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製造原理"↑即可每天免費訂閱
文:製造原理 意識夾
1928年透明膠帶理查·德魯,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1928年5月30日在英國和美國提出申請,德魯開發出了一種很輕的、一壓即合的黏合劑,最初的一次嘗試不夠粘,因而德魯被告知:「把這玩意兒拿回到你那些蘇格蘭老闆那裡去,要他們多放一些膠!」(「蘇格蘭」的意思是「吝嗇」。但是,大蕭條期間,人們為這種膠帶找到了幾百種用途,從補衣服到保護碰破的雞蛋它都大有用途。
膠帶製造過程
原諒我是視頻沒翻譯
主要流程
1.吹膜 → 2.上膠 → 3.復卷→ 4.切割
吹膜
把塑料母料加入到吹膜機中,吹成塑料薄膜,寬度一般在1.3M左右.根據膠帶用途.然後再選擇不同的塑料粒子以及加入一些特種添加劑.
上膠
經過吹膜後,把薄膜上到塗布機添加塗布膠水,其實這個工序主要是根據膠帶需要的粘度及用途來選用膠水的,等塗布好後就是膠帶了.
復卷
接著就是需要把這大卷的塑料膠膜通過復卷機再重新捲成一小卷的膠捲,這就可以根據我們平時使用的膠帶所需要的長度來進行復卷。
切割
復卷的小膠捲可以再用分切機分切成平時使用的膠帶所需要的寬度,膠帶生產最對看到質量影響最大的環節就是吹膜和塗布這二個工序.因為這二個工序出來就是半成品了,而後面的復卷.分切這些對膠帶的影響則比較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