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最小系統組成電路及其作用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下面我們首先來簡單介紹下51單片機各個管腳的具體作用,然後再重點給大家介紹單片機最小系統的概念、組成及其各部分電路原理圖的實際用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03285.htm


按照集成電路的管腳識別方法,缺口朝上,逆時針轉一圈,單片機的引腳編號從1到40,如圖所示。圖中同時給出了各個管腳的名稱。我們完全不需要刻意去記這些管腳順序和名稱,在需要的時候查一下就好了,如果用的比較多,後來自然就記住了。


按照圖中的大括號的提示,我們把P0.0~P0.7這樣八個管腳稱為一組IO口,叫做P0,同樣有P1、P2和P3。IO口(IO = Input / Output),顧名思義,就是輸入輸出接口,它是單片機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的途徑。之後我們主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圍繞IO口進行的。另外這32個IO口又有一些在括號中標註的管腳名稱,叫做第二功能;第二功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會被啟用,沒有啟用第二功能時,它們就只是起到IO口的作用。例如P3.0和 P3.1又叫做RXD和TXD,它們有串口的作用,可以用來給單片機下載程序,也可以用來和電腦進行數據的收發,即串口通信。除32個IO口外,還有八個管腳:其中29~31號腳一般用得不多,暫不做介紹;40腳VCC、20腳GND、9號腳RST以及18、19號腳XTAL1、XTAL2很快就會在下面的單片機最小系統中進行詳細講解。

什麼是單片機最小系統呢?最小系統,就是指單片機能正常工作最簡單的電路。對51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一般包括:電源、單片機、時鐘電路和復位電路。其電路圖如下:


現在向大家介紹下這些電路的作用。

電源電路:作為電子器件,51單片機當然少不了電源供電,它一般使用5V電源,我們可以從大家所熟悉的USB接口獲取5V電源。在圖中,每個VCC符號都是共同連接在5V電源正極的;而所有的GND符號連接在一起,共同接到電源負極。圖中之所以沒有把它們連接到一起,而是使用多個VCC和GND符號,是為了讓電路圖看起來更清晰簡潔(VCC = Volt Current Condenser,表示供電電壓;GND = Ground,接地的意思,可以簡單理解為連接到電源負極,並且我們以GND作為參考電壓,GND的電壓值始終為0V)。

特別注意,一定不要把單片機接到過高的電壓上,或者將電源正負極接反,很可能燒壞單片機,甚至發生爆炸。如果單片機是插在晶片插座上的,由於VCC和GND剛好在對稱的位置,插反了剛好會出現電源接反的情況,一定要注意避免。

這裡補充一點,如果需要知道一種晶片使用的電源電壓,通常可以查官方給出的晶片手冊,後面會對晶片手冊進行介紹。

時鐘電路:連接在引腳XTAL1、XTAL2和GND間的電路是時鐘電路(XTAL = External Crystal Oscillator,表示外接晶振)。前面的電源比較好理解,但是什麼是時鐘電路呢?它有什麼用處呢?時鐘電路就像是人的心臟一樣,每時每刻不斷跳動著,對於單片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同心臟給我們的身體不斷運輸血液和氧氣,讓身體各種器官正常工作,而時鐘電路則是單片機內部各部分電路正常工作的驅動力。

時鐘電路由晶振和電容器組成。晶振是一種由石英製造的電子元件,在通電時,其表面會產生特定頻率的振蕩,最後通過電路可以輸出一個頻率很穩定的時鐘信號,驅動單片機工作。我們人的心臟每分鐘跳動幾十到上百次,而對於單片機來說,這實在太慢了。圖中的晶振頻率是 12MHz(1MHz=1,000,000Hz),正常工作起來,每秒鐘振蕩12,000,000次!實際上,時鐘電路的晶振並非必須是12M,也可以是其他的,但是要注意STC89C51這款單片機最高工作頻率不能超過80M(這個同樣可以通過晶片手冊查找)。實際上我們使用更多的是11.0592M的晶振,為什麼是這樣奇怪的頻率呢?後面講到串口的時候相信讀者就能明白了。

時鐘電路還用到C2和C3兩個電容,如果不了解電容,可以找找常用電子元器件介紹的相關資料,這裡不做介紹。這兩個電容通常用瓷片電容,容量一般取30pF即可。

順便說一下,如果自己設計時鐘電路,晶振和單片機之間的連線不要過長,這樣可能會導致電路不能正常工作(不能起振)。

時鐘每產生一次振蕩的時間,叫做一個時鐘周期;對於我們用的這款51單片機,每12個時鐘周期,單片機執行一步操作,稱為一個機器周期(STC也推出了 1T單片機,每1個時鐘周期就執行一步操作)。如果是12M晶振,時鐘周期就是1/12 us,機器周期剛好是1 us。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說的上世紀古老龐大的計算機埃尼阿克吧,埃尼阿克一秒鐘能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那在當時已經是相當高的水平了。但是和我們的 51 單片機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51單片機可以在一個機器周期裡進行一次加法運算(即彙編指令ADD),用12M晶振,1秒鐘最多可以進行一百萬次加法運算,是埃尼阿克的200倍(不考慮數據在寄存器和內存之間的移動)。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在為自己能用上這麼高科技的東西而竊喜呢?^_^

復位電路:圖中連接到RST引腳的那部分電路就是復位電路,由電阻和電容組成。復位電路的作用,就是在剛通電的時候給單片機發出一個信號(對於51單片機,是連續至少兩個機器周期的高電平),告訴單片機現在可以開始工作了。於是單片機就從初始狀態開始,不厭其煩的執行特定的程序,直到斷電,或者出現特殊情況導致程序終止。一般情況下,單片機正常工作時是不應該出現程序執行終止的情況的,有關這個問題,後文講單片機程序特點時會說明。

復位電路的原理,是上電時通過電阻給電容充電,讓電容連接到RST管腳的電壓,從5V變為0V,也就是高電平變為低電平。電阻和電容的取值,按照圖中給出的參考值即可,如果對模擬電路有了解,也可以自行計算確定其取值。

另外,圖中的EA/VPP管腳,是訪問內部或外部程序存儲器選擇信號和提供編程電壓的,一般用的不多。直接連接VCC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單片機晶振電路的作用
    單片機晶振晶體振蕩器是指從一塊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簡稱為晶片),石英晶體諧振器,簡稱為石英晶體或晶體、晶振;而在封裝內部添加IC組成振蕩電路的晶體元件稱為晶體振蕩器。其產品一般用金屬外殼封裝,也有用玻璃殼、陶瓷或塑料封裝的。
  • 單片機最小系統之|復位電路設計
    昨天講解了,也就是最小系統。單片機的最小系統包括:復位電路、晶振電路、電源電路、下載電路。從今天開始講解每個電路,並結合實際設計,展示實際電路。
  • AT89C51最小系統原理電路圖
    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 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便組成了一個最小系統。但是一般我們在設計中總是喜歡把按鍵輸入、顯示輸出等加到上述電路中,成為小系統。
  • 單片機最小系統復位電路圖原理
    復位電路圖 復位電路圖單片機的置位和復位,都是為了把電路初始化到一個確定的狀態,一般來說,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是把一個例如狀態機初始化到空狀態,而在單片機內部,復位的時候單片機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儲設備裝入廠商預設的一個值。
  • AT89C52最小系統電路圖接口電路圖分享
    打開APP AT89C52最小系統電路圖接口電路圖分享 發表於 2018-01-03 08:43:36 AT89C52是一個低電壓
  • 單片機晶振電路原理及作用
    單片機系統裡都有晶振,在單片機系統裡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體振蕩器,他結合單片機內部電路產生單片機所需的時鐘頻率,單片機晶振提供的時鐘頻率越高,那麼單片機運行速度就越快,單片接的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單片機晶振提供的時鐘頻率
  • 細說單片機晶振電路中22pf或30pf電容的作用
    剛學單片機的學長告訴我單片機的晶振電路中就是用22pf或30pf的電容就行,聽人勸吃飽飯吧,照著焊電路一切ok,從沒想過為什麼,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為什麼所以然,真是悲哀,最近狀態好像一直不太好,也難以說清楚為什麼,前幾天跟著老師去別的實驗室聽課,其實也就是聽一聽老師和師傅給別的實驗室的同學講嵌入式的種種,還有就是那天師傅單獨和談了挺長時間
  • 基於PIC單片機的逆變電源電路設計
    目前最常用的調製技術是正弦脈寬調製(SPWM)。隨著單片機的出現及其廣泛應用,智能化控制方法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的分立元件電路產生方法或是專用晶片產生方法。智能化逆變電源的優勢在於它不僅能實現調製信號的輸出,還為系統數據參數的監控、處理及顯示提供接口。同時它與現代計算機技術更好地結合產生了故障自診斷和自我保護功能,可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 51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
    因此,復位電路應該具有兩個主要的功能:1. 必須保證系統可靠的進行復位;2. 必須具有一定的抗幹擾的能力;一、復位電路的RC選擇復位電路應該具有上電復位和手動復位的功能。以MCS-51單片機為例,復位脈衝的高電平寬度必須大於2個機器周期,若系統選用6MHz晶振,則一個機器周期為2us,那麼復位脈衝寬度最小應為4us。在實際應用系統中,考慮到電源的穩定時間,參數漂移,晶振穩定時間以及復位的可靠性等因素,必須有足夠的餘量。圖1是利用RC充電原理實現上電復位的電路設計。實踐證明,上電瞬間RC電路充電,RESET引腳出現正脈衝。
  • 單片機系統硬體怎樣抗幹擾
    影響單片機系統可靠安全運行的主要因素主要來自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電氣幹擾,並受系統結構設計、元器件選擇、安裝、製造工藝影響。這些都構成單片機系統的幹擾因素,常會導致單片機系統運行失常,輕則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重則會導致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 基於單片機的人體阻抗測量系統
    引 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2506.htm  醫學阻抗測量是利用生物組織與器官的電特性及其變化,
  • 51單片機ULN2003驅動步進電機的典型應用電路圖解
    ULN2003是高耐壓、大電流複合電晶體陣列,由七個矽NPN 複合電晶體組成,每一對達林頓都串聯一個2.7K 的基極電阻,在5V 的工作電壓下它能與TTL 和CMOS 電路直接相連,可以直接處理原先需要標準邏輯緩衝器來處理的數據。
  • 單片機晶振旁邊電容的作用及振蕩電路的分析
    我想很多的單片機愛好者對晶振兩邊要接22或者30pF的電容不理解,因為電容有些時候是可以不要的。
  • 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原理以及與置位的區別
    關於單片機的置位和復位,都是為了把電路初始化到一個確定的狀態,一般來說,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是把一個例如狀態機初始化到空狀態,而在單片機內部,復位的時候單片機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儲設備裝入廠商預設的一個值。
  • 基於51單片機的溫室測試系統
    本文研製一種價格比較適宜、擴展性較好的多功能溫室智能測試系統。  1 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本系統功能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協調完成,硬體部分主要完成各種傳感器信號的採集、轉換、各種信息的顯示等;軟體主要完成信號的處理及控制功能等。
  • STC89C52單片機對數字溫度計顯示系統的設計
    而主控制器是每個控制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為單片機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幹擾能力強,環境要求不高,價格低廉,可靠性高,靈活性好,開發較為容易等優點,所以它是很多設計人員的首選控制器。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或工業生產中,經常要對溫度進行檢測及控制。在許多場合器材設備對溫度的要求非常高,而傳統的溫度計反應速度慢、讀數麻煩、測量精度不高、誤差大,所以需要設計一種高精度的溫度計。
  • 數顯溫度計設計電路圖大全(DS18B20/89S51單片機/液晶)
    本電路主要由DSl8820溫度傳感器晶片、SMCl602A液晶顯示模塊晶片和89C2051單片機晶片組成。其中,DSI8B20溫度傳感器晶片採用「一線制」與單片機相連,它獨立地完成溫度測量以及將溫度測量結果送到單片機的工作。
  • 單片機STCl2C2052AD的比例遙控系統
    本文主要介紹了使用到單片機部分的控制電路,包括發射機電路和接收機電路。發射機採用電位器分壓作為比例控制信號,由4路A/D電路轉換為數位訊號,各個通道數位訊號連同兩路開關量由單片機進行多通道編碼,編碼信號由串行口送出,最後由發射模塊發射。接收機主要負責把收到的信號放大並從中解調出編碼信號,最後由伺服機把接收機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相應的機械動作,由此實現方向和速度的控制。
  • 一種基於單片機的實用在線式UPS電路詳解
    市電--蓄電池切換電路  它由兩個遲滯比較器組成,市電經過整流,分壓與由5V基準電壓分壓得到的電壓相比較,輸出接到51單片機4腳。  蓄電池充放電切換及輔助電源  蓄電池充放電電路及輔助電源電路可由主變壓器,整流橋,以及可調三端穩壓管LM317以及LM7812組成。充電電路的通、斷由51單片機的6腳控制。當市電正常時,蓄電池放電指示燈熄滅,同時充電指示燈亮起。當市電不正常時,蓄電池放電指示燈亮起,同時充電指示燈熄滅。
  • 基於STC單片機的智能燈控系統設計
    人體紅外熱釋傳感器和可見光照度傳感器採集的數據,通過單片機處理後向照明燈驅動電路發送相應信號,控制照明燈的開關和亮度。本系統具有成本低、運行穩定及智能化的特點。對提高用電效率、節能環保有很大幫助,應用前景廣闊。