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腦中的地圖

2021-02-13 科學公園

時間一晃30年就過去了,到世紀之交的時候,在O'Keefe開創的這個領域,他以及後來的其他神經科學家們已經有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然而,要拿這些研究成果來透徹解釋空間認知或記憶功能,還顯得遠遠不足。我們手上的這張地圖仍然顯得有些粗糙——從比例尺到具體的道路,都還沒有詳細標示出來。而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則跟地圖的信息來源有關:海馬體本身並不是腦中直接處理感覺信號的區域,而且也有實驗證明,它的對外聯繫很多需要經由跟它直接相鄰的內嗅皮質來實現。那麼,海馬體位置細胞的信息跟從內嗅皮質得到的信號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我們雖然找到了地圖,但這張地圖到底是怎麼畫出來的,卻仍然沒怎麼弄明白。

像三十多年前一樣,科學家們關於這件事,又有著各種不同的猜想。大多數人認為,內嗅皮質的信號比較原始,本身並不包含什麼位置信息;位置細胞的信息都是海馬體自己產生的,是海馬體中某些區域的神經細胞接收了內嗅皮質的信號之後運算出來的結果。也有少數人認為,內嗅皮質的信號其實已經經過了相當程度的加工,並非那麼原始;相對應的,位置細胞的信息也不全是海馬體「自產自銷」。雙方都缺乏有力的生理學證據。主張「自產自銷」的科學家們雖然在海馬體中找到了負責接收內嗅皮質傳來的大部分信息的特定區域(所以人數也相對更多),但還沒有證明這個區域就是位置細胞信息的真正來源;而主張外來信號的科學家更沒找到海馬體之外可能的信號來源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這對夫婦就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眾多科學家中的兩位。他們在攻讀博士期間就已經開始接觸海馬體,到挪威科技大學任教之後就加入到位置細胞信息來源的探索之中。為了確定探索的方向,他們首先設計了一個實驗——事後看來,這個決定實在是相當重要——用藥物以及手術的方式把先前大家在海馬體中發現的、接受大部分信號的部分破壞掉,斷開它們與海馬體中包括位置細胞在內的其他部分的連接,然後觀察位置細胞是否還能正常工作。結果表明,雖然大鼠記憶位置的能力發生了障礙,但位置細胞本身辨識位置的活動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11]。雖然這一結論無法完全否定當時大多數人接受的「自產自銷」假說(位置細胞仍然有可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原始信號,並自行計算處理產生信息),但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也正是基於這個結論,Moser夫婦開始在海馬體以外尋找位置細胞信息可能的來源。當他們測量內嗅皮質不同位置的信號時,發現了一種候選對象。

Moser夫婦在內嗅皮質中發現的細胞之所以說是候選對象,是因為其活動也跟大鼠的所在位置有關,但它們跟海馬體中的位置細胞有一個重要的區別:位置細胞通常對應的實際區域只有一塊,少數會對應兩塊;但內嗅皮質中的「位置細胞」則往往有好多塊對應區域,四塊、五塊都不稀罕。但不管怎樣,這一結果在2004年發表之後,可以確定的是,內嗅皮質中的這些細胞也包含了一定的位置信息。這就意味著外來信號的猜想很可能是正確的,海馬體中位置細胞獲得的很可能是已經經過一定加工處理的信息[12]。

本來,這似乎就足夠回答先前提出的問題了,但是,Moser夫婦接下來的實驗發現了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腦圖譜相當於大腦的「地圖」,能為特定的腦結構進行「定位」,從而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提供「導航」,就像GPS地圖導航系統一樣。近年來,隨著腦影像數據採集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如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在活體上的應用,特別是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的發展,為腦網絡組圖譜繪製提供了技術基礎。2016年,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藉助新技術,突破了傳統腦圖譜繪製瓶頸,提出了「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想法,並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
  • 尋找伊甸園——地圖中的天堂
    在世界各個文化中,人類對歷史初期的混沌天真尤其抱有某種懷舊情結。兩千年來,有識的基督教徒們一直在尋找地球上可能存在的最初的天堂。《聖經》中記述的田園詩般的伊甸園到底在哪裡?遙遠的東方?非洲赤道?美索不達米亞?亦或深沉的海底?純潔無瑕的亞當和夏娃到底來自何地?
  • 迷你世界高智商才能玩轉的地圖,解密極其燒腦,智商不高請勿挑戰
    在迷你世界中,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各種各樣的地圖。其中有一些地圖出場率並不高,但深受一小部分玩家的喜愛,它就是解密地圖。不像對戰以及冒險地圖,玩家只需享受激烈的戰鬥就可以。這類地圖考驗著玩家的洞察力,耐心以及智商。
  • 尋找地圖上的隕石坑
    尋找地圖上的隕石坑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起塔克什肯鎮有可能有隕石坑,並且出示了衛星照片。照片上確實有兩個的坑狀淺色圓形圖案,其中一個圈的中間似乎還有所謂的隕坑錐的突起,讓人覺得這兩個地圖上能夠看到的大圈確實有點神秘感。這一帶確實有大隕石出現。號稱銀牛的30多噸世界第三大鐵隕石,就發現在離這裡不遠的地方,銀牛至今還臥在烏魯木齊地礦博物館門前。
  • 在衛星地圖上出現了令人燒腦的神秘「代碼」
    今天,本人心血來潮,通過2020年最新谷歌衛星地圖找找自己的家鄉,隨後又想看看世界。結果發現了一個片似於神秘「代碼」的斑點,隨即放大查看,看到的結果真令人燒腦! 我把地圖定位在非洲的埃及,本想看看「金字塔」長啥樣,結果在埃及與蘇丹之間的沙漠中 ,看到比較明顯的陰影。
  • 尋找中國未來地圖上的你
    推薦語;      《尋找中國未來地圖上的你》圖文並茂,講述近年十大科技創新成果背後的故事;幫助少年兒童從小學習做人
  • 劍網3指尖江湖地圖材料分布一覽 全地圖材料尋找攻略
    劍網3指尖江湖地圖材料分布一覽 全地圖材料尋找攻略 劍網3指尖江湖中地圖材料在哪裡容易找到,全地圖的材料分布位置有哪些呢,我們來一起看下地圖上快速尋找材料攻略。
  • 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構建「認知地圖」
    在認知心理的研究中,其實有個類似的概念叫「認知地圖」(包括:圖式心理)。在人工智慧領域中,有一個「語義網絡」的概念。一些教輔或者其他圖書也有類似的產品,例如:概念地圖、思維導圖。恰好「語義網絡」有可以算作是一種「認知地圖」,一會兒我們會聊到。(另外,講到「認知地圖」的時候,還有一個相關概念很重要,就是「專家模式」或者「專長模式」。這個話題,我們在下一篇文中《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3)專家模式與認知地圖》會詳細來談。)為什麼需要討論「認知地圖」我們先來看看,「認知地圖」是指什麼?
  • 大腦中的地圖,在幫我們理解世界?
    但是如同任何擁擠城市裡必然存在交通堵塞一樣,擁擠的大腦裡也需要適合遠距離傳輸的交通方式——閃亮的白色纖維束就起到了高速公路的作用,連接腦中的各個區域。不過在每個區域內,神經元的分布更著重於提高局部信息傳遞的效率。在同一個區域內,神經元的活動表達信息,相鄰的神經元表達相鄰的事物:相鄰的身體部位、視野中相鄰的區域或相鄰的空間位置等。因此,大腦就像個地圖冊。
  • 給大腦迅速繪製高清地圖,深圳先進院參與完成世界首幅猴腦全腦圖譜
    △VISoR技術成像的小鼠腦片(楊朝宇製作) 為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要理解大腦的運轉機制,首先就需要將腦內千億個神經細胞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呈現出來,就像給大腦繪製一張高清地圖。」
  • 腦科學日報:蝙蝠導航的認知地圖證據;自供電的仿生聚合物支架
    研究人員發現野蝙蝠很少表現出隨機搜索,而是目標明確的、直接的飛行,在頻繁的飛行中反覆覓食,甚至會衍生出捷徑飛行。且蝙蝠可通過模擬,時滯嵌入和軌跡分析等一系列感知動作,完善認知地圖,這排出了不基於地圖飛行的猜想。這個結果與之前認知地圖(導航)的預期相符,並再一次支持了先前圈養蝙蝠飛行研究中獲得的神經生物學證據。
  • 劇評|《深淵》:在「燒腦」中,尋找凝視深淵的勇氣與情感
    開場的對白讓人想起了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第一次警察來到家中進行詢問的情節與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和《誤殺》十分相似,母親陳麗娟和情人刀疤哥在審訊室的交叉敘事與電影《少年的你》中審訊片段也十分雷同。在以往的文藝作品中,常常將受害者描寫成弱勢者,只能依靠外界的正義力量完成自我救贖,但是《深淵》卻將這對母女塑造成了「美狄亞」一樣的復仇者。
  • 《尋找中國未來地圖上的你》在未來的中國尋找自己的身影
    不過潘建偉說:「不懂沒關係,但是,我們中國人和整個世界將會看到,在不久的未來,這個量子糾纏夢想會在中國10-15年後的登月計劃中,發揮出它獨特的作用。」這本書中還向我們講述了很多我們國家神奇和偉大的科技成果,比如:「海水稻」有沒有鹹味兒?、飛翔在深海中的「精靈」、在海洋裡「尋寶」的人、看不見人影的碼頭、永不消失的「彩虹」等。我相信,書中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也許就是未來的你。
  • 以色列研究發現 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一個團隊來自特拉維夫大學,另一個團隊由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組成,兩個團隊的論文均發表在9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人類腦網絡組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首次建立在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將為實現腦科學和腦疾病研究的源頭創新提供基礎。
  • 以色列研究發現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
  • 《原神》尋找謎題中所指的地點風車任務攻略
    原神遊戲中阿卡狄亞遺蹟之謎任務中需要玩家尋找謎題所指的地點,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還不清楚尋找謎題中所指的地點風車要怎麼去。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原神尋找謎題中所指的地點風車任務攻略,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 女人看不懂地圖?劍橋腦科學家科普來啦!
    在兩位腦科學家的帶領下,我們將坐上腦的時光機,了解腦的前世今生、優越性能和在事故下的出色表現,展望腦的可觀前景,對腦產生全新的認識,生活得更聰明。下面就從困擾很多產後女性的民間傳言「一孕傻三年」說起,一起來了解下那些大多數人都不清楚的「冷門」腦知識吧!
  • 中國腦計劃有望今年起步,腦發育研究有別於他國同類計劃
    「從『全球智商地圖』看,中國位於兩大高智商區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新任校長錢旭紅也對「改變思維」時有著述。他認為,高智商與幼年語言學習有關,尤其與漢語學習相關。通常觀點以為,語言功能主要來自左腦,但漢語則可能是一個例外。錢旭紅表示,漢字既表形又表音,象形與美術之間、音調與音樂之間都存在關聯,因此大腦習得漢語,要靠開發右腦、激發潛能。
  • 你是缸中之腦,還是莊周夢蝶
    從《黑客帝國》看問題 電影《黑客帝國》講述了一名年輕的黑客機緣巧合下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他懷揣著對真實與自由的渴望不斷追尋、不斷尋找,最終逃離了矩陣。他這才了解到,原來他一直活在虛擬世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