥瘦相宜的狀態,骨肉勻稱,非常適合東方審美哲學要義,方圓周備,剛柔相濟!有陰柔之妙,亦有陽剛之盛!秀潤挺拔,寫出了儀態含蕾之感。他寫楷書,對筆墨細節的要求相當嚴謹,點畫橫豎都交待的相當清楚。所以筆筆相生無疵弊,筆筆相怏作精湛。
  • 90歲老人手拿放大鏡,一字一句寫下滿滿兩頁感謝信:不寫心不安
    信由90歲罹患眼疾的黃廷幹老人, 拿著放大鏡一字一句寫成。 2019年12月20日,老人因頭暈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韓獻軍是他的主診醫生。老人告訴記者,他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對他的照料極為耐心細緻,這讓他很是感動。
  • 都市修仙文,他調戲村花被踹落水,獲透視神眼,從此玩轉花花都市
    導讀:都市修仙文,他調戲村花被踹落水,獲透視神眼,從此玩轉花花都市大家好!小編又來給書荒寶寶送驚喜了,今天推薦的小說,保證讓你身臨其境,流連忘返,話不多說都市修仙文,他調戲村花被踹落水,獲透視神眼,從此玩轉花花都市!趕緊來看吧!
  • 七首玉樓春:冷弦閒撫夢難成,小字空嗟緣分淺
    最是昨夜無情雨,花落蕊殘作塵泥,春心未老思已盡,欲尋芳蹤,倩影何處覓。去年花裡喜逢君,同倚清芬吹玉管。寒蛩聲切愁難展,雁杳魚沉噙淚轉。如今人遠念前番,小字空嗟緣分淺。悽悽誰寫斷腸詩,惹淚千行霜染鬢。風冷雨蕭聆晚韻,落木哀聲如訴恨。和衣意欲夢鄉尋,偏又雞鳴爐火燼。
  • 1秒鐘讓爺爺的放大鏡失靈,小實驗了解光學原理
    放大鏡是一種鏡面中間凸邊緣凹的透鏡家裡最熟悉場景就是爺爺拿著放大鏡看報紙了報紙上很多小字看不清楚用放大鏡照一照靠近報紙的距離越近會發現呈現字體越清楚>當小朋友們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時不斷變化物體與放大鏡之間的距離可以觀察到鏡中成像的變化
  • 初中生被派為學校寫校名,筆酣墨飽,校長:不完美,還有進步空間
    學生能寫出一手好字,確實能夠讓很多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在學校裡你的好字可以寫校報讓很多人看。小學的時候,還能一筆一划地寫,但是到了初中或者是高中,很多同學都開始寫「草書」了,字寫得很潦草,又很醜,只能他一個人能看懂。就比如醫生寫藥名,誰也看不懂,除了自己。
  • 90歲老人手拿放大鏡寫下滿滿兩頁感謝信:不寫心不安
    信由90歲罹患眼疾的黃廷幹老人,拿著放大鏡一字一句寫成。 2019年12月20日,老人因頭暈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韓獻軍是他的主診醫生。老人告訴記者,他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對他的照料極為耐心細緻,這讓他很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