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瑞典空間研究中心(SSC)澳大利亞分部曾與中國籤訂合作協議,允許其擁有的一處衛星站為中國提供服務。但該公司近日對媒體宣布,將不再與中國續約。
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該公司表示,在目前的合同到期後,他們將不再允許旗下的澳大利亞衛星站籤署為中國客戶服務的新合同。不過他們並未透露當前的合同何時到期。
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在給路透社的郵件中稱:「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複雜性,以及總體地緣政治形勢帶來的影響,我們決定在未來幾年內主要關注其他市場。」
這座與中國籤訂合作協議的衛星站名為「Yatharagga」,位於澳大利亞西部,距西部城市珀斯約350公裡,由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所有。根據合同內容,這座衛星站負責為中國的太空探索任務提供遙測、跟蹤和指揮的服務。
不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稱,中國上一次使用這座衛星站的服務已經是2013年了,當時這座衛星站為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提供過技術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Yatharagga」衛星站與另一座「Dongara」衛星站緊鄰,後者則由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美國分部所有,專門為包括NASA在內的美國政府機構及其他商業夥伴提供服務。
「Yatharagga」衛星站位置,路透社報導截圖
「Yatharagga」衛星站,圖自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網站
路透社並沒有就此事背後的原因展開分析,但報導特意提到,隨著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日益完善,中國空間技術的快速擴展同美國形成了一道緊張的「技術邊界」,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太空研究項目上也有緊密和合作關係,而中澳關係目前正處在緊張狀態。
澳大利亞政府目前尚未就此事作出任何回應。
在報導的最後,路透社還意有所指地提到,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還有一個「封存」的衛星地面站,而該國去年剛剛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
事實上,中國的衛星地面站技術也十分強勁。其中,遙感衛星作為國際資源衛星地面站網成員地面站,在全球地面站衛星信號接收與處理數量中名列前茅。只不過加入更多的地面站,衛星信號精度會更準。中國新聞網指出,除了上文的租用太空跟蹤站,我國在國內建立了5個地面站,還建了一個環境一號A/B星澳大利亞地面站。
此外,衛星地面站還可以用於協調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對我國的北鬥系統來說,更是如虎添翼。據財聯社8月21日報導,全球有130個國家每天看到的北鬥衛星已經超過了美國的GPS。據新華社報導,應澳大利亞的邀請,2013年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還曾在澳大利亞地面站的支持下,緊急向其提供了山火衛星圖像資料和監測結果等無償援助。
最重要的是,衛星地面站還有助於空間站的構建。據新華社9月21日報導,根據計劃,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自主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空間站的規模或為100噸,可載3人。
為了撇清干係,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對外表示,之所以決定不再續約,是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複雜性,決定在未來關注其他市場。就當前流出的各種消息來看,瑞典企業的做法,很可能是在顧忌美國,擔憂繼續與中國合作,可能會遭遇美國的制裁。
這不是中國的海外衛星站第一次出現問題,在此之前,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曾經封存中國的衛星站,一度與中國關係惡化,直到2019年,兩國才恢復外交關係。
儘管澳大利亞並未作出明確表態,但就最近數年來,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與澳大利亞倒向美國的政策來看,即便瑞典企業決定續約,澳大利亞也可能會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禁止「Yatharagga」衛星站與中國繼續合作。
某種程度上,中國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使用權,是可以預見的,但對於全球航天合作來說,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可能會給全球航天合作帶來一股寒流,讓一些可能的航天合作出現變數。
其實,在航天領域,中國一直遭遇西方的技術封鎖,中國退出伽利略衛星計劃與被拒絕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就是前車之鑑。
換個角度看,瑞典企業決定終止與中國在澳大利亞衛星站的合作,未嘗不是對中國航天發展的認可,無論是載人航天,還是北鬥導航項目的成功,都在表明一點,在西方的技術封鎖下,中國正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航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