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北京時間1 月 14 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公布了 2020 ACM Fellow 名單,共有 95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有 12 位華人科學家入選。他們分別在人工智慧(AI)、雲計算(cloud computing)、計算機圖形學(computer graphics)、計算生物學(computational biology)、數據科學(data science)、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理論計算機科學(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等領域做出了廣泛的基礎性貢獻。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1999屆校友、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陶宇飛入選,成為此次入選ACM Fellows的12位華人學者之一。
陶宇飛校友
ACM 官網評價道,他們的工作推動了引領技術、工業和個人生活等諸多領域重大進步的創新。
ACM 主席 Gabriele Kotsis 解釋說:「今年,我們挑選 2020 年 Fellows 獲得者的任務有點更具挑戰性,因為我們從世界各地獲得的提名數量創了記錄。2020 年的 ACM Fellows 在許多計算學科中表現卓越。這些人對改變整個行業和我們個人生活的技術做出了關鍵的貢獻。我們完全期待這些新的 ACM Fellows 將繼續在各自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國際計算機學會
國際計算機學會是一個世界性的計算機從業員專業組織,創立於 1947 年,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性及教育性計算機學會,目前在全世界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10 萬名的會員。作為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ACM 所評選的圖靈獎(A.M. Turing Award)被公認為世界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
ACM Fellow
ACM Fellow 設立於 1993 年,是 ACM 授予資深會員之榮譽,表揚表彰在計算和信息技術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前 1% 的 ACM 成員,審查過程十分嚴格,每年遴選一次,由他們的同行提名,並由一個傑出的遴選委員會審查提名。
陶宇飛校友簡介
1996年入讀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聯合班,三年後取得華南理工大學學士學位,再用三年半取得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任博士後,24歲獲得香港「青年科學家獎」榮譽稱號,31歲晉升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成為香港高校中最年輕的教授之一,2013和2015年兩次獲得資料庫頂級會議SIGMOD最佳論文獎,並於2016年獲得美國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稱號……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1999屆本科畢業生陶宇飛的成長速度著實讓人驚嘆。
陶宇飛的主要研究興趣是開發「小而精」的算法,以及資料庫、機器學習與理論計算機科學的交叉研究。一直以來,他非常強調紮實的基礎在學習研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他的學術基礎正是大學期間心無旁騖、踏踏實實地學習打下的。還在華南理工讀書的時候,陶宇飛就曾在校內論壇上給師弟師妹們留言:「不要只對那些應用性的技術感興趣。這些技術讓任何一個計算機系畢業的學生在裡面打滾兩個月,他就會掌握得非常好了。可是真正會讓你成為有競爭力的人的知識是數學、數據結構、算法、資料庫等這些看似枯燥的基礎課。」
除了紮實的基礎,對計算機科學濃厚的興趣也是陶宇飛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曾說,他對生活要求不高,但如果離開了對計算機科學的學術研究,那麼他將覺得無所事事。只有在不斷的研究和工作中,他才會感到充實,才會充分體味到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陶宇飛回母校做講座
不僅是科學研究,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陶宇飛在教書育人上也頗有心得。陶宇飛不特別看重自己的學生發表多少論文,而是關心他們取得多少創新性成果,能在科學研究上向前邁進多大步伐。他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肖小奎同樣獲得香港「青年科學家獎」,而肖小奎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2001屆本科畢業生,師徒二人出自同一學校同一專業,先後獲得同一重要獎項,一時傳為佳話。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校友會 AI科技評論 華工新聞網
原標題:《剛剛,2020 ACM Fellow 名單重磅發布,華南理工陶宇飛校友入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