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和未來,究竟該如何定義?我們所知,過去是回憶,經歷過便知道發生過什麼。未來是未知,一切皆有可能發生。這其中穿插著時間這一定律,與空間、物質一同存在。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到,時間是不斷向前的,時間是不斷發展的,人類也在隨之發展。而相對論中,對光速的解釋卻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根據牛頓力學中,關於運動的參考系來說,一切運動都會因參照系的不同而擁有不同的運動狀態。而光速,好像無視參考系,光速永遠不變,無論怎樣觀測它都是那個速度。運用這一定理,假設一個超越光速的自己,和光速同向而行,超越光速的同時,光速永遠無法跟上你。由於光速不變且值總為正值,因此,你與光速的相對位移便是負數。用最基本的運動學公式來講,你超越光速後的位移中,你所用的時間將成為負值。超光速形成的時光倒流,讓你成功回到過去。這便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闡述的。
回到過去是有可能的,但你無法處在過去的某一時間中。回到過去的條件是光速,但是你若想去到過去的某一時間點,就需要停下,停下意味著速度為零,過去將又成為泡影,就如同一段錄像,播放條件便是超越光速,條件停止放映結束,這便是我們所說的無法改變過去。
而將這一理論建立在量子力學的角度上,似乎同樣能解釋回不去的這一原則。量子的真隨機性就解釋了這樣的道理,真隨機就是未知。對於過去,我們已經經歷過,事情的真相早已被我們觀測,量子被觀測後真隨機性便會消失,量子性質將被確定。同樣運用於回到過去,過去的事物已經被人類所觀測,就算不是親身經歷或是與自己無關,同樣也是被其他人所觀測的。因此,量子的真隨機只有未被觀測才可以去改變。而這又對應了穿越未來的可能性。
同樣從相對論說起,主角也同樣是光速。坐上宇宙飛船以光速行駛向外太空,一年後你再回到地球,你將會發現,所認識的同學都已經老去,因為你在光速中所經歷的時間很慢。因此光速成為一個神奇的物理量。太陽發出的光芒要在八分鐘後才能到達地球,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八分鐘前的太陽。如果遙遠的外星文明以光速觀測地球,它們將看到百年前地球的模樣。
同樣符合量子力學。量子糾纏將成為穿越未來的原理,量子共振可以無視空間和時間,因此利用量子糾纏的原理,實行量子共振,便可去到未來。
未來和過去的對立性很神奇,像一張白紙,用過的部分將不再會使用,未使用的部分還有無限的用處。
穿越未來,只需人類坐上光速機器,但這仍然是人類最難達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