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明代著名書法家,不光精通書法,詩、文、畫也是無所不精,世稱「四絕」全才。在繪畫方面,他和沈周、唐寅、仇英四人,並稱「明四家」。還有一個稱號咱們比較熟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就有文徵明。
清代評論家朱和羹曾誇讚文徵明說:「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藝苑言》中也記載:「待詔以小楷名海內,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的楷書為什麼那麼厲害?現在來看,也並沒有什麼絕招,究其原因,不外以下三點:
1、 取法高。文徵明的小字楷書主要學的是王羲之和鍾繇,同時還融入了唐人小楷的筆法。
2、 勤於用功是關鍵。文徵明的書法天分並不高,早年也沒有多大的起色。他之所以能達到如此的造詣,一大關鍵就是苦練。
3、 長壽是保障。假如文徵明沒有90歲的高壽的話,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徵明了。他的很多經典作品,都是晚年寫成的。
說了這麼多,文徵明的楷書到底有多好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頭不暈眼不花,74歲文徵明小字楷書寫《琴賦》,精到唯美,拿來練硬筆都可以。友情提示如果想看清細節,還請帶著放大鏡看。
下圖就是文徵明小字楷書《琴賦》的片段,清新秀麗,精到端莊,看不出一絲的懈怠和草率。我相信,即使您沒學過書法,也會喜歡上這種風格。
大家別忘了,這可是文徵明在74歲的時候寫的。明代的74歲,和咱們現在的74歲可不是一個概念。再說了,就算是放到現在,也很少有人能在如此高齡寫出如此精到的小字。都說文徵明沒有天分,其實,這就是最大的天分。
不管是大字還是小字,也不論是什麼書體,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在用筆上都要經得起推敲。我們如果想看清楚文徵明的用筆,建議大家去找一個放大鏡,不然,你很難看清楚其中的用筆細節。
文徵明的傳世楷書,不止《琴賦》這一篇。比如下面這個《金谷園記》,和上面那個《琴賦》的風格就略有不同,明顯帶有一些魏晉時期鍾繇和王羲之的風採。
再比如下面這篇《草堂十志》,整體風格又偏溫潤典雅一些,品讀起來也是別有一番味道。類似這種風格上的差異,是怎麼產生的呢?大家用放大鏡看看他的用筆,您就明白了。
寫小字楷書,屬於一個細活,要對筆鋒有一個精準的把控。在行筆的過程中,你要能覺察到最後一根筆鋒的存在,你要能感受到筆鋒輕劃紙面的聲音,如此,你才有可能寫出其中的精妙。
如果您不練軟筆書法,只喜歡硬筆的話,我也建議您去臨摹一下文徵明的小楷。怎麼說呢,文徵明楷書的結體是比較符合現代的審美的,即使忽略用筆細節,單純把握結體框架的話,寫出來也會比較好看。
現在市面上的一些硬筆字帖,說實話,水平有高有低,格調有俗有雅。與其這樣,我們真不如直接跟著文徵明學。最起碼,這樣的字,不俗氣。
再者說,如果您家裡有小朋友,也想學學硬筆,規範一下結體框架,我也建議您給他一本文徵明的小字楷書字帖。把握起來不複雜,寫出來很雅致,小朋友應該也會喜歡。
為了方便大家,我找了一本質量比較好的,現將購買連結放在下面,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